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的略读、精读与辨读

2023-11-23 03:34戴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精读

戴虹

摘 要 学术名著《经典常谈》的导读重点是略读、精读、辨读的整合。略读有助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精读在于把握核心观点,辨读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学术态度。

关键词 《经典常谈》  略读  精读  辨读

《经典常谈》是一部有诸多教学难点且集经典作品介绍与经典问题诠释于一体的学术性名著,为实现“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1]之导读目的,其导读重点应是略读、精读、辨读的整合。

一、略读感知名著

略读有助于感知《经典常谈》的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创作的一部中国传统经典导读之作[2],揭示了许多语文教学规律。

1.经典为学成常态

该书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诗文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流变,语言简明生动,切实浅近,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3]朱自清回顾语文教育史,曾得出了如下结论:读经的废止并不意味着读经典训练的废止。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关雎》《蒹葭》等课文前,教师们都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介绍与《战国策》等经典相关的文学常识,又因课堂时间所限,学生很难相对充分地了解这些经典。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窘境,教师在《经典常谈》的导读中应结合选文教学的需要,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诗经第四》《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什么是文学》《语文学常谈》等具体篇目。例如,《诗经第四》里,朱自清谈到了古代诗歌的产生,介绍了“言志”与“抒情”的区别,讲明了诗的教化作用。教师若是能以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讲解《诗经》中的选文则会相对容易些。《经典常谈》中古籍介绍约占整本书的一半篇幅,因此,“以经典为读”实践也要有所选择,把那些与课文相关、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古文介绍作为导读的经典,才是文化传承的常态。

2.学以致用是关键

在《经典常谈》的下篇里,朱自清诠释了许多与语文学习相关的问题。阅读这些诠释,学生可获取许多解决学习问题所需的知识。在《怎样学习国文——在昆明中法中学演讲》一文中,朱自清认为学生不愿意学习古文的原因多与古今的语法差异有关。学生只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古代语法知识,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降低古文学习的难度。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未曾对“六书”理论进行介绍,更没有对《说文解字》这部体现“六书”理论的工具书进行过特意的说明,因而,学生识记《岳阳楼记》中“集,停息”“景,日光”这样的注释是相对困难的。若学生从《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第一》中知晓了“六书”的理论,掌握了形声字的知识,学习难度将大大降低。

3.情感共鸣悟其道

“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共感共鸣。”朱自清此處所说的“灵魂”就是创作者的“思想”,或者说是创作者的情感。学生只有明确文字背后的情感表达,才能产生共鸣。在阅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若不能对句中“随”字进行深入赏析,学生就很难产生共鸣。面对好友被贬,李白把自己对朋友的担忧托付给了天上的那轮明月,希望这轮明月能像自己一样追随着好友在贬谪途中的步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此句的修辞手法,然后把拟人的修辞融入诗歌的创作语境之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李白此时的心路历程。

二、精读把握核心观点

精读的目的在于把握朱自清表达的观点。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观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教学经典文学作品与如何继承发扬经典的方法上。

1.文化积淀靠经典

在序言里,朱自清开篇明义,直接阐释了自己对待“经典”的态度:“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作为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实施必然以“经典”为媒介,才能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满意的效果”不必以“实用”为核心特点,而以文化的积累为目的——这与新课标的文化育人与培育文化自信的要求完全一致。文化自信的前提是知晓自己民族的文化,阅读古代典籍又是知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结合朱自清《诗经第四》一文的内容,讲读《〈诗经〉二首》一文,难度显然会降低许多。赋、比、兴一般多被认为是创作方法,但朱自清却认为赋、比、兴含有“政治、教育化”的作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教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结合赋、比、兴手法分析《关雎》诗作内容。

2.诵读是重要的教学法

“朗诵是艺术,听众在欣赏艺术。诵读是教学,读者和听者在练习技能。”朱自清的这一观点可为教师设计《黄河颂》的教学提供思路,特别是对如何处理课文前半部分的朗诵词更有启示。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朗诵与诵读可谓同等重要。歌词的意味蕴含在意境里,表现在语音上。歌词的平仄变化体现出音乐性。当其音乐性得以充分表现之后,《黄河颂》歌词的意境之美才会得到充分展现。“朗诵+诵读”才是适宜的选择。

三、在辨读中构建正确的学术态度

学术性名著的导读还要由把握名著内容上升到探索作者学术态度上,从而为构建正确的学术态度夯实基础。因此,辨读不只是对作者观点的辨析,更是从文本内容到作者学术态度的解读。

1. 摒弃好恶定选题

朱自清说:“许多人讨厌标语口号,笔者也是一个。”一般讨厌标语口号的人多不会思考与其相关的问题。可朱自清却不这样,虽然讨厌标语口号,但他要思考与标语口号相关的诸多问题:“从北伐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标语口号一直流行着。虽然小有盛衰,可是一直流行着。现在标语口号显然又盛起来了。这值得我们想想,为什么会如此呢?是一般都爱起哄吗?还是标语口号确有其用,非用不可呢?”

朱自清选择标语口号为研究对象,客观地介绍标语口号的流行史,甚至围绕标语口号提出诸多思考,没有丝毫偏见,完全抛弃个人的好恶。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具现实意义,才更具针对性。

2.深思熟研得结论

无论是自己讨厌的现象,还是自己早已关注的焦点,都要深入探究后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在文言教材还没有退出教学舞台的时候,朱自清对文言教材的使用目的进行了总结:一是给学生做写作的榜样或范本,二是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这后一种也可以叫做古典的训练。朱自清认为古典的训练是必要的。

在《经典常谈》上篇的古籍介绍里,朱自清以通俗的语言、翔实的事例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等多部古籍。人们从其介绍性的语言里读到的,只有对文化的诠释,并没有写作技巧的说明。《经典常谈》下篇的问题诠释也是如此。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朱自清也把重点集中在“古典训练”上,从未涉及以其为范本的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侯 会.《经典常谈》:“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J],中学语文教学,2021(05):1.

[2]衡明明.《经典常谈》的版本文化与传播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05) .

[3]余 洪.浅谈《经典常谈》入选中学语文课本选择性阅读[J],汉字文化,2023(14).

[作者通联:江西赣州中学]

猜你喜欢
精读
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探研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英语水平,从“精读”开始
宰相“精读”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商务英语精读课堂的合作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