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策略探究

2023-11-23 19:22孟小曼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孟小曼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带一路”职教行》项目的国际传播探索为例,探讨在国际传播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职业教育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①

共建“一带一路”,教育承担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教育使命和合作愿景,重点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强化务实合作,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民心相通,不断为“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民意根基。据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共计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16所高校与沿线国家高校建立了17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在民心相通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和天然的亲和力,特别是职业教育在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增进人民福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节目定位在“一带一路”的职业教育合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制作,《“一带一路”职教行》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影视桥工程项目②,《“一带一路”职教行》以系列节目方式呈现,共制作完成10集节目,每集10分钟。系列节目精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项目合作的职业教育学校,围绕相关合作教学项目展开内容,通过留学生、老师、企业方代表的故事,共同绘就出一幅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贡献中国教育智慧的繁荣图景。系列节目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初的纪行探访拍摄计划无法实施,但节目最后在记者大量采访和素材积累的基础上,以记者出镜、采访手记的方式,将人物和故事串珠成链,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娓娓道来,提供生动观察和观点。该项目也是较少以职业教育为视角进行国际传播的节目,很好地弥补了内容空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

一、以特色优势项目为线索,展现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的“大合唱”。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一带一路”相关节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秉持中国视角、中国立场,同时兼具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不仅关注大国与发达国家,更不能忽视小国与发展中国家。

在遴选职教合作项目的过程中,节目组发现聚焦发展、改善民生,蕴含希望的“小而美”项目更有利于体现沿线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政策立场,更有利于展示沿线民众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使得“一带一路”民心工程的成果和先行作用愈发凸显,“民心相通、命运与共”的愿景更加清晰。

《“一带一路”职教行》系列节目从设置选题之初就特别注意对外宣传的口径,紧紧围绕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特色项目展开,选取的典型故事案例中,既有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标杆项目“鲁班工坊”的首个践行学校,也有我国首个在海外开展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既有我国引以为荣的轨道交通等优势学科的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模式,也有农业、畜牧兽医、酒店管理等具有更大范围实用价值的技能型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在选择对口合作的国家时特别留意地域差异与范围覆盖的兼顾,在有限的节目体量中,既体现政府合作与民间合作的结合,也涵盖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既有国家之间的政府合作项目,也有学校与地区、企业、学校之间的交流;既有“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新合作、新内容,也有长达半个世纪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和经验的特色优势项目……

十期节目浓缩精华、各有侧重,把我国具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取精华展现之,在《鲁班工坊: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节目中提到,泰国鲁班工坊除了为泰国师生提供学习训练外,还对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师生开放,截至发稿时,已累计交流培训学生8000余人次。从这里毕业的泰国学生,除9人到本科院校深造外,其余均已就业。泰国大城技术学院教师 雅那婉 (Yanawan Thailand Ayutthaya Technical College)在采访中表示:从鲁班工坊毕业的学生去处都非常好,因为鲁班工坊在泰国也比较有名了,大公司都愿意要他们。截至2022年,天津已在亚、非、欧三大洲19个国家建成20个鲁班工坊,这个以我国享有盛誉的古代杰出工匠命名的职教品牌,已经为世界所熟知。

二、见“当地人”汇“当地情”,展现国际传播“亲和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提出来的伟大倡议,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一带一路”相关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要讲“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战略,而且要讲“一带一路”是世界的事业;不仅展示“一带一路”对中国产生的效益,更要反映“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传播,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传播主要依靠中央主流媒体,多采用国家民族叙事,导致国际传播效果不佳。近年来,从“走转改”到“加强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再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遵循新聞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建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这都要求新闻传播,特别是国际传播积极探索更适合国际传播的叙述技巧和传播渠道,以塑造共识为目标,以构建整体认知框架为手段,改变自上而下的宣传,推进传播范式转型。例如,Noort和Colley以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为例构建“战略叙事认同框架”(strategic narrative buy in frame-work),指出中国通过传递“真正的利益”与“和平发展”的信号,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项目的接受程度增加。③

作为国际传播项目,《“一带一路”职教行》系列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非常注意语言的表达,尽量用当地人、当地事来讲故事,用事实说话,通过故事里人物的心路历程、真实案例,用实打实、沉甸甸的收获和成就来体现“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理念。

在《“一带一路”职教行│陆海新通道让职教有了“国际范儿”》节目中,毕业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安校企合作项目班的李知行讲述了自己学有所成后,作为高级技师派驻到中东地区负责当地企业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不少经过他培训的学员后来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也在中国老师的讲述中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好感。其中有一位沙特Almajdouie集团技术支持部的经理 Fawzy Agamia就在采访中表示,很高兴能遇到中国的老师,他们懂技术。他们认真耐心地教我们车辆检查的技巧,我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有机会,我想去中国和重庆看看。我听说那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城市。也有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留学。

在《“一带一路”职教行│中赞职院》节目中,中方老师们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教材。为此,国内学校迅速组织英文版专业教材的开发,不仅为每一个专业编写了适合当地学生使用的专业课教材,还与赞比亚支教专家共同为每个专业制定了教学标准,如今已经开发的9项教学标准全部通过赞比亚高等教育部审核,被纳入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龚亚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把中国有色集团和国内院校在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积极推广出去,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高等院校一起走出去,让更多的境外的学生以及境外的员工了解中国,也收获自己的职业技能成长,给当地的员工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让中国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谊更加牢固。赞比亚卢安夏地区议员 Patrick Bwalya Maimpambe也表示:希望有些专业课程可以开设到更多的学院中。同时要求中赞职院校长继续招收当地的孩子,学院的大部分孩子都应该来自卢安夏地区,让卢安夏地区受益。

三、把握关键受众,实现全员全程全面的國际传播效能

中国特色国际传播应该对国际传播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规划设计,铺设有利于世界交往,传递中国声音的轨道。也就是在国际传播中,注重站在当地受众的视角讲故事,让我们想传达的理念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让对方接受,从而达成国际传播整体目标过程中的有效沟通,促进文明互鉴、平等交往、互通互利。与大众传播不同,国际传播要求有更加明确的传播受众,根据关键受众的特征进行分层、分群、分类传播,以确保传播的到达性。

虽然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在不断加强,但是面对来自不同文化圈层的不同受众,传播精准性和针对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可以结合文化距离和社会分层对国际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类,例如,针对某个国家和地区的目标国际受众,可根据其掌握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政治资源多寡,分为“精英层”和“大众层”,进而采用精细化的应对方式开展对外传播。④

以《“一带一路”职教行》系列节目为例,受新冠疫情影响,节目由原计划的海外拍摄改成以国内职业学校为切入口,远程采访或指导相关采访对象自己拍摄回传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给拍摄采访制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项目组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有的记者和一个被采访对象通过各种方式沟通30多次,最终指导对方自己拍摄了生动自然的视频和自述内容,虽然最后使用的部分就是1分钟,但记者们为每一秒的画面、为每一句采访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克服时差问题、语言障碍、网络信号差、资料传输量大……一系列困难之后,节目中通过远程采访的对象以真实自然毫无摆拍痕迹的方式呈现在面前;在记者指导下由当地企业员工、学生“素人掌镜”拍摄的画面虽然不那么专业,却朴素鲜活,真实感“溢出屏幕”……内容和素材的“本土化”和“接地气”让整个系列节目呈现出强大的亲和力,参与感和真实感爆表,这个“意外惊喜”也带来了“意料之中”的效果,在后期传播中,节目由于采访对象精准化本土化故事化,以及合作深入——几乎所有的企业、境外合作学校、相关合作项目涉及的外国政府官员都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节目“制作”,也第一时间“水到渠成”地收到了制作完成的节目,使得系列节目以更加亲和的方式得到了传播助力,节目传播的到达率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有效加强。

虽然远程采访是疫情时期不得已的应对之策,但是却“歪打正着”地践行了社交媒体在参与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固有的国际舆论格局。特别在当前社交媒体盛行的环境下,受众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信息传播方式互动化,这给《“一带一路”职教行》的前期采访包括后期传播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接地气”的素人掌镜使得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成为现实,通过全息媒介传播内容,从而全面实现了传播效能。

四、巧借“东风”力,实现独辟蹊径的国际传播效果

2022年8月19日至20日,《“一带一路”职教行》系列节目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四频道播出;同时分别翻译成英语、泰语、俄语、法语四种语言,分别在塔吉克斯坦SINAMO国家电视台(2022年11月21日20:00)、刚果布TELE CONGO电视台(202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萨摩亚电视台播出。

除了传统渠道,节目组还积极利用教育媒体资源进行免费渠道的投放,同时利用新媒体渠道扩大节目的覆盖和影响力,分别在Facebook、SinowTV海外客户端、Instagram、印尼电信平台进行发布和宣推,其中包括脸书Kande Gao个人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andeGaoRaisa等渠道投放。

这里不能忽视修辞传播学在国际传播中的运用和实践。修辞传播学强调传播的说服能力,主张运用各种话语修辞策略提升传播效果,如诉诸理性、诉诸感情、诉诸品质等,从而达到塑造认同的目的。在国际传播的具体执行层面也提示我们应通过丰富的言语结构、多样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宣传策略,加强传播的到达性。⑤可以说,修辞传播可视化、交互化的传受特性,更加有效地整合了《“一带一路”职教行》报道中的精神物质资源,深耕细作,精准传播,同时提升话语内涵的贴近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增强说理能量和情感魅力,从而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以《“一带一路”职教行》系列节目的海外传播为例,除了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的投放,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进行推广传播,精准投放。与欧中文化教育促进会达成一致,他们将陆续在相关合作推广时进行播放。此外,节目还通过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协调部分国家的落地,拓宽了中国广播电视海外传播的渠道。目前已落实的有约旦、塔吉克斯坦、毛里求斯、吉尔吉斯斯坦、泰国孔子学院及法中交流协会。作为视频教材,孔子学院还将本系列视频赠送给20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孔子学院播放,作为介绍中国文化和促进中外青年交流的视频教材。云南师大华文教育学院也已答应在给留学生上课及相关交流时使用该系列视频。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②《“一带一路”职教行》是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影视桥工程项目,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延期一年执行,于2022年9月结项。

③Noort,C.V.&Collet,T. How do Strategic Narratives Shape Policy Adoption? Re esponses to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47,no. 1,2020. pp.39-63.

④陈虹、秦静:《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构框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⑤陈世华、汪旭:《“一带一路”修辞传播的逻辑与进路》,《国外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韩勇】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