林生銮
(福建省星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7)
在当前市场改革发展中,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发展提出机遇和考验。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管理水平和质量将会给制造企业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应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价值,结合实际情况,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及时挖掘并处理财务内部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在提高制造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助力制造企业长远发展。
对于财务内部控制来说,也就是在控制理论和方法下,对各个行业开展的财务活动科学规划和安排,统一管理的统称,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在财务内部控制中,把理论具体化融入财务管理中,让财务管理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并不是狭义上的政策要求,具体展现在操作中。
在本质上,财务内部控制是一种帮助企业控制经营成本的有效方式,其目的就是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产出比的增加,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在制造企业中,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财务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职责就是调节、交流和合作,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快速实现企业制定的财务发展目标。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层,都要给予财务内控工作高度重视,将其落实到位,发挥自身价值[1]。
第二,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协助制造企业顺利完成财务工作方案,促进财务转型发展。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应对财务方案实施过程进行追踪和检查,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环境,对财务内部控制方案适当调整,及时找到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符的内容,保证财务计划快速完成。财务内部控制是制造企业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要求而制定的管理计划,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行业来说。
在新形势发展下,企业展现出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主要趋势,这不但给制造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条件,同时也提出一定考验,在产业结构、市场发展趋势、行业竞争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资金一般会投放在优势明显的企业中,制造企业应抓住发展机会,重新调整和优化财务组织结构,从战略层面入手,对现有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市场发展方向,为制造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依据。
第三,制造企业通过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可以让财务管理变得更加规范,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财务内控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与此同时,财务内控管理也能帮助企业更好防控经营风险,细化财务管理职责,如果在经营管理中发现问题,精准定位,采取相关措施处理,快速完成风险防控目标。
在当前,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在财务内控方面主要是按照其他企业优秀管理经验和案例进行,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使得财务内控管理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在制造企业运行发展中,为了把财务内控理念融入其中,在内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强化各级人员思想认知,应对财务内控要求、范畴、内容等有所了解,明确其内涵。但是在实际中,部分制造企业财务内控思想理念比较落后,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对于制造企业各级人员,通常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生产上,没有从财务内控角度出发,形成完整的思想认知,对于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控了解不全面,认识不足。在新形势发展下,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并非保证生产稳定性和持续性就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市场导向的供应模式给传统制造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完成该目标,财务内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实施财务内控工作时,并非交由财务部门负责,而是要求所有人员参与[2]。但是,一些制造企业依然将其安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部门之间长时间以来交流不顺畅,信息孤岛问题比较严重,不满足财务内控提出的全面性要求。并且,制造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产品研发、生产价值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制造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不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容易产生经营风险,不利于制造企业今后发展。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发展中,制造企业迎来良好发展机会,并且加大对财务内控研究力度,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组织框架。但是在整体上,制造企业在财务内控中依然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制造企业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并非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而是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资金和资产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与管理,大部分制造企业把财务内控当作一项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缺少系统性,主要停留在会计控制方面,没有挖掘数据处理背后的价值。虽然制造企业已经结合财务内控要求,构建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体系,但是体系之间缺少联系,无法为后续财务内控工作有序落实提供支持。
第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缺少针对性。当前,一些制造企业在财务内控过程中,依然是根据财政部门下发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实施,但是和个体制造企业多元化发展要求不符,影响这些政策价值的发挥,整体效果不太理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现代化技术和理念出现,在制造企业运营发展中,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促进各部门信息交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中,部分制造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管理者不会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应用在信息化建设中,制造企业信息化环境不完善,无法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比较薄弱,不能精准预测市场发展变化和经济改革发展要求,不利于制造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完成。
并且,结合制造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情况,虽然智能化办公软件的普及而企业财务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但是对于大部分传统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信息化软件操作上不够熟练,线上财务处理和实际财务之间没有做到充分融合,信息传递比较落后,真实性无法保证,不利于财务内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内部审计属于一个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特别是不可与财务部门混淆。但是在大部分制造企业中,因为业务规模比较有限,没有在内部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一方面,不能保证财务内控执行过程中监管工作有序进行,监管效果不太理想,缺少科学且明确的监督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监督管理效能,无法对财务内控实施情况公平判断,部分人员可能会出现侥幸心理,利用职务之便从中徇私舞弊,损害企业整体利益[3]。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没有全面发挥,虽然一些制造企业成立了审计部门,但是其组成人员主要是从其他部门中调用,没有对其专业培训,掌握的审计知识比较片面,再加上受到人情等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比较客观且公正的审计结果,从而影响财务内控效果。
为了提高制造企业财务内控水平,充分发挥内控应用价值,要求企业各级人员给予财务内控工作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明确财务内控管理在制造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价值。
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宣传和教育,让其对财务内控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传统思想理念,以身作则,把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融入日常活动中,加强宣传,制作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手册,通过各种方式,让所有人员都能对财务内控管理有深入的认识,在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明确财务内控管理在制造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价值,通过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在管理层设有对应的内控部门,引进优秀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财务内控工作有序进行提供良好条件,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加市场影响力,推动制造企业更好发展。
除此之外,制造企业还要创新和优化融资渠道,通过内外融资方式,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确定固定资产和研发费用等,企业需要保证融资渠道运行的稳定性和长远性,开发并引进新的融资方式,调整内部资本结构,在多元化战略引导下,协助制造企业更好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首先,制造企业应优化相关管理体系,如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存货管理等体系,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增强各级人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企业变现能力。
其次,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将其落实到位,提高内外资金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规范财务管理,防控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预期收益目标快速完成,从中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
最后,引进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制造企业明确资金管理要求的同时,强化预算管理,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迎接各种挑战和考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以战略为导向,预测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情况和资产总结,把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充分结合,整合与调配各项资源,防止资源限制或者浪费。
制造企业还要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主动和各部门交流,在得到各方同意以后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扩充预算执行结果发布渠道,对财务预算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方案认真执行,加强预算审批与考核,对于出现的偏差问题,及时查明问题产生原因,调整预算方案,提高预算管理弹性。
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与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能够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制造企业管理者应强化信息化管理思想认知,引导各部门定期更新相关数据,把信息化系统融入其中。并且,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适当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同时优化系统功能,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技术水平。制造企业还要适当扩充内部信息沟通渠道,把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其中,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沟通渠道。
例如,通过使用ERP系统、OA系统,让各个系统模块相互结合,提高企业信息交互能力,获得比较准确的财务信息。通过把外界市场需求转变为可供量化分析的财务信息,进一步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和变化,动态模拟市场发展需求,维护客户群体,保证财务资产安全。
为了促进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高,制造企业应给予内部监督工作高度重视,从细节入手,强化监督管理,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内外相互融合的管理机制。制造企业需要在内部成立比较独立的审计工作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在企业管理者的引导下,保证审计结构不会受到部门人际关系影响,招聘专业水平强、工作能力高的审计工作人员,让内部审计监督效能充分发挥,及时找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外部审计则是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追踪调查,特别是对于财务活动。
其次,科学设定审计工作目标,确定审计工作范畴。受到现代管理理念影响,制造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仅仅需要对各个部门现有规章制度、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做好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等工作,如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审计、风险评估审计等,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重点,在信息化系统配合下,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让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和完整。
最后,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明确审计工作流程。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将其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从事前、事中、事后多方面入手,制定监督管理计划,保证评价和监督工作同步落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提供审计工作意见以后,各个部门应结合审计工作结果,对内部控制方案进行调整,保证企业合法利益,提供合理的内控管理环境。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现代化管理方式,需要在各级人员参与下落实,对推动企业战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制造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在其中发挥着明显价值,通过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及时识别和防控潜在风险,保证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引导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完成。制造企业应从实际入手,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财务内控体系,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促进财务内控水平提高,为制造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