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分析与探索

2023-11-24 07:10:53刘朝霞
教师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可视化建构深度

刘朝霞

(南京市高淳区阳江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1300)

一、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价值生成

(一)创设情境,建构量感

小学生有自身特殊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小学生的量感意识和量感思维还没有有效建构起来。基于小学生特殊的学情,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建构可视化、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重塑教育生态,激发创新意识

从实践维度上讲,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深度应用,有利于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架构,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思维共振;能够对接学生的学习难点,切实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量感意识。此外,教师设计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学活动,制定更为合理的量感教学目标,设计出更为完整高效的量感教学流程。这样,能从根本上重塑小学数学教育生态。

量感可视化有利于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意识,有利于使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量感教学更加聚焦学生、面向学生、调动学生、服务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自身不理解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探究、有效表达,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三)激发活力,升华量感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度融入课堂提供实践抓手和探究契机。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深度应用,可以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引领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灵体验、情感体验和协作体验;可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意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二、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缺失,学习能动性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厘清教学重点,没有切实针对学生的学习短板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量感意识无法形成,量感应用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二)规划缺失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缺乏清晰的认知和整体的规划,过度重视单章节知识板块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整体知识逻辑框架的建构,忽视了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生成,没有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没有制定清晰、科学、完整的应用目标,没有为学生设计建构成梯度、成序列的应用序列。

(三)理念滞后

教师对量感可视化教学的应用定位不清,认知不明,重视不足。教师依然习惯于口传笔授,使用枯燥无味的语言单向传输,导致整个应用架构机械、僵硬、冰冷、呆板。学生没有深度地融入课堂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削弱了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效能。

三、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拓展深度,强化量感意识

教师要重塑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为推进量感可视化教学提供能力支撑。此外,在推进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强化学生的量感意识,为学生建构关于量感的逻辑框架,构建可视化、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和学习场域,为提升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奠定认知基础。

(二)衔接生活,体悟量感内涵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学习兴趣是高质量推进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和先导因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长久维系学生的良性学习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量感的内涵,通过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课堂情景剧等,为学生建构可视化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在量感可视化教学中产生亲切感、熟悉感和归属感。

(三)强化实践,深化量感认知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情境化特色。笔者认为,要引领学生充分观察自己身边和量感有关的事物,促使学生自主操作、自主归纳、自主发现。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涵各异、科学化的量感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四)深度融入,激活量感思维

在推进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中,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力。这样才能提升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依托操作,创设量感情境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实际操作,为学生创设量感情境。教师要明晰和掌握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特质,积极研习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正确策略、路径和方法。教师要把握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关键点,找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点,抓住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生情感世界之间的着力点。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和思路,在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选择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创设有结构、有质量、有弹性、有内涵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和学习情境。

(六)创设教学情境,确立量感引领

内涵化、探究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获得情境引领和氛围支撑。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惯性,不要碎片化讲解教学内容,要注意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趣味化呈现和形象化建构,注意为学生的思维生成搭建通路,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趣、熟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趣味比赛式、主题探究式、情境表演式、场景再现式的教学情境。

猜你喜欢
可视化建构深度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