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秋 陈华锋
(1.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2;2.安徽博物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漆奁(M19∶1813)是该墓葬出土器物中装饰最为精美的一件漆器(图1)。奁盖及内盒外侧髹褐色漆,内壁皆髹朱漆,符合西汉中期以后较少见纯黑色的色漆、多见黄褐色或紫褐色的髹漆特点。盖顶及侧面分别装饰有三圈银釦,盒盖及镜托中心皆装饰银质柿蒂纹。
图1 纪庄漆奁(M19 :1813)
盖顶内圈以银柿蒂纹为中心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部分,以暗色朱漆绘有上下左右基本对称的四只神兽(图2红色框A1、B1、C1、D1所示),各神兽形制基本相同,但细节处有差异,整体呈顺时针分布。神兽之间绘有流云纹及云气纹,云纹的分布并未如神兽纹样呈现出规律形态,虽然总体呈现出顺时针旋转布局,但在下方柿蒂纹左侧出现了一处打破规律的纹饰,B1右侧云纹按照规律应该向右展开,而实际纹饰向左展开。盖顶外圈纹饰基本无规律分布,主要为流云纹和羽状纹及凤鸟纹变体组合而成的云纹(图2绿色框所示),在右下及左侧方各绘有一神兽,且异于内侧的全身式神兽,皆为仅有上半身的神兽(图2蓝色框B1、B2所示),分布无规律。
图2 纪庄漆奁盖顶及细节图
纪庄漆奁(M19∶1813)与江苏连云港出土的漆奁盖(图3)形式几乎一样,中央都镶嵌有银釦柿蒂,四片叶子之间都以色漆绘有内圆外尖的线条以填补间隙(图2黄色框所示),并在尖角所指处绘有神兽,间隔填以云气纹,中间一圈装饰以草叶纹,最外圈以斜线分割,中间填以云气纹,体现了西汉广陵地区间风格的相互影响。
图3 江苏连云港出土漆奁盖
内盒镜托绘有一游龙和一立龙(图4红色框所示),游龙的手爪及尾部与凤鸟云纹相结合(图4蓝色框所示),带有明显的夸张与变形,富有装饰意味。此外游龙及立龙身体还装饰有点纹,在空缺处装饰有组合点纹,有的点还被刻意拉长用以增加图案的整体动势,与流线状云纹相呼应。
图4 纪庄漆奁内盒镜托及细节图
漆樽(M19∶1842)樽盖装饰以柿蒂纹、云纹以及草叶纹,樽把手出土时已失(图5);器身周围绘有平行于口沿的六道弦纹,将器身划分为三个层次,口沿及底部两端绘有草叶纹横带,中间部分为方形主纹横带,装饰有类似象形文字的云纹①(图6)及点纹,间隔绘有云气纹。
图5 纪庄漆樽(M19∶1842)顶部及器身
图6 漆樽(M19∶1842)器身纹样展开图及细节对照图
漆盘(M19∶1840)纹样由弦纹划分为三层:内壁纹饰中心部分绘有凤鸟纹(图7),线条流畅细腻,凤鸟尾羽与云气纹、变体鸟云纹、羽状云纹相结合,空白处绘有云气纹;中间层次以云气纹为主体,云头为变体鸟云纹及羽状云纹,云身部分装饰有鳞片云纹(图8红色框所示),空隙处填有类似风向标状云纹(图8蓝色框所示),这种纹样在马王堆黑底彩绘漆棺(图9红色框所示)中极为常见,应为羽状云纹变体;最外圈的口沿部分间隔绘有草叶纹(图8绿色框所示)与漩涡云纹(图8黄色框所示)。漆盘(M19∶1840)底部绘有与内壁中心凤鸟纹几乎相同的纹样,但用线更为粗犷,并有“谢子翁”铭文款识(图10)。
图7 漆盘(M19∶1840)内壁纹样
图8 漆盘(M19∶1840)内壁细节图
图9 马王堆黑地彩绘漆棺纹样
图10 漆盘(M19∶1840)底部纹样
漆盘(M19∶1841)由弦纹将内壁图案划分为三个层次:中心为填彩柿蒂纹,以朱漆勾勒边缘线,黄漆填彩,内圈绘有云气纹,多为“C”形,间绘以点纹;中间隔带圈绘有上下交错“Y”形草叶纹(图11红色框所示);最外圈内壁绘有变形凤鸟云气纹与鳞片状(图11绿色框所示)云气纹、变形凤鸟云头(图11黄色框所示),鳞片涂黑色漆。
图11 漆盘(M19∶1841)纹样及细节图
漆盘(M19∶1839-3)中心纹饰由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三个漩涡状流云纹划分为三个部分,空白处填以羽状云纹及点纹,最外圈口沿处装饰有漩涡纹。这种形制的图案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图13所示秦云气纹卮盖,但是汉代的线条较之前代更为细腻流畅,装饰手法也更为丰富。
图12 漆盘(M19∶1839-3)纹样
图13 秦云气纹卮盖纹样②
在西汉时期,今天的天长一部分属于临淮郡东阳县,东南部属于广陵国。汉代广陵国的地域包括今天的江苏扬州、仪征、泰州、南京六合、盱眙及安徽天长东南部等地。广陵地区是楚地的东部中心。纪庄墓葬所在地在汉武帝时期时虽属东阳县,但此地紧邻广陵国。广陵自汉初便为王都之地,此前更是统领临淮大部分地区,对周边区域的文化有天然的影响,而广陵、沛郡皆为楚文化涵盖区,因而以广陵为中心辐射的区域漆器在风格及装饰手法上与广陵漆器基本一致,同时具有楚文化风格的广陵地区漆文化在不断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下,工艺技法、纹饰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地方特点。
纪庄漆器具备汉中期漆器的时代特点,云纹、草叶纹以及柿蒂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纹样。纪庄漆器上的动物纹以龙纹、凤纹为主,还有部分难以辨认的组合神兽纹,与同属楚文化的马王堆云虡纹相似,但也产生了一些形变,不再以沥粉堆高再描绘油彩为主要装饰手法,而是采用细线勾勒轮廓。前文所述内盒镜托(图4)中有一难辨形态的立龙,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纹如豹纹,依据纪庄汉墓出土漆器上的立龙形象描述,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神兽飞廉。
植物纹方面主要有草叶纹、柿蒂纹以及蔓草与云纹结合的草云纹。漆器上草叶纹也做了一些变形、简化,通常四笔即完成,仅保留了两瓣草叶、一个枝干基柱和中心花蕾的基本特征,也失去了青铜器中对于四维方向的象征意味,周围常装饰有斜线纹和漩涡云纹,多与弦纹组合为隔带。柿蒂纹作为中心纹饰指代天穹,通常装饰于器物图案中心,起划分四方的作用,常与草叶纹一起出现,这种组合在漆器上通常只出现在西汉中期。纪庄及周边地区墓葬出土的漆器中,柿蒂纹特征符合“一尖两弯”特点,四瓣叶制十字形分布,长扁圆形叶片,纯银箔片无装饰花纹,四周有彩绘边缘,有延长叶片出尖效果。
图案构成上,纪庄漆器除了广泛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外,也有其他诸如填补空缺、留白等形式的美学法则,让纪庄漆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深入地比较观察,纪庄漆器图案改变了商、周时期以来中心对称、反复连续的构图形式,代之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形式,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各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凤鸟纹、龙纹及仙人神兽纹图案,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或加小块面,强调了动态。
西汉早中期漆器除了黑、红两色为主色外,还有黄色、青色以及间色,色彩丰富饱满。纪庄漆器颜色总体呈红、黑二色搭配,间以银色箔片。当然黑色并非纯黑色,而是呈现酱紫色、棕褐色,红色也非正红,而是朱红色,且纹饰很多以暗紫红色细线勾勒,整体上色彩简约大气,且具有天然漆色的典雅沉稳,金银偶尔点缀其间起到点睛效果。
汉代中期以后漆器开始流行镶嵌工艺,本地区汉代漆器上的金属镶嵌装饰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在器物的口、腹、底边镶嵌金属,这类漆器一般也被称为釦器。第二种就是在一些漆器尤其是漆奁的顶部中心镶嵌金属箔片,即俗称“柿蒂纹”。西汉中期以后,圆筒形漆器如奁、卮、樽的器盖上常常镶嵌有四叶柿蒂形金属片,由银片锤打制成。这是除了釦器之外另外一种镶嵌工艺。西汉中期以后由于本地区多子漆奁的流行且子奁的装饰手法一般与母奁相同,所以子奁盖顶镶嵌的柿蒂纹金属薄片相应改变。圆形大奁上的柿蒂纹的叶面宽大且肥厚,适合圆形盖;而长方形子奁上的柿蒂纹则是长条形,也是为了适应长方子奁盖。纪庄汉墓出土漆器与广陵地区出土漆器风格一致,口沿、腹部多镶嵌银质金属圈,在漆盒盖上以三圈银箔饰带划分器物层次,并在中央处装饰有柿蒂纹形象。第三种就是把金属锤打至薄片,再剪切成各种纹样,然后用漆灰粘在漆器的器表上,这种工艺在西汉晚期出现较多,而在纪庄漆器未曾见到。
通过对纪庄漆器纹饰特点分析可以发现,纪庄漆器是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注重审美性的外在表现,即器物的形状、图案和装饰展示出一定的视觉效果,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制作理念使西汉漆器兼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设计上注重整体和谐,力求在形式、色彩、图案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这恰恰是当时人民追求平衡、协调观念的体现。图案多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等,如龙凤、神兽、花卉、云纹等,这种理念旨在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达出人类对自然、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漆器上的图案与纹样同玉器、青铜器等器物上的图案一样,往往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比如柿蒂纹寓意人们对生命力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象征的设计思想延续了先秦以来人们的信仰、文化和传统观念。
汉代工艺设计讲求“规天矩地”“自然相生”“法天象地”,器物形制除要求符合人体工学的使用需要外,还蕴含时代流行的哲学内涵,其形制亦是对汉代宇宙观及天象星辰的模仿。纪庄漆器多为方形或圆形,多子奁更是方圆相接,此外漆案中还有类似四神纹样的神兽以象征四方,大量运用的四叶纹与草叶纹也是四方与四维的符号化象征,这都体现了纪庄漆器造物“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审美追求,这与董仲舒“天人感应”之思想相互适应。《春秋繁露·顺明》曰:“万物非天不生。”西汉中期漆器已经逐渐成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下的权力制度与传统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
汉以前漆器装饰纹样通常为凤鸟及鸟云纹,汉之后神怪纹饰开始广泛出现,这与楚人尚巫、尚赤、尚武以及浪漫主义思想是相互影响的。汉中期的装饰题材较之汉初,除了继承了云气、神怪的题材之外,加入了较多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内容,这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以及儒家“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礼制思想。除了早期云气纹之外,汉中期开始出现象征天地四方的草叶纹与柿蒂纹,并且四神纹也开始大量出现,这是先秦理性思想与楚地浪漫主义的融合产物。
汉代初期漆器的颜色以红、黑二色为主,辅以黄褐色漆。顾颉刚先生说:“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中国传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颜色白绿黑红黄,每个朝代都有其对应的五行与颜色。“汉承秦制”,崇尚黑色,以象征获得了秦的权威,但在诸多文化形态上保持着楚地的特色。李泽厚先生言:“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西汉政权初期有大量来自楚地的高级官员,自然传承尚红崇黑的审美特征,于是汉代初期漆器常以红、黑二色为主要配色。将纪庄漆器与安徽巢湖汉代初期墓出土漆器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西汉中期的纪庄漆器少用正黑,大量使用的是酱紫、褐、黄褐、黑褐等底色,或者黑漆地上绘褐色图案,漆绘色与底色色阶跨度不大,少见明显色块,暖色基调居多,整体上显得温和、柔美。当然这种色调的变化不仅仅在天长地区的漆器上有所体现,湖南长沙、江苏扬州等地出土的汉代中晚期漆器都存在这种变化。
注释
①廖琼.秦汉时期卷云纹艺术符号研究[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09:43-56.
②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漆器全集2:战国—秦[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