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争做新时代思政课“大先生”

2023-11-22 23:31姜沣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先生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做“好老师”、成为“大先生”的标准和要求。新时代是一个需要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科学研究的“带头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社会服务的“践行者”,努力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大先生;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0-0029-03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次强调教师要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切实担当起新时代“大先生”的历史使命。

一、“大先生”要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多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紧贴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诉求,以学生偏好的感知方式、常用的自媒體平台、喜爱的创作方式、接受的话语体系去传播思想、传递观点、启发思考,以学生易接纳的方式给予知识的“滴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学生整体满意度。另外,大学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肩负起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责任。课内,教师通过思政课具有思辨性、历史性、逻辑性、时代性的系列课程教学,解答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思政课教师应响应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对学生课外创新创业给予指导和帮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能力。

(二)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2]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和优化,选取更贴近“00后”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首先,应结合大学生特点与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广泛开展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式、虚拟仿真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活传统思政课堂,打造移动思政课堂,站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大视野,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崭新呈现形式,推广真正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其次,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将思政课大班教学改革成若干小班,深入推动教师将学术前沿成果和教学改革试点融入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再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如学习通、雨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政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建设智慧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从次,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最后,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在思政教学改革试验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三)改进考核内容,完善评价方式

深化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考核内容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闭卷时代已经过去,教师更应注重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出发,改革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以增加过程考核来破除原来“高分低能”的弊端,建立健全科学、准确、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教师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可采取多种指标占不同比例的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例如采用撰写课程论文、小组汇报展示、调查研究报告等组合形式的考核对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调查能力等能力素养进行考查。当前,思政课采取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的方式是发展的新趋势,在很多高校已有实行,也赢得了学生的赞同和认可。

二、“大先生”要做科学研究的“带头者”

(一)坚持科研问题导向,立足学术前沿

科学研究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教学的重要支撑,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通道。科研不是独立于教学的存在,运用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能更深入准确地破解教学难题和阐释重点问题。而做好科研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这样一个知识迭代飞速的信息时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需要研究真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所谓科学研究的真问题,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现实的生活、教学的困惑,另一方面来源于立足时代潮头、着眼国内外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一系列理论成果的联系和区别,做真学问,解决真问题,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引领教学促提升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理论阐释和运用能力,思政课程的学理性才有保证、知识性才会彰显。做思政课“大先生”,不仅科研要有成果,教研更应该有成绩。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研水平,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名师工作室等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运用集体智慧的力量,打造思政“金课”,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其次,搭建更多的思政课教师交流研讨平台,从“大思政课”视角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引导教师深入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和教学一线的经验分享,观摩学习不同高校的教学名师的授课展示,以及组织本校的教学能力比赛。通过以赛促教,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为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实践素材和经验积累。最后,可運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思政课老师赋能教学研究新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研究的质量。

(三)坚持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思政课“大先生”深耕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要运用教学促进科研,又要强化科研反哺教学。以“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导向,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是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必然之举。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五个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努力做到科研与教学知识点相融合。一方面,积极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完善科研评价标准,鼓励思政课教师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应用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术导向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另一方面,要支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整合教学资源,讲解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学生获得感和满意度调查研究,对教学教研中的经验凝练总结形成体系,为下一步推广传播提供素材。

三、“大先生”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一)打牢铸魂育人的思想支撑,做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引路人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在且将长期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思政课教学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心灵,要让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大学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指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用新思想新理论回应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诉求及重大关切,帮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胸怀天下,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作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2]应自觉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观照教育职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铭记于心,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践之于行。新时代思政课“大先生”要以深厚的理论说服人,用敏锐的专业视野引导人,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思政课教学、“四史”教育活动、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等等,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锤炼担当、善于作为。正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那样,“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3]

(三)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第一衡量标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人格正”“自律严”则是思政课“大先生”高尚师德的体现。坚持人格要正,做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怀有仁爱之心,关爱学生,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以“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2]。恪守自律要严的治学标准,“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号召教师对照师德先进典型,向李保国、黄大年、钟扬、朱英国等师德楷模学习,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敬业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状态投入新时代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率先垂范,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修炼过硬师风,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课上与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大先生”要做社会服务的“践行者”

(一)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政治共识

思政课“大先生”之大,在于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在课堂,还有肩负着宣传正确思想、传播科学理论的社会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有信心向机关干部、社会大众、大中小学生宣传和讲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好党的政策理论的“传声筒”和“扩音器”。思政课教师要在理论宣讲过程中,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社会大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结合时代需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宣讲过程中可利用融媒体,如创作易于传播的正能量短视频或公众号推文链接,弘扬主旋律,在润物无声中深化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大众听党话、跟党走,鼓励社会大众与时代同步、与党的要求同行。

(二)做好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彰显担当作为

思政课“大先生”之“大”,在于善于作为、敢于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不应局限于教学工作,还要能对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开展调研,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言献策报告;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科学研判国家和社会的發展态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报告、发展规划纲要等起草工作;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等。做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关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和紧迫性需求。这样不仅能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所长的优势,而且能鼓励思政课教师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贡献力量。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大先生”之“大”,在于关注现实,知行合一。近年来,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和各自所长积极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考察、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参加生产劳动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师从社会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总结和探索理论知识对社会服务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实现实践锻炼与能力培养和价值理论塑造有机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促使思政课教师积极关注世情、国情、省情、社情、乡情、民情,深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承担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

总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是成就思政课“大先生”的重要基石。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路上,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争当新时代思政课“大先生”,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4-26(001).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张宏玉)

基金项目: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打造高校思政:‘金课之复合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HNJG-2020-0196)。

作者简介:姜沣城(1994—),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大先生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
做“大先生”,让人格魅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大先生》剧本分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大先生”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