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利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是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水利档案资源开发还存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以创新性思维拓展开发路径,提升开发效果,以档案资源的新活力服务水利事业发展。
关键词:水利档案;开发利用;路径分析
目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学术界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档案工作从幕后走向前台,需要展示档案独特价值,而开发利用是体现档案工作独特作用的最有效手段。做好新时代水利档案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让水利档案资源活起来,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服务。
1 水利档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1 水利档案开发是推进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是对水利事业关键事件、时间和人物的全方位记录,成为研究特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水利档案史料价值的挖掘,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研究密不可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水利档案的开发利用能够全面展示水利事业发展成就,展现水利系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有利于为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档案智慧。
1.2 水利档案开发利用是做好主题教育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下的水利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服务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使命,适应我国国情水情特点,适应各个时期国家中心工作需要,不断优化调整治水方针思路和主要任务,革故鼎新、攻坚克难,以治水成效支撑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1]。水利档案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深入开发水利档案能够展示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是进行主题教育的重要素材。
1.3 水利档案开发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深入挖掘水利工程背后的时代故事,展现爱国敬业奉献精神,能够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水利人的精神有天然契合性。水利工作中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不谋而合。深入弘扬这些先进人物背后的精神基因,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引导受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档案资料记录了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的毅力,有利于激发在新征程上人们的奋斗精神。水利档案开发能够摆脱以往对档案工作呆板僵化的印象,比如,通过新媒体能将水利人的姿态和情感直观传递给受众,让受众对党员先锋们的精神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能够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
2 水利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困境
2.1 组织架构不健全
从水利档案开发利用现状看,绝大多数没有把水利档案开发纳入规划,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有的开展工作时临时成立专班,领导力和推动力不足,难以形成更大的合力,造成工作推进力度受限,很难取得预想效果。水利档案开发利用缺乏顶层设计,尚未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可指导性的文件出台。加强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内在要求,有的水利部门意识不强,责任意识偏弱,对开发利用不重视,特别是在研究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同时,激励机制不健全,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要求极高的工作,有的单位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忽视了档案工作者对这项工作的贡献,使得内生动力不足,造成了开发利用工作的滞后。
2.2 档案开发重视不够
水利档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记录民生事业、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有的水利档案还囊括工作者对某个重大事件或对某一事实真相的直接回忆和情景重现。自上世纪末开始,开发利用日益收到学术界的重视,进入21世纪,部分高校的档案学、历史学专业相继开展档案开发利用课程,专业化人才培养开始起步。但是对水利部门而言,尚没有把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从学术界来看,还未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上把档案开发利用列入必修课程,专业化培养力度不足,没有使之与传统档案学课程有机融合,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训练,造成水利档案开发利用效果不佳。
2.3 人才结构性矛盾凸显
专业化人才缺乏是制约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而言,档案学专业属于冷门,规模较小,招生数量有限,吸引力不足,考生的后顾之忧比较大。开发利用课程布局有待优化,尚未有专业化的实践训练,不能满足档案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有的专业知识和课程体系更新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学生实践机会较少,毕业后很难较快适应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水利部门而言,档案工作者年龄结构偏大,年轻的档案工作者较少,具有档案学、历史学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缺乏,受招聘要求限制,水利部门很难单独招聘合适的毕业生,自主权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才引入。
2.4 開发利用方式单一
伴随新媒体传播、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更迭,新兴的开发利用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开发方式,提升了展示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水利档案开发利用的手段依然较为传统,比如传统的编辑出版书籍、展览展示等,尚未应用新媒体或者新技术进行开发传播,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考虑开发利用形式,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的阅读习惯,难以达到教育人的效果。同时,有的开发利用工作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发挥不充分,比如图书出版数量较少,且往往未能赠予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普通民众难以接触阅读,影响了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
3 水利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分析
3.1 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开发利用的科学化
3.1.1建立系统的开发利用机制。水利档案内容专业性化程度高、工作环节众多,从选题的确定,材料的收集、后期的研究与撰写,过程复杂,单靠一个部门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组织架构。因此,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建立开发利用的专业化团队,主要涉及宣传、资料采集、理论研究等专业人士。要加强规划性引领,确立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广泛参与的开发利用机制。对有关的开发利用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的开发利用格局。
3.1.2加强跨部门的通力合作。水利档案反映的,往往是全局性的工程建设,开发利用工作涉及部门多,需要破除本位思维,树立走出去思维,部门间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比如,水库的建设工作,涉及调水、移民安置、土地审批,涉及民政、住建等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直接的通力配合,组织精干力量参与开发利用工作。各有关单位应秉持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作,整合开发档案资源,优化互补、共享互惠,为后续研究利用夯实基础。
3.1.3加强与专业部门的合作。水利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较强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有些档案资料往往是专业化的研究机构能够发现其价值,有关单位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领域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努力让沉睡的资源走出档案室,共同推动开发利用工作。
3.2 打造水利精品,促进开发利用的标准化
水利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目前,水利档案已成为开发利用的热点,开发利用形式越来越多,主流的开发利用形式主要有编研出版、展览展示、短视频、专题节目等。
3.2.1出版档案编研作品。对水利档案进行系统梳理加工,特别充分挖掘其包含的人文故事、奋斗精神、为民情怀等,出版系列丛书,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进行爱国主义的教材。比如,济南市水利委员会编纂的《百年记忆—近代济南市重大水利工程回眸》,深刻论述了百年来,济南市利用丰富的水系开展的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包含国家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修筑的一座座水利设施,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和使命,生动再现党领导人民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3.2.2举办水利事业发展主题展览。档案展览以丰富的史料为载体,直观性较强,能够真实地、形象地反映当时社会基本状况,能够把水利工程内涵以更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冲击受众心灵,起到良好地教育效果。比如,河南省水利厅牵头举办全省水利事业成就展,重点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水利事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展览在全省巡回展出,取得了良好效果。
3.2.3开办水利档案专栏。水利档案的展示最吸引之处就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发群众的思想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效果。因此,要紧贴群众需求,加强与报刊、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办专栏,讲述红色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爱国精神。比如福州市启动“水利事业大家谈”活动,并联手报社开设《水利事业大事记》专栏,展示百年成就,共同回顾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
3.2.4拍摄专题片。以影像的形式展示水利档案背后的故事,使水利档案既以另一种形式留存。比如,德州市水利局联合电视台拍摄《水利故事》专题片,通过讲述倒虹吸、大水网建设等故事,让群众真切感受为民工程,提升了水利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3.2.5制作水利档案短视频。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民的阅读习惯向简短、碎片化的方向发展,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3.3 运用数字人文,促进开发利用的时代性
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数字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VR/AR 技术、机器学习等技术,数字人文技术在水利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技术更新和优化,提升开发的质效[2]。
3.3.1以VR技术重塑水利档案虚拟场景。VR技术是数字人文技术的高级形式,以计算机图形处理、仿真模拟为主导,通过人工智能和网络传导的再现了历史场景。水利档案以语言表达为主,难以让受众真实体验红色场景。通过VR技术能夠真实模拟场景,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地方根据水利档案历史场景,建立水利工程体验馆,模拟了水利规划、工程建设的历史场景,通过VR可以真实感受工程建设中工人的艰辛,以感官的体验唤起共鸣,真切感受水利事业是一项惠及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此外,也可设置线上VR展馆,它能够突破传统线下展馆局限,包括时间、地点、空间和风格的限制,借助沉浸式、互动式的浏览体验,用户可以自己随意切换场景,根据需求探索整个环境,选择想体验的场景。由于VR展馆观看时间不受限制,可以长时间浏览,观察角度不受限制,720°无视觉死角进行虚拟漫游。线上展馆可设置热点,对场景中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可进行实时交互,获得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展示,快速增进受众对场景的认知。
3.3.2着力打造水利档案专题数据库。以数字人文技术引领数据库建设,着力突破技术难关。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人工编研,建立水利档案分类目录,完整地反映水利档案的选择、素材收集、数据分析、审核鉴定和成果展示的全流程。该技术能够使水利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留存和集中开发利用,实现了保护和开发的有效结合。比如,有的地方由政府牵头,整合省市重大水利工程的档案,建立覆盖面广的水利工程档案数据湖,既可以进行资料查询,也实现了档案资料互联互通,提升了利用效果。
3.4 释放人才动能,促进开发利用的规范化
3.4.1建立健全人才录用机制。要拿出专项计划,依据专业要求和组织规定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具有史学和信息技术背景的人才。要积极与组织部门对接,允许水利机构对特殊人才开辟录用通道,真正让专业的人员从事开发利用工作。
3.4.2加强交流合作。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合作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打消专业人才就业难的顾虑,让人才真正在高校中学到真本事,更有用武之地。加强与各高校历史学专业、档案学专业师生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关于水利档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课题研究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锻炼[3]。
3.4.3采取借助社会力量。依托专业的社会组织和第三方专业机构构建复合型水利人才队伍。定期举行水利档案开发交流会,邀请专家、社会知名学者等为青年干部授课,提升水利人员开发利用水平,激发内生动力。
3.4.4积极激发民间力量潜力。民间研究力量是重要的抓手,民间水利档案研究者、收藏着既有专业知识、也有开发利用的热情,要积极使其加入到水利档案的研究队伍中来,发挥其专业优势,推动水利文化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茂山.党领导下水利事业成就辉煌[J].中国水利,2021(07):12.
[2]宋敬娜.数字人文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3(04):28.
[3]李凤侠,于晓丽.新时代文书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兰台内外,2023(04):10.
作者简介:王启国(1990—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职员,研究方向:水利工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