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广,李月英,肖 玮,韩思博,徐建芬
(1.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河北 饶阳 053900;2.衡水市气象局,河北 衡水 053000;3.冀州区气象局,河北 冀州 053200;4.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
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变化较为明显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在中国,大湖与陆地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差[2,3],城市湖泊在受到城市内部气候影响的同时也有自身气温特征[4]。许多专家通过采用气温、地表辐射等观测数据,对局地小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7]。高媛媛等[8]通过数值模式模拟出小气候现象,并揭示了城市小气候的可能成因。
衡水湖湿地坐落在河北平原东南部,衡水市桃城、冀州两区的交界区,处于东经115°27′45″—115°42′6″、北纬37°31′39″—37°42′18″,总面积187.87 km2。其远离市区,分为东湖、西湖和冀州小湖3个湖区,其中东湖是主要蓄水区,水域面积42.5 km2,是华北内陆平原区单体水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衡水湖湿地不但造福衡水人民,而且对调节周边乃至京津地区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在水资源稀缺的华北内陆平原,衡水湖的小气候特征有待研究。本研究使用位于衡水湖湖畔的衡湖码头气象站、衡水湖生态站、衡水园博园站观测的衡水湖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与邻近15 km 内、代表陆地城镇不同区位的3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进行差值分析,以了解冬季衡水湖的小气候特征。
1.1.1 湖畔日平均气温 湖畔日平均气温来自衡湖码头气象站、衡水湖生态站、衡水园博园站观测的衡水湖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衡湖码头气象站、衡水湖生态站、衡水园博园站均属于六要素区域站,分别位于衡水湖东南、衡水湖东侧、衡水湖西侧位置,取3 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基本代表了衡水湖湖区的气温特征。按照气象划分,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涉及2017 年12 月至2023 年2 月的12 月、1 月、2 月数据,共6 个完整冬季,数据总日数为541 d。
1.1.2 气象站日平均气温 气象站日平均气温选取了距衡水湖最近的衡水市冀州区、枣强县、桃城区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3 个气象站均位于陆地区,分别在东湖的正南、东南、东北方向。期间冀州站、枣强站、桃城站3 站均无站址变化,距衡水湖湖畔的水平距离分别为4.6、13.5、7.8 km,数据日数均为541 d。
冀州站位于冀州区城南郊外,周围建筑物稀少,人口密集度较低,用以代表郊外空旷区;枣强站位于县城东部,资料期间周围以低楼层建筑为主,人口密度一般,代表城镇边缘区;桃城站位于市区东部,周围建筑和居住人口较为密集,代表城镇中心区。
参照文献[5,9],温差指数TCI 为衡水湖湖畔日平均气温与气象站日平均气温之差。TCI 为正数表示衡水湖畔日平均气温偏高,为负数则表示衡水湖畔气温偏低。按照郊外空旷区、城镇边缘区、城镇中心区的顺序,TCI1 为湖畔与冀州站日平均气温差,代表湖畔与陆地郊外空旷区气温差异;TCI2 为湖畔与枣强站日平均气温差,代表湖畔与城镇边缘区气温差异;TCI3 为湖畔与桃城站日平均气温差,代表湖畔与城镇中心区气温差异。资料期间,视TCI1、TCI2、TCI3 的日平均气温差值为当日数据差值,按照《气候状况公报编写规范》[10],数据日数达到月日数时,差值在±1.0 ℃内为正常,超过±1.0 ℃则为偏高、偏低或显著偏高、偏低等;数据日数达到季、年日数时,差值在±0.5 ℃内为正常,超过±0.5 ℃则为偏高、偏低或显著偏高、偏低等。
2017 年12 月至2023 年2 月的6 个完整冬季,TCI1、TCI2、TCI3 的日平均气温差分别为0.6、0、-0.5 ℃,即冬季的日平均气温,湖畔气温较陆地郊外空旷区偏高0.6 ℃,与城镇边缘区基本相同,较城镇中心区偏低0.5 ℃。TCI1 为正值的日数为423 d,占总日数的78%;平均正差值为0.8 ℃,平均负差值为-0.3 ℃,即与郊外空旷区比较,湖畔日平均气温偏高的日数占多数,偏高较偏低的幅度偏大0.5 ℃左右。TCI2 的正、负差值日数分别为289、243 d,平均正、负差值分别为0.5、-0.5 ℃,偏低与偏高的幅度大致相同,即湖畔较城镇边缘区日平均气温偏高与偏低的日数和幅度基本均等。TCI3 中,负差值日数为426 d,占总日数的79%;平均正、负差值分别为0.3、-0.7 ℃,即湖畔较城镇中心区日平均气温偏低的日数占多数,且偏低较偏高的幅度偏大0.4 ℃(表1)。
表1 2017 年12 月至2023 年2 月衡水湖冬季湖畔与邻近城镇区日平均气温差异
12 月、1 月、2 月,TCI1 的日数分别为186、186、169 d,平均差值分别为0.6、0.5、0.5 ℃;正差值日数分别占总日数的81%、75%、78%;平均正差值分别为0.9、0.7、0.7 ℃,平均负差值分别为-0.3、-0.4、-0.2 ℃。即冬季各月,湖畔日平均气温均高于陆地郊外空旷区,偏高的日数均超过70%,偏高的幅度均大于偏低的幅度,其中12 月湖畔日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偏高日数较明显偏多、偏高的幅度大于偏低的幅度(表2)。
表2 衡水湖冬季主要月份与邻近气象站日平均气温差异
12 月、1 月、2 月,TCI2 的日数分别为186、186、169 d,平均差值分别为0.1、-0.1、0.2 ℃;正差值日数分别占总日数的51%、45%、64%;平均正差值分别为0.5、0.5、0.5 ℃,平均负差值分别为-0.5、-0.6、-0.4 ℃,即冬季各月,湖畔日平均气温较城镇边缘区日平均气温、偏高与偏低的日数、偏高与偏低的幅度均较接近(表2)。
12 月、1 月、2 月,TCI3 的日数分别为186、186、169 d,平均差值分别为-0.6、-0.6、-0.3 ℃;负差值日数分别占总日数的81%、83%、70%;平均负差值分别为-0.8、-0.8、-0.5 ℃,平均正差值分别为0.3、0.3、0.2 ℃。即冬季各月,湖畔日平均气温较城镇中心区偏低,各月偏低的日数均超过70%,其中12 月、1 月偏低的日数明显偏多;各月湖畔较城镇中心区偏低的幅度均大于偏高的幅度(表2)。
2.3.1 极端偏高值 2020 年1 月12 日,冀州站出现湖畔日平均气温较陆地区的极端偏高值2.3 ℃。1 月4—6 日,湖畔和陆地日平均气温均在0.6~1.0 ℃的高值点;5 日晚上开始,受冷空气及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湖畔和陆地各站均出现降雪及雨加雪,其中冀州站最大,桃城站最小,衡水湖畔各站冬季无降水数据;冀州站5—7 日降水量分别为6.8、3.8、6.4 mm,积雪深度6—14 日分别为1、3、8、6、5、4、4、4、4 cm。冀州站降水量及积雪深度明显高于湖畔及其他陆地站点。
陆地最大降温日出现在1 月8 日,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7.3 ℃;日平均气温极端低温日出现在14日,达-8.6 ℃;9—13 日,冀州站日平均气温均维持在-6.5~-4.4 ℃的低值;陆地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9.2 ℃,较湖畔偏大24%。分析原因,陆地较多的积雪在化雪过程中明显加强了冷空气降温的影响,使得陆地降温幅度比湖畔明显偏大。
湖畔日平均气温在7—14 日持续走低。8 日,24 h 降温5.4 ℃,为过程中最大降温日,降幅较陆地站偏小27%;其他日降温在1~2 ℃;14 日,日平均气温为-6.8 ℃,为过程中最低,较陆地站最低值偏高21%。湖畔过程最大降温幅度为7.4 ℃,较陆地站偏少23%。究其原因,湖水湖冰较大的热容量显著减弱了强冷空气的影响,使得湖畔降温平缓,过程降温明显小于陆地区。
2.3.2 极端偏低值 2023 年1 月8 日,桃城站出现湖畔日平均气温较陆地区的极端偏低值-3.5 ℃。3—16 日,衡水市无降水。3—13 日,陆地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湖畔气温则平缓升高,波动则明显偏小。陆地日平均气温的高峰日、低谷日和湖畔日平均气温的高峰日、低谷日基本相同。6 日,陆地气温陡升达到峰值,湖畔平稳少变;9 日,陆地气温回落,湖畔略上升,其中10—12 日,湖畔和陆地气温较为接近。湖畔升温的滞后,使得8 日出现湖畔与陆地区3.5 ℃的最大负温差,时间为陆地气温陡升达到峰值日的第3 天。这说明冬季陆地进入波动升温期,湖冰较高的热容量抑制了湖畔气温的剧烈变化,使其升温过程平缓,在陆地的剧烈升温日,TCI 出现了3.5 ℃的极端负温差。
1)衡水湖位于远离城镇的郊外,冬季日平均气温表现有小气候特征。湖畔日平均气温较陆地郊外偏高0.6 ℃,与城镇边缘区接近,较城镇中心区偏低0.5 ℃。在偏高与偏低的日数和幅度方面,湖畔较郊外空旷区偏高的日数占比达78%、偏高的幅度较偏低的幅度偏大0.5 ℃;与城镇边缘区比较,在日数占比和幅度方面二者基本均等;较城镇中心区偏低的日数占比达79%,偏低的幅度较偏高的幅度偏大0.4 ℃。
2)湖畔日平均气温对陆地区,在冬季不同月份差异大致相同又不完全一致。对郊外空旷区,12 月偏高0.6 ℃,偏高的日数占比为81%,偏高较偏低的幅度大0.6 ℃;1 月、2 月偏高日数占比分别为75%、78%。对城镇边缘区,偏高与偏低日数及偏高与偏低幅度均变化不大。对城镇中心区,12 月、1 月偏低0.6 ℃,2 月略偏低0.3 ℃;偏低日数12 月和1 月占比分别为81%、83%,2 月偏低日数略少,但也高达70%;12 月及1 月偏高的幅度较偏低的幅度均偏小0.5 ℃。
3)受隆冬强冷空气和积雪融化期的影响,陆地气温变化剧烈,湖冰较高的热容量使湖畔气温变化平稳、持续,期间湖畔与陆地可出现日平均气温为-3.5~2.3 ℃的极端正负温差。湖畔极端偏高值出现在隆冬1 月中旬,强冷空气影响时,陆地、湖畔低温期基本等长。陆地前期降温迅速、剧烈,中后期略回升;湖畔则持续小幅降温,过程降幅约为陆地的80%,最大日降幅为陆地的74%。2023 年1 月初,桃城站多日无降水,陆地升温迅速、波动大,湖畔则升温缓慢、持续,出现湖畔较陆地极端偏低值。
4)此次分析使用的湖畔气温数据时次有限,数据量偏少,这些对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都有影响。依靠不断完善的衡水湖小气候观测,未来可开展更全面、可靠的研究,客观了解衡水湖的小气候特征,服务于河北平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