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及融合发展分析

2023-11-23 15:10董勤勤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河南省旅游

董勤勤

(信阳学院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据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测算,2021 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接近10 亿,乡村旅游总收入3 898 亿元。乡村旅游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重点在于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发展影响[1,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乡村旅游的动机[4]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模式等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日益凸显,国外学者主要围绕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二者关系展开了研究[5-8],研究的内容和角度不尽相同,总体来看均肯定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实中决策制定者和实践工作者将乡村旅游视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合适路径[9]。研究者以实例证明了旅游开发的同时可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10,11],还构建了指标体系,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关联情况进行了测度[12,13]。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开发、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特色消逝、产品同质化、环境破坏等[14,15]。仇叶[16]研究指出,乡村旅游产业过密化将导致公共资源与农民面临因供需和价格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不利于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必须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17]。研究者探讨了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和路径[18],针对特定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19]、乡村旅游某一要素的改进[20]、某类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21]、现代科技的运用[22]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大别山区自2015 年起地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仅有少量学者对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扶贫经济和生态绩效的测度方面[23,24],鲜见其他角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设置多重指标对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情况进行探索,以助力乡村旅游完成从旅游扶贫到乡村全面振兴的角色转换。

1 研究区域概况

根据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别山区跨越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包括36 个县(市)。本研究的区域范围为河南省大别山区,包括河南省信阳市全境、驻马店市全境以及南阳市的桐柏县和唐河县。区域西部、西南部、南部依次被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环绕,东部、北部和中部为大面积的平原和低山丘陵,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研究区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区,年均气温为15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980~1 088 mm。淮河发源于研究区域西部的桐柏县太白顶,横贯而东,淮河及其支流是本区域的主要补给河流。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乡村振兴的“五位一体”指导思想,紧密围绕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实际体现,兼顾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数据获取的可行性,构建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子系统和乡村振兴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乡村旅游评价指标共8 个,涉及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效益、乡村旅游热度3 个方面,乡村振兴评价指标共10 个,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多个方面。

表1 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2.1.2 关联度测量模型 借鉴学者们的相关研究结果[25,26],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度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程度及其变化,计算式如下。

式中,xi表示乡村旅游系统中第i个指标该年份的标准值,yj表示乡村振兴系统中第j个指标该年份的标准值,ai表示乡村旅游系统中第i个指标的权重,bj表示乡村振兴系统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X、Y分别表示乡村旅游系统、乡村振兴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代表二者各自的发展水平。

式中,C代表耦合度,C值越大,代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越好,反之,耦合度越差;V为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数,V值越大,代表乡村旅游发展得越好,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得越好;D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代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对二者协调程度的贡献[27];k为调节系数,一般将其设定为子系统的个数,因本研究涉及2 个子系统,故k取值为2。α、β为待定系数,一般α、β分别赋值为0.6、0.4。

为了鉴定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根据耦合协调度的计算结果,借鉴其他学者的分级方法[28],划分出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低到高分成10 个等级,总体分为失调和协调两类,如表2 所示。D值小于0.50 时,为不同等级的失调状态;D值大于0.50 时,为不同等级的协调状态。

表2 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

2.2 数据来源

为搜集各指标数据,本研究广泛查阅了《河南统计年鉴》《信阳统计年鉴》《驻马店统计年鉴》《南阳统计年鉴》等,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地方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官网、携程和马蜂窝等线上旅游平台搜集数据,乡村旅游收入和人次数据则通过实地走访地方旅游局获取,以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与权威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同,无法放在一起直接计算,因此需要对各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其转化为0~1 的无度量单位的标准值。对于某项指标来说,标准值越接近于1,代表某年份在该指标上越占优势;标准值越接近于0,则代表某年份在该指标上越处于劣势。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xi、yj分别为乡村旅游系统某指标、乡村振兴系统某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标准值;Ti、Rj分别为乡村旅游系统该指标和乡村振兴系统该指标的原始数值;Tmax、Rmax分别为乡村旅游系统该指标和乡村振兴系统该指标的最大值;Tmin、Rmin分别为乡村旅游系统该指标和乡村振兴系统该指标的最小值。

3.2 各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是各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中价值的高低、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所占比例大小的量化值,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是综合评价的关键。鉴于本研究所搜集的数据均为量化数值,故采用标准离差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式如下。

式中,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Wi的取值范围为0~1,乡村旅游系统和乡村振兴系统分别独立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权重越大,代表该指标在子系统中越重要。Si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差。Si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xji、yji分别代表乡村旅游系统中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值和乡村振兴系统中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值分别代表乡村旅游系统中第j个指标各年份标准值的平均值和乡村振兴系统中第j个指标各年份标准值的平均值。某指标标准差越大,说明该指标各年份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则该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就越大。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系统、乡村振兴系统各指标的权重

从表3 可知,在乡村旅游系统的8 个指标中,乡村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T8)的权重最大,为0.155 6,该指标是乡村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指标,对乡村旅游评价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乡村旅游收入(T5)、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个数(T2)、乡村旅游人次(T6)、村民人均旅游收入(T7),权重处于0.140 4~0.149 0,这4 个指标是乡村旅游评价的重要指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个数(T3)、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网络游记数量(携程+马蜂窝)(T4)的权重均小于0.140 0,这2 个指标对衡量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价值较小。权重最小的指标是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个数(T1),其权重为0,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未曾新增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一直保持在5 处的水平。

乡村振兴系统的10 个指标中,对乡村振兴评价指数最重要的指标是乡村从业人员数(R3),其权重为0.109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R1)、农业机械总动力(R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4)的权重均在0.100 0 以上,仅次于R3,是衡量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指标;权重最小的指标是农村用电量(R8),权重仅为0.089 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R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R7)等5 个指标的权重均介于0.098 2~0.099 6,其对乡村振兴水平评价的影响处于中等水平。

3.3 关联度测量结果

3.3.1 整体关联情况 根据前文所述步骤和方法,计算出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及其他相关指标数值,如表4 所示。

表4 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测度结果

从表4 可以看出,2016—2020 年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波动变化特点,说明5 年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韧性较弱,可持续性较差,不能稳定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016—2019 年乡村振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Y)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9 年达0.806 8,直到2020年才稍有下降,说明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地区的发展一直在向前推进,乡村振兴的效果明显,能够有利地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图1 可以看出,2016—2017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振兴水平低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乡村旅游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但2018 年后乡村振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说明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存在脱节问题,乡村旅游未能充分发挥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反而是乡村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系统的年均评价指数为0.464 1,乡村振兴系统的年均评价指数为0.578 6,高出乡村旅游系统0.114 5。整体来看,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落后于乡村振兴水平。由于2016—2020 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不同发展态势,而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互作用和影响,故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数(V)的变化趋势与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数变化类似,但最低值出现在2016 年,整体态势呈波动上升。

图1 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系统、乡村振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比较

一般认为,耦合度(C)处于0~0.300 0 为低度耦合,处于0.300 0~0.700 0 为中度耦合,处于0.700 0~1.000 0 为高度耦合。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C)也呈波动变化特点,但除2018 年处于低度耦合状态外,其余年份均为高度耦合状态。2018 年乡村振兴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乡村旅游的发展出现大幅下滑,从而导致二者的耦合度下降至0.299 3,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整体来看,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程度较高。

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D)整体呈波动的态势,其中最低值出现在2018 年。2015 年后大别山区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受到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2016 年南阳市发布《南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强调要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016 年信阳市旅游局专门召开旅游脱贫攻坚部署会,安排布置旅游扶贫工作;同年,郝堂村、睡仙桥村、芦庙村、甘冲村等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 年驻马店市发布《驻马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 年)》,提出建设“神奇画廊”生态旅游带,进一步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推动生态旅游产品创新升级。地方政府乡村旅游的政策导向促进了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016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共接待4 112.5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3.041 亿元;2017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 891.71 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76.639 亿元,相较于2016 年均有大幅度增加。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D)从2016 年的0.508 1 上升到2017 年的0.742 9,耦合协调度等级也从勉强协调水平上升到中级协调水平。

2018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已分别连续3 年和5 年未曾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尚未开始评定,虽然获批5 个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但公布之时已是9 月,当年驻马店市乡村旅游人次及收入大幅减少,导致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出现倒退,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出现轻度失调的现象,乡村旅游未能充分利用乡村建设的成果,二者之间的同步性减弱。

2019 年开始,丁李湾村、大王寨村等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车云山村、水塝村、红石崖村、磨沟村、东岳村等先后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或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地方政府政策加持下,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恢复,乡村旅游收入超过2017 年的水平,达277.151 亿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次4 852.55 万人次,基本与2017 年持平,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出现良好协调局面。

2020 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接待量和收入再次出现下降趋势,但疫情缓和之后近距离的城市郊区乡村旅游需求强烈,乡村旅游接待量和收入下降幅度较小,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保持在与2017 年持平的中级协调水平。

整体来看,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度并不高,2016—2020 年二者未出现优质协调的局面,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的机制并不健全,乡村旅游未充分发挥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二者之间仍需要进一步融合发展,以实现共赢目标。

3.3.2 分区域关联情况 采用同样的步骤和方法,分别测算出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各区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关联情况相关指标数值,如表5 所示。

表5 2016—2020 年河南省大别山区各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情况相关指标

从表5 可以看出,2016—2020 年,信阳市、桐柏县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呈先持续上升后于2020 年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且桐柏县下降幅度大,桐柏县2020 年的乡村旅游收入同比下降51.17%,乡村旅游人次从2019 年的252.70 万人次下降到2020年的151.62 万人次,2020 年2 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受疫情负向影响较大。驻马店市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乡村旅游发展波动频繁且水平不高,2017 年相对较好,2018 年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大幅度降低,2019—2020 年虽上升至0.500 0 以上水平,但依然没有超过2017 年。唐河县的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且韧性好,2020 年的综合评价指数高达0.962 1,远高于信阳市、驻马店市和桐柏县。

2016—2020 年,信阳市、驻马店市、唐河县乡村振兴水平先逐年迅速上升,后于2020 年小幅下降,2019 年乡村振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0.800 0,2020 年也均维持在0.700 0 以上的水平,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桐柏县的乡村发展起步高于其他3 个区域,但后期发展速度较慢,2019 年更是出现小幅后退,2020 年乡村振兴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恢复至0.626 6 的水平,但依然低于其他3 个区域。

两系统综合来看,2016—2020 年信阳市、驻马店市的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整体呈波动向好的趋势,2020 年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较2016 年均有大幅提升,但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整体低于乡村振兴水平;唐河县两系统发展态势良好,2020 年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桐柏县的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于2019 年开始下降,2020 年迅速降至0.250 6,远低于其他3 个区域。

从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来看,2016 年信阳市、唐河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程度不高,唐河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甚至毫无关联,但2017 年起,2 个区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关联密切,始终维持较高的耦合度。驻马店市和桐柏县自2016 年起,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一直呈较高的关联度,但2020 年桐柏县乡村旅游发展出现严重倒退,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降为0,旅游经济韧性很差。

2016—2019 年,信阳市、桐柏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渐趋协调,信阳市从严重失调状态逐年调整为优质协调状态,桐柏县从初级协调状态逐年调整为良好协调状态,但2020 年2 个区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发展态势减弱,耦合协调度分别降至中级协调水平和极度失调水平,疫情对桐柏县乡村旅游的冲击更大。驻马店市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始终维持在协调状态,但二者互动发展程度不高,最高仅停留在中级协调水平。唐河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从2016 年的0.001 1 升高至2020 年的0.942 9,二者从极度失调状态逐年调整为优质协调协调,维持了良好的联动发展态势。

整体来看,河南省大别山区各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乡村振兴水平、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联程度和协调发展程度都不均衡,各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唐河县乡村旅游韧性强且发展迅速,与乡村振兴之间协调互动、相辅相成,体现出较好的联动效应。信阳市、驻马店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整体低于乡村振兴水平,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推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程度不够高且不稳定。桐柏县乡村旅游韧性很差,受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而与乡村振兴出现极度失调状态。

4 融合发展建议

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整体协调程度不高,二者韧性不够,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且各区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大别山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 稳步推进乡村旅游景区认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持续推进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乡村旅游景区评价认定工作,以评促建,逐步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旅游景区,以此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提升、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及乡风的文明化。同时,对信阳市的郝堂村、睡仙桥村、何家冲村、车云山村、丁李湾村、西河村、田铺大湾村、里罗城村、九华山茶叶生态农业观光园,驻马店的红石崖村、嵖岈山村、芦庙村、大王寨村、竹沟村、老乐山休闲农业产业园,桐柏县的磨沟村,唐河县的张心一村等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市、县、景区三级联动,组办以“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品宴”为主线的乡风民俗、农事节会、乡村旅游商品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这些村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加强资源整合,开辟乡村旅游新业态

加强对河南省大别山区“三农”资源的摸底排查,深入挖掘“三农”资源潜力,推动“三农”资源向乡村旅游产品转化。优化片区化布局,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片区和乡村旅游带,创造规模效应。依托山地、丘陵、森林、古木、池塘、水库、山泉、瀑布、峡谷、农田、果园、菜园、茶园、牧场、民居、民俗等特色资源,构建多点支撑、产业联动、全域延伸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开辟农事活动体验、民俗体验馆、农业文化研学馆、乡村博物馆、市民农园、乡村民宿、农家乐、乡村茶馆、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纪念品、艺术村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跨行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结构,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抗风险能力。

4.3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旅游智慧化

做好乡村旅游村交通规划,拓宽交通干道,解决旅游村道路过于狭窄导致的会车困难及交通拥堵问题,提高景区可达性。合理规划和修建景区徒步步道、骑行步道等,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改善乡村旅游景区及所在村镇的水电供应系统、旅游厕所、旅游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力度。调动当地农户参与统一规划农家乐和旅游民宿,因地制宜增设游乐设施。扩大旅游村宽带和有线电视覆盖范围,建设旅游村游客服务中心,增设游客自助购票系统、自助导览系统、语音解说系统等,提高旅游村的智慧化水平。

4.4 深化区域内部合作,共建共享共荣

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畅通河南省大别山区区域内部乡村旅游各服务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沟通渠道,交流互鉴,共享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与经验,同心共建。完善内部各区域合作机制,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乡村旅游地建设方向、乡村旅游形象系统、乡村旅游特色商品、乡村道路等,构建特色乡村旅游带,同时与区域内部其他景区联动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提高乡村旅游的集群效应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旅游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安徽大别山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调查与分析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