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鸟的女孩》看新奇幻文学的叙事革新

2023-11-23 03:13宋薇薇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圣诞老人奇幻蝴蝶

宋薇薇

阿根廷中生代作家 萨曼塔· 施 维伯林  (Samanta Schweblin, 1978— )的叙事作品常常  被贴上“奇幻文学”的标签。《吃鸟的女孩》  作为其短篇力作之一,借十四个诡谲惊悚的故  事,直击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当代人的精神隐  痛。本文将依据阿根廷作家阿拉兹拉奇的新奇  幻文论,以新奇幻文学的叙事革新为切入点,  对《圣诞老人上门来》《蝴蝶》和《吃鸟的女孩》 三个故事中的新奇幻性进行具体分析。

萨曼塔·施维伯林,阿根廷当代短篇小说 奇才,先后斩获多项西班牙语文学界的重要奖 项。其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蜚声世界, 在英美两国尤其受人青睐:2017 年、2019 年、 2020 年曾三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2022 年被 授予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最佳 翻译作品奖。

《吃鸟的女孩》是萨曼塔·施维伯林的第 二部短篇故事集。其中译本收录了十四篇短小 精悍却极具爆发力的故事,利用琐碎日常中那 些荒诞怪异的事件,挖掘隐藏在日常角落里的恐怖与焦虑,灵活地游走于幻想与现实之间, 致力于构建一种具备可能性和可接近性的另类 新奇幻。

一、奇幻叙事:借超自然挑战认知

18 世纪末,西方奇幻文学伴随着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诞生, 于 19 世纪蓬勃发展。20 世纪后, 传统奇幻文学经过变革与创新,呈现出不同的 形态。

“奇幻”是一个非常宽泛且复杂的概念, 在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看来,奇幻“是一 个只了解自然法则的人在面对明显的超自然事 件时所经历的犹疑”。苏格兰文学评论家曼勒 则指出, 奇幻是“能够唤起惊奇, 包含实在的、 不可化约的超自然元素,故事中的平凡人或者 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这一切比较熟悉的虚构 作品”。

虽然研究者们对奇幻的定义不尽相同,但 他们都认同超自然元素的存在是奇幻的必要条件。超自然物象无法被理性逻辑或客观规则所 解释,所以令人感到困惑、不安和恐惧。而传 统奇幻文学的另一要素就是由超自然物象引发 的恐惧效果。恐惧借助文本将作者和读者联系 起来,深度参与着创作和阅读,构成奇幻文学 的基本原则。

此外,奇幻文学与人的认知活动有着紧密  的牵连。若要展开奇幻叙事,务必要以挑战读  者对真与假的认知为原则。奇幻文学中所建构  的虚拟世界通常反映着读者所处真实世界的现 实,读者对其熟悉并了解。一旦超自然事件侵 入了这个文本内世界,读者便会由此及彼,怀  疑自己身处的文本外世界是否依然稳固与统一。 超现实元素和日常生活在奇幻文学中暧昧地互 动,颠覆乃至破坏着读者的认知,使其感受到  理性与逻辑的撕裂感,在信与不信之间摇摆不定。

二、新奇幻叙事的三个革新

20 世纪以后,传统奇幻文学中频繁出现的  鬼魂、怪兽等超自然元素已经无法再让人大吃 一惊。另一方面,随着相对论的提出,人们意 识到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不变的,其度量具 有观察者效应。因此,所谓的客观现实亦不再 是绝对稳固的或单一存在的,而是由个人建构 出来的,也具有观察者效应。真与假的二元对 立不再无懈可击,传统奇幻因此举步维艰。于是, 以卡夫卡、科塔萨尔为代表的创作者们穷则思 变,不再一味地追求恐怖效果,而是尝试以新 的方式观照现实,创造出了新奇幻叙事。

1990 年,阿根廷作家阿拉兹拉奇首次提出 了“新奇幻”的概念,并从视角、目的和操作 方式三方面阐释了新奇幻相较于传统奇幻的不 同之处。

从视角方面来看,传统奇幻认为现实世界 是稳固不变的。虽然它描述的超自然物象对现实造成一定冲击,但不过是在其坚固的表面上 拉开了一道口子。新奇幻文学则将现实世界看 作一张面具,藏于其下的另一重现实才是它真 正想表达的。对于新奇幻而言,现实就好像一 块海绵、一块奶酪,表面布满了小孔,从这些 孔隙间,人们可以隐约窥见另一重现实。

在目的方面,传统奇幻竭力激起读者的恐 惧反应。新奇幻却志不在此,而是希望创作出 的文本能够携带隐喻意义,邀请读者通过个人 具体的阅读行为,自行解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 深刻寓意。新奇幻文学中充满了对个体处境令 人不安的隐喻,试图探寻当代人在现实世界中 的精神出路。

在操作方式上,传统奇幻叙事习惯先将读 者拉入一个熟悉的、可信的世界, 之后利用“布 景”或“道具”逐渐营造气氛,为超现实元素 的侵入做足铺垫。新奇幻文学则缺少这种渐进 性,既不用“道具”,也不用“布景”,而是 开门见山,在故事一开始就指明奇怪的事情发 生了。

三、《吃鸟的女孩》中的新奇幻叙事

阿根廷及其所在的拉普拉塔河流域素来   盛产虚构文学,为奇幻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充足   的养分。或许正如阿根廷作家爱德华多·贝尔   蒂所说: “阿根廷文学的一个标志是许多重要   作家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培育出了‘新奇   幻……一种更具存在感、隐喻性,与‘内心鬼魂 联系更紧密的奇幻。”

萨曼塔·施维伯林从不否认博尔赫斯、科 塔萨尔等“祖父辈”作家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她也把幻想和生活的交融当作自己写作的兴趣   所在,但却并不认同外界强加给她的“奇幻文学” 的标签。她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应道: “很多人   把《吃鸟的女孩》歸入奇幻文学, 这点很奇怪。

因为除了《男美人鱼》之外,书中的其他故事都可以当作切实的、有可能发生的。”

《吃鸟的女孩》中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 元素,具有奇诡的构思和令人提心吊胆的情节, 初读之下的确容易被误认为奇幻文学。但学习 过阿拉兹拉奇的文论并细致推敲后,我们不难 辨认出以下故事中隐藏的新奇幻性。

(一)《圣诞老人上门来》之另一重现实

《圣诞老人上门来》以小孩子的口吻讲述 了发生在患有抑郁症的母亲、隐忍愁苦的父亲、  帮忙照料家务的女邻居玛塞拉和圣诞夜突然登 门造访的“圣诞老人”布鲁诺之间的故事。因  为心智不成熟且缺乏人生经历,儿童叙述者看 待身边人和事的眼光难免带有天真主观的色彩, 所以他只是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具 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更无法参透成人世 界纷繁的爱恨情仇。

因此,当小男孩讲到“玛塞拉和爸爸成了 好朋友,有几个晚上爸爸会到隔壁她的家里通 宵打扑克”时,他只是在陈述事实,而读者却 会产生怀疑,怀疑父亲和女邻居的关系不单纯, 存在出轨行为。

故事的最后,当醉酒的男人敲开家门,自 称圣诞老人时, “我”甚至真的相信他就是圣 诞老人,这是故事中唯一的超现实场景。爸爸 并不相信那番说辞,妈妈却一把抱住了圣诞老 人。爸爸对妈妈破口大骂,妈妈则对圣诞老人 说: “布鲁诺,我不能离开你,没有你我快要 活不下去了!”爸爸一拳将圣诞老人打倒在地, “妈妈发疯一样地尖叫起来”。面对这场轩然 大波,小男孩的反应是“十分同情圣诞老人的 遭遇,更遗憾这一切都耽搁了我的玩具车礼物 的到来。但另一方面,我又很高兴看到妈妈再 一次行动了”。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分辨出《圣诞老人上 门来》中双重现实的存在。第一重是孩童感知 到的现实:父亲和女邻居通宵打扑克,圣诞老人上门来,圣诞老人和母亲在一起, “明年一 定会更好”;第二重是成年人剖析出的现实: 父亲出轨女邻居,圣诞老人不是圣诞老人,是 母亲的情人,明年这个家很可能会分崩离析。 在儿童叙述者提供的有限信息中,在纯真的语 言描述的直观现实下,通过对细节的推测和重 组,读者不难重构出一个残酷复杂的成人世界 的现实。

(二)《蝴蝶》之达成隐喻

《蝴蝶》仅用五百多个西班牙语单词,就 将故事讲到了结局, 讲得精彩漂亮且余味无穷。  父亲卡尔德隆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女儿放学。  一只蝴蝶落到了他的肩膀上,他一把将其紧紧 抓在手心,蝴蝶翅膀上的粉状物沾到了手上。  而且蝴蝶一直奋力挣扎,导致一边的翅膀从中 间断裂。于是他松开了手,蝴蝶跌落在地上,  想飞却飞不起来。为了给它一个痛快,卡尔德 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上去。随即奇怪的事情发生 了,成群结队、五彩缤纷的蝴蝶如旋风般扑向  等待中的家长,围绕在他们身边盘旋飞舞。而 卡尔德隆却“不敢从他刚踩死的蝴蝶身上抬起 脚,他生怕, 也许,在那只死去的蝴蝶的翅膀上, 会看见自家女儿身上衣服的颜色”。故事到此 结束,悬念拉满。作者故意吊人胃口,给读者 留下一场没有终点的臆想。

又是一桩平常琐事,经由萨曼塔·施维伯 林的安排,却表现出强烈的隐喻性和世界性。 父母接孩子放学的场景, 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 却因为一只蝴蝶,变成了精彩的故事。蝴蝶被 握在父亲手心,蝴蝶的翅膀掉了,断翅的蝴蝶 再也飞不起来。谁还读不出蝴蝶与孩子的关联?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真挚慷慨的,但同时也是 极其危险的。控制欲或保护欲过强的父母往往 会限制子女体验生活、自由成长的权力。孩子 拥有独立的人格,不需要父母过度保护、干涉 乃至包办一切,那样只会折断其翅膀,阻碍其正常发展。

萨曼塔·施维伯林从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 的内在联系出发,以委婉间接的隐喻,揭露了 家庭教育中的一种错误倾向,暗示不当的家庭 教育会对儿童成长产生何种不利的影响,极具 现实启示和批判意义。通过这篇短短的故事, 萨曼塔·施维伯林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 中剥离出了危险的元素,意在引发世人对家庭 教育和个体成长的重视与反思。

(三)《吃鸟的女孩》之怪事开篇

《吃鸟的女孩》围绕三个主要人物展开故 事:离异的夫妻——马丁和西尔维娅,以及他 们的女儿萨拉。故事的开头,西尔维娅上门找 到马丁,告诉他“你的女儿有严重的问题”, 并让他立刻去家里亲眼看看。随后,场景迅速 转换到西尔维娅家,马丁看到萨拉结课后依然 穿着校裙,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盯着窗 户或花园的某处,额前一道刘海几乎遮住眼睛。

萨曼塔·施维伯林没有添加任何的“布景” 和“道具”,甚至没有对故事的人物和背景做   任何介绍,读者需要细心研读文本,才能理清   故事的基本枝干和主要的人物关系。作者在遣   词造句时极少使用修饰语和心理描写,仅用人   物间几句简单的对白就直接点明怪事发生,随   后便單刀直入,以父亲朴素的语言描述了女儿   奇怪的状态。语言虽然简洁,却有着“四两拨   千斤”的表达力度,丝毫没有降低故事的画面感。

接下来,马丁目睹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女儿若无其事地活吃了一只小鸟。故事中并没有 直接描写女孩吃鸟的场面,而是隐晦地写道:  “当萨拉回过头转向我们时, 小鸟已经不见了。  她的嘴上、鼻子上、下巴上和手上都沾满了鲜 血。”作者追求的并不是以血腥或重口味元素 来激起读者的恐惧心理,也不是秘而不宣地将 悬念留到最后时刻才揭晓,而是在故事的开篇 几页就用女孩的异化乃至野兽化行为突袭读者, 将父母离异、长期缺乏关爱的生活困境给孩子 带来的精神伤痛疾速传递到读者的灵魂深处。

四、结语

萨曼塔·施维伯林在《吃鸟的女孩》中注 入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从日常生活稀松平 常的表层出发,不断地向下、向深处挖掘,借 多个简短却深刻的故事嘲讽世界的自然法则。 其中《圣诞老人上门来》《蝴蝶》和《吃鸟的 女孩》引入了奇诡荒诞的场景,意在揭露生活 表象背后的另一重现实,以实现对失序世界中 隐埋的深层问题的隐喻。萨曼塔·施维伯林的 作品就像一个神奇的万花筒,其结局并不是最 重要的,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和璀璨夺目的折 射光线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

猜你喜欢
圣诞老人奇幻蝴蝶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了蝴蝶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捉蝴蝶
圣诞老人的一天
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