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骥龙
当沟通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媒介发生变 化时,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媒介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属性趋于数字化的 今天,新媒体作为一种复合现代、当代语境的 艺术创作媒介为当下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 可能性。我们过去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可能太局 限于陶瓷材料本身,使得我们很难将新媒体这 种数字化、非物质化的材料与陶瓷产生联想。 1988 年 11 月,陶艺家杨永善在中国香港举办 的“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研讨会及展览” 上谈道:“我们看现代中国陶艺的发展一直存 在着一些缺点,一是不走向技术结合,二是没 有吸收现代的创新的艺术观念。”目前来看, 中国国内大部分的陶瓷艺术作品在艺术观念上 已经开始新的探索,但展示方式和创作方式还 停留在原有的对作品造型以及陶瓷材料本体语 言的研究上。探索陶瓷艺术在 21 世纪数字化背 景下如何发展,新媒体艺术媒介是个很好的切 入点。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个发展的概念,新媒体之“新” 就是因为它融入了新兴的科学技术,只要是结 合新兴技术而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称作 新媒体。狭义的新媒体的概念更注重于对当下新媒体的阐释,即利用数字技术、移动信息技 术以及互联网交互技术等技术手段, 以计算机、 数字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 媒体形态。本文的新媒体采用广义的新媒体概 念,在阐述新媒体陶艺时以 21 世纪主要的新媒 体形态为主。媒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映射在艺 术创作上便是随媒介变化而变化着的艺术观念 和艺术创作方式。媒介之于艺术有三个特性: 一是作为艺术媒介时,其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的纽带;二是作为传播媒介时,其是艺术品和 观者的桥梁;三是作为象征媒介时,其代表着 一个时代艺术作品的特点。媒介种类的发展促 使新媒体的诞生,因为媒介具有时代性,其随 技术的发展扩展着自己的存在方式,所以媒体 也会随之变化。
二、21 世纪初中国的现当代陶瓷艺术
一种艺术门类若想要永葆活力或是不断丰 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势必要融入新的材料和新 的艺术观念,借此来提升自身艺术语言的时代 性。传统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将现 当代艺术观念和新的艺术媒介融入中国的传统 陶瓷艺术中时难免会遇到阻力,就中国的传统 陶瓷艺术而言,其陶瓷作品多为实用性、观赏 性的,现当代艺术则更加强调作品的观念性、叙述性和时代性,这便是传统陶瓷作品和现当 代艺术的对立;另一方面,中国有着独立完整 的制瓷体系,现当代艺术观念虽起步较晚,但 当下也有了具有东方特点的现当代艺术观念, 因此在艺术观念上,中国的现当代陶瓷艺術不 应是对先前西方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复制。在技 法和手法上,可以借鉴西方的现当代陶艺,但 也不能忽略中国本土陶瓷艺术语言的重要性, 创新是要推陈出新但不意味着对传统完全否定。 中国的各门类的现当代艺术都可以从“85 美术 新潮”开始谈起,尽管学界对这场运动褒贬不一, 但是让新的艺术思想注入中国的艺术环境总是 有必要的。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就是在这一时 期开始的,白明在《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 思考》一文中提到,那时的现当代陶艺很少被 人们所注意,所有的展览和活动几乎都是琐碎 的、不成体系的, 在“85 美术新潮”的影响下, 中国的现当代艺术思想才崭露头角。将这种具 有“反叛”“前卫”的艺术观念注入原本就流 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传统陶瓷文化自然是件不易 的事,我们现在重新审视“85 美术新潮”下的 现当代艺术观念和现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可以 发现它们渗透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子,中国 现当代陶瓷艺术的概念也是借助西方 20 世纪的 艺术思想构建起来的。暂且不讨论这些是否符 合中国现当代艺术语境的问题,让现当代陶瓷 艺术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门类并成为一种 艺术创作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整体来看中国的现当代陶瓷艺术,首先我 们并没有对现当代陶瓷艺术有一个肯定的、具 体的、充分的阐述,这反映的是中国现当代艺 术语境的问题,我们要想发展中国现当代陶瓷 艺术,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对于 中国现在所处时代和环境是贴切的,我们需要 的是积累更多的艺术实践经验,而不只是借鉴 和重复外国的艺术经验,盲目的挪用和借鉴只 会使中国现当代艺术语境更加模糊,但也不否认存在通过现当代陶瓷艺术实践来反推中国现 当代艺术观念的可能性。其次,现当代陶瓷艺 术必然是要求新的艺术观念、新的艺术媒介、 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三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作用, 以此来体现现代性、当代性。20 世纪 80 年代 现当代陶瓷艺术的概念就已经提出,然而几十 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现当代陶瓷艺术还只是在 陶瓷材料本体语言上进行研究,这跟中国本土 陶瓷工艺对艺术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再次, 整体来看中国陶瓷艺术从业者主要分为三个部 分,一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陶瓷产区的工艺美术 家,二是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实 践的院校学生和艺术家,三是以某一种风格类 型进行艺术创作的职业或非职业艺术家。在这 三者中更多涉及现当代艺术实践的是院校学生 和艺术家,剩下二者也或多或少参与,但缺乏 一定的艺术理论支撑。现当代陶瓷艺术还需更 多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大部分的现当代陶瓷艺 术展览中经常参加展览的“老面孔”艺术家占 绝对多数,形成了一种“这些现当代艺术作品 是标杆”的片面认知。我们应放下“年轻一代 创作者的艺术语言或艺术观念是稚嫩的”这种 看法,现当代陶瓷艺术展览应向年青一代各个 类型的创作者倾斜,毕竟年青一代本来就身处 时代前沿,有别于前辈的想法、观念会给现当 代陶瓷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中国现当 代陶瓷艺术参与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新媒体与现当代陶瓷艺术的交集
21 世纪的新媒体以其自身的交互技术、影 像技术、音频技术在艺术领域已经开始了诸多 实践,当下的各个现当代艺术门类也开始与之 融合,现当代陶瓷艺术也不例外。从理论的角 度来看,前面我们提到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现 当代艺术观念和艺术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换 句话说,现当代艺术观念之所以代表着当下最贴近时代的艺术语言,是因为一方面它是基于 科学技术和时代特征而产生的美学思想,另一 方面它允许各类艺术媒介参与作品本身的构成, 尤其是对最具现代性、当代性的艺术媒介的使 用。那么,新媒体介入艺术既是新时代思想文 化传播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催生出的艺术媒 介,现当代艺术少不了新媒体,现当代陶瓷艺 术属于现当代艺术的范畴,所以理论上新媒体 和现当代陶瓷艺术是存在交集的。从材料的角 度来看,当下的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 术为支撑的,这些技术虽然都有着虚拟的形式, 但最终都会以一种可见的物质形式出现在人们 的生活中。当下最新鲜的 3D 打印技术就是很 好的案例,编程和机器的配合可以更高效地完 成陶瓷艺术品所需要的造型。对于新媒体而言, 任何一种新媒体形式都少不了物质内容的存在, 陶瓷材料是客观实存的,其完全可以在新媒体 这种表现形式中充当一种物质内容。对于陶瓷 材料本身而言,陶瓷材料有着鲜明的材料特征, 当现当代艺术观念介入陶瓷艺术时,陶瓷材料 的本体语言时常是不充分的、不够细腻的,新 媒体的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可以弥补或拓 宽陶瓷材料在现当代艺术表现效果上的不足, 新媒体对于现当代陶瓷艺术而言更像是一个陶 瓷材料艺术语言的“补丁包”。从实践的结果 来看,中国的部分陶艺家已经开始了新媒体陶 艺的诸多尝试,例如耿雪的《海公子》、陆斌 的《大悲咒》等作品,都是陶瓷艺术与新媒体 结合的典型案例,这些作品与先前的陶瓷艺术 作品相比有较强的观念性和叙事性。现当代陶 瓷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陶瓷材料本体语言的 研究上,那些现当代艺术强调的观念性、叙述性、 艺术家在场性等都应在陶瓷材料上做相应尝试。 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谈道:“艺术史 是艺术家在规定情景中不断设置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变化的。”规定的情景就是眼下的 数字化时代,是艺术作品更倾向于与观者沟通、艺术家更倾情于艺术观念的表达的现代艺术创 作的时代;设置问题便是如何将我们所熟知的 陶瓷材料与新媒体进行恰当的结合,如何将现 当代陶瓷艺术的现代性、当代性更清晰地阐释 出来;解决问题自然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现当 代陶瓷艺术的实践。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与新媒体是有交集的, 这些交集的深与浅、大与小取决于我们在艺术 实践中客体对主体的影响程度。这些交集或许 不是那么容易被我们察觉,但是“设置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发展方向在现当代陶瓷艺术 创作中总是不会错的。
四、结语
先前的现当代陶瓷艺术家们为我们埋下现 当代陶瓷艺术的种子,抛出现当代陶瓷艺术的 概念,哪怕这些“发声者”那时提出的现当代 陶瓷艺术的概念还有待补充,但从无到有的价 值是不可磨灭的,虽然现当代陶瓷艺术在理論 和实践方面都不够完善,但是这是事物发展过 程中不可缺少的,概念向来没有一开始就是完 美的,只有不断完善的相对精准的概念。中国 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也是如此,扎根于传统陶瓷 文化、兼容时代性的艺术语言才是中国现当代 陶瓷艺术发展的正确道路。对于什么是属于中 国的现当代艺术观念和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概 念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两者不是递进的 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就像评论家李宪庭说的 那样: “有必要把现代陶艺纳入中国当代艺术 的范畴来加以讨论,其意义不仅在于确认它在 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地位,还在于它与中国 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