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2023-11-22 19:12张峰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实验教学

张峰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究,明确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以深化课程改革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进行研究,进而从改进实验情境、改进实验过程、改进实验应用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实验探究”调整为一级主题,将学生必做实验分为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对探究内容进行了规范性说明,新增针对实验探究的活动建议、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针对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以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1  改进实验情境;创新实验教学

应拓展思路,构建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并利用现代技术赋能丰富情境内涵,以促使学生在情境引导下发现、生成物理知识,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1.1  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初中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熟悉而生动的实验情境,引导他们迁移经验,探索物理现象.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产生”这一现象时,教师结合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为学生提供直尺、A4纸、橡皮筋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实验:(1)拨动钢直尺发声;(2)晃动纸发声;(3)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发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声音产生的过程中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教师展开演示实验:(1)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2)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3)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教师采用转换法把发声音叉的振动放大,使肉眼能直观看到,也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以此验证猜想.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回归生活,观看、聆听青蛙、蟋蟀、鸟类的声音,思考生活中的这些动物是如何发声的,以巩固实验结论.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构建实验情境,并利用情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了从观察实验现象到总结实验规律的过程,充分体验了生活中的物理,也提高了对生活与物理关系的认识.

1.2  构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科学思维

应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兴趣且与知识密切相关的情境作为驱动问题,并构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究.

例如  在引导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小实验、构建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生成概念.在课堂上,教师播放民间杂技“胸口碎大石”,并抛出“人为什么没有受伤?”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开展教学.在物理概念的建构上层层递进,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压力的概念.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器材,让学生分组围绕“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这两个问题,自主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分享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揭示“胸口碎大石”的秘密,并进一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现象.

综上,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冲突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内容,进而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实现了有效的探究学习.

1.3  构建多媒体情境,调动学生实验热情

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的路径,构建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提升学生实验探究兴趣与学习效果.

例如  在“温度与物态变化”相关内容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被加热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根据问题展开生活化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拍摄成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物体被加热时发生的变化.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拍摄的视频,与学生一同分析交流物体被加热发生的变化,并围绕“什么是温度?”“如何测量温度?”“物态发生变化的条件是什么?”这三个关键问题指导学生进一步展开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

综上,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时,引入了课件的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效、便捷的特点,使实验教学情境更具丰富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2  改进实验过程,创新实验教学

在实验的细节上下功夫,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提高学生实验的正确率,也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深度学习.

2.1  规范实验教学,突出实验育人

课程标准基于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强调要规范物理实验教学.基于此,在改进与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演示实验、测量探究类实验的特点,规范实验操作,夯实实验教学,以更好地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规范了实验步骤:首先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教师的提示,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探究.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确定实验材料,即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两根相同的蜡烛等,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在白纸中央画线、玻璃板壓在线上、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物和像的位置作标记,移动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平面镜成像,并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最后观察记录数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方案展开实验操作,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整理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比较的数据信息.为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现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学生基于实验结果,回答: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学生基于实验结果,回答: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用刻度尺量出两根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基于实验结果,回答: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物等大).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等距).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综上,通过规范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同时在规范操作中学生也可以实现探究思考,亲身体验感知,在物理知识的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2.2  指导实验改进,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常规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启发学生创新思考,探索实验改进,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 在学习“压强”相关知识时,为印证大气压强存在,教师通常会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即把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学生在这个实验中虽然观察到了现象,但是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缺乏更加具体的认识.针对此,教师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首先提出问题:当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时,纸片是否能够掉下来?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纸片并没有掉下来,并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纸片没有掉下来?怎样才能让纸片掉下来.针對这些问题,教师继续调整实验: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杯口向下和向侧面,盛少量水和不盛水,在盛满水的薄纸片和厚纸片,尾部开口的水杯与不开口的等多种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在对比观察中,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进行了分析,回答了自己的疑问,也充分认识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改进物理实验,使操作过程更加直观,突显实验所蕴涵的“思维”教育教学功能,既可以直观展现、示范抽象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训练学生,避免思维“惰性知识”的形成.

3  改进实验应用,创新实验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更应该促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1  利用实验结果,解释生活现象

应优化实验应用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探究掌握物理知识,进而回归生活,解释物理现象.这对于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完成课堂实验后,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利用电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用内能的知识解释内燃机原理等等.由此可见,在改进物理实验应用的过程中,生活实验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让他们学会了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3.2  安排实验课题,促进拓展应用

在学生完成课内物理实验,掌握了科学原理之后,教师应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小课题,引导学生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指导学生拓展应用所学知识,并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了杠杆相关知识后,教师基于STEAM教育理念,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参与趣味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根据杠杆原理,利用小球、木板、橡皮圈、螺丝、细绳、小木棒、胶水等材料制作出了“杠杆投石器”.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以木板与螺丝钉接触点为支点,在杠杆一边用力,使小球做抛物线运动,抛入篮圈中,再用细绳拉住小球回收.有的同学用一根小木棒做底座,再在上面平放两根小木棒,在两根小木棒间叠放一根小木棒;在上方搭上一根木棒,用橡皮筋固定住木棒;将小瓶盖横截面中心打一个洞,安在上方小木棒后部;底部再放一根小木棒,确保和上方两根小木棒形成三角形,保证稳定性.在生活中,“杠杆投石器”可以利用杠杆改变物体运动方向,达到投掷重物的目的.这样的拓展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  结语

总之,实验是落实物理课程育人要求的重要载体,而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活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深入解读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实践搭建出最优化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从而强化实验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进一步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程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0):2.

[2]严卫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7):80-82.

[3]吉飞.“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方法[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4):11-13.

[4]沈利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05):13-15.

[5]侯梦鑫,李祖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J].广西物理,2022,43(03):131-134.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新课改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