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据统计,历史上相当一部分年号都与《易经》有关,或直接源于《易经》的经传文本,或由《易经》的理念衍生出来。历代帝王从《易经》中找出一个或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號,以彰显自己“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
汉武帝刘彻在他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易经》第一卦为乾卦,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第一个字就是“元”。《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经》的“元”字,有“大”“始”的含意。汉武帝用过的十一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中,有七个带“元”字。
隋炀帝杨广于公元605年取年号为“大业”,则来自《易经·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杨广的雄心抱负后来终于实现,开科考、挖运河这两件事更是一直影响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27年取年号为“贞观”,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这规律就是“正”。所以宋朝朱熹解释说: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
宋神宗在1077年将年号“熙宁”改为“元丰”。“丰”是《易经》第五十五卦的卦名,离卦在下,震卦在上。曰:“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传》解释:“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意思是,“丰”就是“大”,下卦是“明”,上卦是“动”,光明而充满活力,所以丰盛。王者应效法此卦,行事崇尚盛大,像太阳一样普照天下。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拜见,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1271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以“复汉官之威仪”为号召,订定国号,必然更要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宣示其取得政权的正统性。明朝国号取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以“大明”为国家命名,希望保佑国祚“终而复始”,生生不息。
清代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出自《易经·无妄卦》:“大亨以正,天之命也。”皇太极年号“崇德”出自《易经·豫卦》:“雷出地奋,先王以作乐崇德。”弘历的年号“乾隆”意思是天道昌隆,乾为天,出自《易经·乾卦》:“乾:元亨利贞。”乾卦,象征四种美好的道德境界,表示事物经过元始、通达、和谐、坚固四个发展阶段。乾,字义为草木初生,冲破阻力掀开泥土,刚健通达之貌。还有“嘉庆”“道光”等,均出自《易经》。
日本的“明治”(1868—1912)年号,取自《易经·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在日本明治时代,全国上下掀起学《易》高潮,甚至提出“不知《易》者,不能入阁”的组阁原则。“大正”(1912—1926)也是取自《易经·无妄卦》:“大亨以正,天之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