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蓓蓓,雷静,李亚文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陕西 宝鸡 721000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位,使产妇发生感染、大出血以及相邻器官损伤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升高,甚至危及产妇生命[1]。以往研究报道,每1 000 名产妇中大约有4.8 名会发生前置胎盘[2]。目前,为了防止前置胎盘孕妇病情恶化,临床上采取剖宫产手术快速完成分娩,从而降低产妇以及胎儿的死亡风险[3-5]。而剖宫产作为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过程,胎儿未经过正常的软产道娩出,极有可能对胎儿的呼吸系统以及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同时对产妇造成较大创伤,术中麻醉及手术应激反应导致产妇出现围术期低体温、感染、产后出血以及血栓栓塞等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6-8]。有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0.00%,而剖宫产产妇低体温发生率超过50%[9]。因此,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做好保温护理措施,预防剖宫产产妇发生低体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实施“5+4”暖链式动态护理,探究其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低体温的影响,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做好保温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1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者;(2)符合前置胎盘的诊断标准,且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者;(3)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4)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Ⅲ级;(5)孕周>36周;(6)产妇以及家属知情且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严重妊娠合并症者;(2)凝血功能异常或近期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3)有严重躯体疾病者;(4)存在其他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按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4 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Table 1 Comparison on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Table 1 Comparison on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组别例数年龄(岁)体质量指数(kg/m2)孕周(周)术中输液量(mL)手术时间(min)ASA分级对照组研究组t/Z值P值84 84 31.87±5.03 32.64±4.74 1.021 0.309 29.15±3.71 29.05±3.50 0.18 0.858 38.58±0.69 38.65±0.52 0.743 0.459 1 284±256.15 1 264±268.06 0.494 0.622 58.68±12.23 59.30±11.20 0.343 0.732 I级23(27.38)26(30.95)Ⅱ级38(45.24)37(44.05)Ⅲ级23(27.38)21(25.00)0.287 0.86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产妇采取常规保温措施,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30 min 左右将目标手术室温度统一调为22℃~24℃,相对湿度为40%~60%。加温毯在术前调为37℃平铺在手术台上;消毒液体、静脉滴注液体以及腹腔内冲洗液加温至37℃;术中使用棉被覆盖进行保温。
1.2.2 研究组 该组产妇实施“5+4”暖链式动态护理方案,其中,“5”为5 个区域,包括术前病房、手术等候区、手术室、麻醉恢复室、术后病房;“4”为4 个阶段,包括术前病房到手术等候区、手术等候区到手术室、手术室到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到术后病房。研究组产妇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对产妇围术期体温进行全程监测,动态评估低体温的高危产妇;使用无线体温监测器进行体温监测,与对照组相同;对产妇的每个区域以及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环境管理、液体管理、心理护理、保温以及升温的一系列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保障产妇在转运各个阶段的保温措施切实实行。(1)5 个区域:Ⅰ、术前病房—①低体温高危产妇评估,手术前1 d监测产妇体温,同时使用剖宫产产妇低体温预测量表进行判别,估计产妇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剖宫产产妇低体温风险预测量表中,总分11 分,以7 分作为临界值将产妇分为高危组(≥7 分的产妇)以及低危组(<7 分的产妇)。②根据产妇的风险分组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高危组产妇贴上需要保暖标签,动态记录产妇体温变化值,并将其填写在术中低体温高危产妇记录单中,一旦识别产妇有体温下降的可能风险,及时实行相应护理措施,同时告知接班医务人员。低危组常规记录产妇体温。Ⅱ、手术等候区—麻醉开始前30 min 根据产妇基础体温值调节加温毯的温度值。密切关注产妇体温变化,通过沟通交流、观看视频,欣赏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指导产妇放松心情,避免由于担心手术而出现过度紧张的情绪,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发生寒战。Ⅲ、手术室—①保温措施:根据产妇体温对手术室环境温度进行动态调节,术前将手术室内温度调为25℃、湿度调为45%,手术开始之后再将室内温度调为22℃;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将加温毯铺置于手术台并调至37℃;使用术前加温至37℃的消毒液对产妇的手术术野进行消毒,术中根据产妇的实时体温选择温度合适的静脉滴注液体以及冲洗液;通过人工鼻对气道进行加温加湿。②升温措施:依据产妇实时体温采取升温措施,当产妇体温低于36.1℃时,加温毯温度调至44℃模式;当产妇体温在36.1℃~36.5℃时,加温毯温度调至40℃模式;当产妇体温在36.6℃~37.0℃时,加温毯温度调至36℃模式;当产妇体温在超过37.0℃时,停止使用加温毯。③体温管理:动态监测产妇体温变化,每30 min观察1次产妇体温同时更新至体温记录单中。若产妇体温出现异常值或者体温开始下降或升高0.1℃时监护仪出现报警声音,再依据产妇的体温动态更新报警值。通过观察产妇的体温或者产妇在术中是否出现寒战等症状,再改变加温毯参数。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以及研究者实时观察产妇手术前后重要时间节点的体温变化值、液体输入量、术中冲洗量并做好记录工作。Ⅳ、麻醉恢复室—与对照组相同,记录产妇体温变化。根据产妇的体温变化做出动态调整,当产妇体温≥36℃,采取棉被等保温措施;当体温<36℃,采取升温措施同时观察产妇体温的波动,适时调整相应的保暖措施。Ⅴ、术后病房—与对照组相同,更新产妇体温变化。集中各项护理操作,减少产妇暴露,注意遮盖保暖。对产妇术中以及麻醉恢复室的体温和采取的相关保温措施进行交接,对于发生低体温或寒战的重点产妇进行详细交接。体温的相关管理措施与麻醉恢复室一致。(2)4个阶段:产妇在术前病房到手术等候区、手术等候区到手术室、手术室到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到术后病房的4 个转运阶段均使用棉被或加温毯进行加温,当产妇体温<36℃或者出现冷感、寒战时加用加温毯,使用中再依据产妇体温设置加温毯相关参数;将加温输液仪分为4 种温度模式:37.1℃~38.0℃,38.0℃~39.0℃,39.1℃~40.0℃以及40.0℃~41.0℃,根据产妇的实时体温选择合适的输液温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干预前后的体温、寒战以及低体温发生情况。寒战分级[10]的分级标准:无寒战为0 级;竖毛或血管收缩但无肌颤为1 级;仅有一组肌群肌颤为2级;超过一组以上但非全身肌群肌颤为3级;全身肌颤为4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体温变化比较 手术前30 min,两组产妇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后30 min及术后30 min,研究组产妇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体温变化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n the body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2.2 两组产妇手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低体温发生率为0(0/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5,P<0.05)。
2.3 两组产妇手术中寒战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寒战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5,P=0.043<0.05),见表3。见表3。
低体温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产妇在围术期身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6℃。既往研究显示,围术期产妇出现低体温可能诱发术后切口感染,使切口正常愈合时间推迟,药物代谢速率减缓,引起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及寒战等一系列并发症[11-12];另一方面,低体温刺激产妇分泌儿茶酚胺,使产妇代谢率升高,二氧化碳排出量以及耗氧量明显增加,影响手术及麻醉的动态监测,从而严重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正常手术过程[13-14]。因此,实施合适、有效的保温措施以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发生低体温、提高产妇舒适度、促进产妇术后的早期康复是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手术前30 min 两组剖宫产产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及术后30 min,研究组产妇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15]较为相似。原因可能在于,术前使用剖宫产产妇低体温预测量表对低体温的产妇进行了早期的风险评估,识别了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高风险产妇,并根据产妇的风险分组实行针对性的保温护理措施,表明实施“5+4”暖链式动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低体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以往多项研究较为相似[16-17]。究其原因,“5+4”暖链式动态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低体温效果明显,推测其原因是术前对低体温的潜在产妇进行了早期风险识别,并在术前病房、手术等候区、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以及术后病房的各个转运过程中,均对产妇实施棉被等保温措施,避免热量散失。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产妇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5+4”暖链式动态护理方案相比于常规保温措施,更能够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发生寒战的概率。该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较为相似[18]。产妇在进行麻醉后,阻滞交感神经活性,使得相应区域的血管扩张受阻,机体的热量向外周散失。而非麻醉区域为降低热量的流失,血管开始收缩,相应部位皮肤温度降低,机体冷敏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出现节律性收缩,产妇出现寒战[19]。实施“5+4”暖链式动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发生寒战,减轻产妇的不适感以及术后的疲劳状态。
综上所述,“5+4”暖链式动态护理方案可以明显提高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体温,减少产妇发生寒战,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准,降低产妇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潜在风险,促进产妇预后,为临床中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发生围术期低体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