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是
与吴兴勇先生首次晤面,即被其著述之丰震撼。老先生今年八十有四,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前不久还颤颤巍巍将近著《郑和传》分送我们。
《郑和传》规模不大,共四十章,一章极少超过十个页码。其中八章引介英国人加文·孟席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书中观点,论证郑和船队早于欧洲人发现美洲、澳洲,甚至南极洲,可谓石破天惊之语。且不论孟席斯“新说”是否臆测成分过大,是否学术不够严谨,至少反映了西方人对十五六世纪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有了新的思考。
花了一个月才将王开林的《湖南人的境界》啃完,屡次放下,屡次拿起,总觉得将湖南人精神概括为“锤子”“钻子”“辣子”“起子”“链子”“弩子”“椽子”“柱子”,有些亵渎湖湘先贤,将湖南人精神分装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境界又顾此失彼。干脆将其看作一本史料汇编,读了便了。回望1920年陈独秀于《新青年》上发表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反倒有那么点意思:“我们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欢迎他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们奋斗造桥的精神,欢迎他们造的桥……”及至耄耋之年,仍渴望凿通中西印交流之路,奋力造桥,前有谭云山、徐梵澄众先贤,今有吴兴勇及谭中诸学者。今年八月拜访九十四高龄的谭中先生,短短一个半小时,谭先生绝大多数时间在谈印度文化及中印文化交流,记忆力之强健、思路之清晰,令人难忘,念兹在兹,始终不渝。这一代人身上无不体现着湖南人的精神特质。想起那天谭先生由落寞到兴奋的神情,忽然明白了他生怕其父“异彩”消散后而落空,希望有志于此的人來赓续传承。我们身为湖湘子弟,肩上担子更沉几分。
当然,王开林一书还是好读的,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均属上乘。无论“偏离中轨,好走极端”一节,还是“甘居阵首,敢为人先”一节,人物材料选取均典型得当、读有余味。然而这样的材料,写得越传神,读来越令人害怕,万一“走火入魔”,自己也学起曾国藩跟咸丰皇帝顶牛,或效仿刘大夏专怼阉党,把郑和航海资料一把火烧掉,那苦的是自己,也害了苍生。用现在的话讲,叫“情商低”吧?
好在《人生忽然》中《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一篇给了“低情商”者一点理论自信,韩少功先生抚慰我们道:“什么是情商?说直白点,就是一种道德觉悟,一种适群者和利群者的心胸、眼界、性情、能力,一种能推进‘合作与友好的阳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