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霞
(兰州市机动车辆检测站,甘肃 兰州 730000)
2012年11月,为了响应反腐倡廉工作号召,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2014年,该规范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迄今为止,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已初步建立,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财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达成一定的目标,采取的建立制度、执行程序、预防和抑制经济风险等相关措施,其能确保单位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时能够保障组织资产的安全和利益。
财务内部控制包括对政府采购的业务控制、政府预算的控制、政府资产的控制等多重方面,目的是使单位内部管理得以强化。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往来项目进行监督的综合控制体系,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保护了公共部门财产,防止了违规等行为,更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开展财政经济活动。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量逐渐增大,经济发展也开始逐步放缓,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在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无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都十分重要。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般性。在经济、社会背景愈发复杂的今天,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内部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运行中得以强化,保障其财产安全,使其内部财务管理的秩序得以维护。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又具有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而是以服务和保障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遏制徇私舞弊等违法乱纪行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保障了国家资产的安全。
1.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规范,监督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关财务事务时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从而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保障。
2.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统一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由国家统一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利用情况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以应该在单位内设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这不仅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浪费,而且为单位合理使用国有资产提供了保障,能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违规违纪,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3.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职能也更加多元化。科学有效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能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流程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进步。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之后,我国至今仍未发布国家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财务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下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未真正在行政事业单位形成统一标准并得到有效执行。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经济上具有垄断性,容易丧失竞争意识,这导致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单位内部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决定了其领导层往往仅专注于单位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合理发挥,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控制不会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但是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强化与扩张对其的管理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由国家统一划拨,属于国家和人民,对财产的管控应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由于财务内部控制无法清晰地反映出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以及该制度为单位带来的收益,所以单位领导层并未意识到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明确,对于财务内控的政策也缺乏严谨、透彻的研究,容易产生形式主义的问题,并且对于财务部门岗位职责划分以简单、方便为出发点,缺乏对于财务流程中风险控制的认识。
此外,工作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具有局限性,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面向社会,所以对于制度层面的了解不具备主动性,缺少有组织的政策性学习机会,其甚至认为财务内控制度会为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约束,对财务内控制度产生抵触情绪。这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不足,使财务内控制度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谨性。
2.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也明确规定了“制衡性原则”,但在实践过程中,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仍然存在。
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名额有限,缺乏具有专业能力的财会人员,为了精简人员,并适应人员匮乏的情况,其常常由会计一人承担审核职责和制单职责,违反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规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为了便利,由会计或出纳一人保管单位印鉴,为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3.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
一项制度的正确施行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但行政事业单位欠缺长期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首先,财务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人员没有保持相对独立。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权力制衡不合理,内部监督部门容易受高层领导影响,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稳定性,其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造成了单位工作人员灵活性与主动性的丧失,同时科学评价机制的缺失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降低,产生了消极影响。
首先,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基本只是为了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要求,没有着重考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使单位人员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其次,在缺乏国家法律法规指导的情况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时选择完全模仿其他单位的制度,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适合本单位发展规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此种财务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和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预算管控能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各项能力指标中占据重要地位。《预算法》对预算编制进行了明确规定,针对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采用“参考”一词代指,并且要求各单位要按照自身发展需要,编制适合于本单位的预算草案②详情请参考《预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但是目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上一年度的收支情况作为编制新一年度预算草案的唯一标准,忽略了本单位各年度发展需要的差异性,此种落后的预算草案编制方法不仅不符合《预算法》的相关规定,而且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另外,此种单一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或因部分业务超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规划,使得预算草案流于形式,失去了其本身的计划性。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将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结合起来,同时也忽略了会计信息对于单位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首先,由于人员、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化、一体化的财务内控信息交流平台,导致各部门工作人员对财务内控制度以及单位资产收支管理情况缺乏了解,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其次,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平台,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与工作人员缺少沟通,且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某个部门信息延迟或者各部门间信息不匹配的现象,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部门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分化,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最后,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操作系统存在差别,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性较差。
1.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建立和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单位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首先,单位领导层应提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度,认真学习、研究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政策和文件,将政策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单位员工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并且单位负责人应积极跟进财务内控工作,起到带头作用。其次,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应提升学习主动性,了解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政策,提高自身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度。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定期技能培训,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相关业务处理能力,使其谨慎遵守职业道德底线,不断增强财会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确保财会人员正确行使职权。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机构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设置会计岗位,不相容岗位必须相分离,如审批授权与财务业务、内部监管等,形成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其次,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确保财务内控执行人员与监督人员相互独立,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长效监督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予以改进。
3.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评价体系,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奖惩分明,从而提高实际的管理能力与效率。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建立符合本单位发展规律的财务内控风险评估机制,明确单位的业务范围,合理管控单位收支情况和采购情况,对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强管理,谨防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财务内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增加对预算的统计筹划工作,并对预算支持进行规划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首要关注的工作之一。
首先,应在预算草案编制期间,让单位全员参与进来,为预算草案的编制提出意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其次,预算草案的编制应该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前提下,秉持立足本身,参考往年的原则,根据本单位当年的发展规划,编制有利于单位平稳健康发展的预算草案,减少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最后,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编制的预算,进行合理支出,对预算的超额部分应当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以防止预算之外的非必要支出。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需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在财务内控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其次,增加单位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预算,配备先进的设备,提高财会人员工作效率。最后,建立统一的计算机信息平台,使各部门的信息统一上传并共享,以确保各部门更准确、便捷地收集信息,使财务内控监督人员能实时调取信息,从而加大监督力度。
综上,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以防范风险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种种情形,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予以改正,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