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出土古代青铜器概论

2023-11-22 03:41刘吉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铜器殷墟青铜器

刘吉祥

(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 吕梁 033000)

0 引言

吕梁地区位处晋陕大峡谷东岸、汾河以西的晋西高原,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地貌上属黄土高原东部,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一般海拔为1000~2000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90%以上。全境属黄河流域,在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四县市的吕梁山东麓部分区域是黄河一级支流汾河流域范围。该地区属于《禹贡》九州的古“冀州”地域。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夏代的吕梁地区是内蒙古中南部朱开沟文化和晋中盆地东太堡文化的交错分布区;商代二里岗时期,此区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不甚清晰,近年新发现的离石后石村商代墓葬可能是此阶段吕梁山地方土著的最高级别贵族墓葬,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风格①;商代殷墟时期,虽有不少安阳生产的青铜器面世,但文化属性上基本属于李家崖文化分布区;吕梁地区一直未发现周代前期的考古遗存。总体而言,夏商至周代前期这个阶段,吕梁地区均属广义上的北方文化区,是中原王朝统治所未及的地方。从春秋中期开始,随着晋国的扩张,吕梁才逐渐被纳入了晋文化范畴,完成了华夏化进程。战国时吕梁大部为赵国领地。数十年来,吕梁地区出土了不少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吕梁地区多元一体古文明形成过程的认知。

1 夏至早商时期

吕梁地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铜器制品,当属近年来在兴县碧村遗址出土的铜刀和铜泡各1件②。兴县碧村遗址三面环河邻沟,东、中部各修筑一道纵贯南北的城墙,形成一座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城内残存面积75万平方米,主体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下限可延至二里头时代早期。位于中部的小玉梁是聚落核心区,四周砌筑护墙,护墙内面积3700平方米。整个台地建筑有明确的中心轴线规划思想,统一以255度为方向进行整体布局,修建了一批以连间房址为中心的石砌建筑群。两件铜器就出自小玉梁台地西北部龙山晚期文化层中,其中铜刀的刀尖圆钝、微上翘、弧背,应是锻造而成;铜泡为圆丘状,内凹,凹面有一桥形纽,可见明显的铸接痕迹(图1)。这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陶寺遗址和晋陕高原北部石峁遗址发现的铜器具有相似的特征,是研究早期铜器技术的起源和传播路线的重要材料,也是吕梁地区文明探源的重要成果。

图1 兴县碧村遗址出土铜器

目前尚未在吕梁地区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铜器,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文明的沉寂。有研究者将晋西北吕梁地区夏至早商时期遗存按文化面貌与空间分布分为了西北、东南两区,并指出两区分属朱开沟文化与东太堡文化的分布范围,两区之间存在的“空白地带”应为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③。这一认识,初步廓清了吕梁地区公元前2千纪前半叶的文化特质。

在离王畿核心不远的山西南部商文化分布区内,曾有不少二里岗阶段青铜器发现,如垣曲商城遗址、平陆前庄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沁水南沟遗址等。但与二里头时期一样,处于商文化分布区外围的吕梁地区以往并未发现商代二里岗时期的青铜器,甚至也很少见到年代明确的同时期古遗址。2020年,考古工作者在离石后石村发掘了一座商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铜短剑④,这件青铜短剑形制极为特殊,剑身为柳叶矛形,剑格及剑身连接部位为圆柱状,剑格两端有圆形纽,显示出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气息,为国内首次发现。与之类似的两件铜短剑,均是在俄罗斯东北部的雅库特地区采集所得⑤。通过对这三件铜剑的整体观察,可见其显著特征区别主要体现在剑柄的形状上(图2)。该墓的测年结果落在商代前期。以往在商文化分布区更外围的内蒙古中南部朱开沟遗址中发现有早商时期的铜爵、铜戈、环首刀等器物,还发现具有典型二里岗文化特征的陶鬲⑥,种种线索都将这座商墓的年代指向了二里岗文化时期。这是吕梁地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商代青铜器,至今仍属孤例⑦。

图2 特殊形制铜短剑

2 晚商时期

殷墟时期,吕梁地区的青铜文明高度发达,一大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青铜器遗存先后出土,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受到高度关注。学界将这些出自黄河东岸吕梁地区域的商代晚期青铜器称为晋西高原商代青铜器群,并进行了专题研究⑧。其中属于现吕梁市行政区域的出土地点中,以石楼县出土最为丰富,有16个地点,出土百余件,特别以成组铜器出土的石楼二郎坡⑨、后兰家沟⑩、桃花者⑪、柳林高红⑫等商墓所出最为精美集中(图3)。这些青铜器很多都是早年农业生产中零散发现的,以出自墓葬者居多,近年调查发现了不少与之配套的居址遗存⑬。从文化性质来看,这些青铜器遗存主要归属于活跃在晋陕高原黄河两岸的土著族群—李家崖文化。从器类上看,食器、酒器、车马器、兵器、工具、装饰品等品类齐全,年代主要集中在殷墟二、三期,上限早到殷墟一期或更早一些,下限可能已到商周之际⑭。除殷墟文化的铜礼器外,还发现了大量中原地区罕见的器类和装饰风格,成为其最主要的文化特色。有的器型模仿殷墟而纹饰发生变化,有的对器型加以改造,也有的装饰花纹有殷墟风格但器型罕见。如造型别致的龙形觥,整体风格和夔龙纹都透出殷墟铜器的气息。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上,常用蛙、蛇、虎等动物纹装饰,如虎形匕、凤首笄、蛇首扁柄斗、蛇首带环勺等,镂孔工艺的运用也非常普遍,数量不多但大多造型奇特,可能深受草原青铜文化影响,显示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如铃首剑、铃首刀、环首刀、三銎刀、长管銎斧、带环勺形器、靴形器、舞铙、球铃等。这些铜器的风格显示了这一区域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从晋西商代青铜器群的时空分布看:殷墟一期时,零星出现在晋西高原南部和与之邻近的临汾盆地北部一带,如隰县庞村、永和榆林、大宁太德、洪洞上村等;到殷墟二期时,分布范围空前扩大,几乎遍布整个晋陕高原,此时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达到鼎盛时期;殷墟三期时,青铜容器群逐渐变少,分布地点退缩,而以工具和兵器为主要特征的器物群变得多起来;到殷墟四期,青铜器群整体数量相对较少,甚至消失。研究表明,控制着广大晋西吕梁地区的李家崖文化族群势力与晋南、晋东南地区商王朝势力持续互动,在商代晚期形成了东西对峙局面⑮。这些发现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晚商王朝的政治地理结构及其边疆治理。

图3 吕梁石楼出土商代青铜器

3 东周时期

吕梁地区目前尚未发现西周时期的考古遗存,这一方面可能与考古工作的深度及遗存面貌不易辨识等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吕梁地区文明发展进入了低潮期。东周时期,随着晋国扩张吕梁逐渐被纳入,吕梁才又重新进入中原文明的视野。吕梁山南段的乡宁嘉父山⑯、隰县瓦窑坡⑰等地出土春秋中期青铜器群,反映了晋国势力逐渐渗入吕梁地区的历史事实。而在更靠北的吕梁地区基本未见年代明确的春秋青铜器,靠近隰县的交口窑瓦⑱发现的铜鼎可能早至春秋最晚期,也是晋国势力北渐的结果,其余在配合基本建设或农业生产中零星的发现迄今所见均为战国铜器,如柳林杨家坪⑲、临县三交⑳、中阳弓家湾㉑等地出土铜器。其中石楼西卫塔子早年出土了2件铜鼎㉒,临县窑头古城㉓曾出土两件战国带铭文的“宜安”铜戈、“阏舆”铜戈等(图4),借此可窥见这一时期吕梁地区青铜器的面貌。

图4 临县窑头古城出土铜戈和石楼西卫塔子出土铜鼎

陶正刚先生将临县窑头古城“宜安”铜戈正面铭文隶定为“王何立事,目工冶对戽,教马董史”,认为这是“物勒工名、以信其诚”的形式,制作年代XX立事、督促者对戽、使用者教马董史。背面铭文“宜安”,宜安为赵国城邑,在今河北藁城、石家庄一带,是赵国的武库和武器制造地。这些特征反映出这件戈应是一件赵国遗物。“阏舆”戈铭铸于戈内部位,阏舆为战国时地名,文献作“阏与”,今山西沁县乌苏村古城传即阏与古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阏与初为韩国城邑,后为赵所据,前2 3 6 年并入秦地。仅铸有武库名的“阏舆”戈当为韩国遗物。这些铜器铭文的发现与研究,正好印证了在秦灭六国的历史背景下,各方势力对吕梁地区的争夺与占领。文水上贤村一座墓葬中曾出土2鼎、1鍪、1壶共4件铜器㉔,原报道定为战国时赵国遗物,李学勤先生通过对出土铜鍪的比较讨论认为,这种双耳一大一小的铜鍪乃是一种典型的秦器,墓葬也应是一座秦代墓。因此,这应当是吕梁地区秦代遗存的重要发现。文水上贤村铜壶上有2行9字铭文(图5),李学勤先生释读为“永用札涅/受六孛四□”,认定此壶为一件燕国量器㉕。那么,为何这样一组不同来源的器物会出现在同一座秦墓中呢,这可能正是秦灭赵而占有吕梁地区的考古实证。

图5 文水上贤错银铭铜壶

吕梁地区发现的这些珍贵青铜遗物,实证了吕梁地区早期文明发展和逐渐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为我们了解夏商周时期吕梁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交融与互动等提供了最好的实物见证。

注释

①④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离石后石商代墓葬[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12):6-15.

②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学院,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西北部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22(2):35-50.

③祁冰.浅谈晋西北地区夏至早商时期遗存[C]//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不惑集:山西大学考古专业成立4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⑤林沄.中国东北系铜剑初论[J].考古学报,1980(2):139-161;冯恩学.俄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312.

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博物馆.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⑦武俊华,陈小三.山西出土先秦两汉青铜器纵论[C]//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曲沃县文化和旅游局.于沃集:曲村—天马遗址发现60周年暨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纪念文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22.

⑧韩炳华.晋西商代青铜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⑨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组.山西石楼县二郎坡出土商周铜器[J].文物参考资料,1958(1):36-37.

⑩郭勇.石楼后兰家沟发现商代青铜器简报[J].文物,1962(Z1):33-34.

⑪谢青山,杨绍舜.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J].文物,1960(7):51-52.

⑫杨绍舜.山西柳林县高红发现商代铜器[J].考古,1981(3):211-212,292-293.

⑬曹大志.李家崖文化遗址的调查及相关问题[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7):42-75.

⑭祁冰.李家崖文化年代再议[J].江汉考古,2020(1):74-80.

⑮田伟.商代晚期的东西对峙[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2):18-32.

⑯张新智,阎金铸.嘉父山墓地发掘收获[J].文物世界,2009(6):3-9.

⑰王晓毅,陈小三,狄跟飞,等.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的两座春秋时期墓葬[J].考古,2017(5):25-53;临汾市博物馆,隰县文物旅游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右吉金:隰县瓦窑坡东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精粹[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

⑱张矿生.交口县东周墓葬清理简报[J].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2000(00):39-41.

⑲吕梁地区文物事业局,柳林县文物管理所.1997年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清理简报[J].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2000(00):42-5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管理局,柳林县文物管理所.柳林杨家坪华晋焦煤公司宿舍区墓葬发掘报告[J].三晋考古,2006(00):297-312.

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管理处.临县三交战国墓发掘简报[J].三晋考古,1994(00):304-312.

㉑张德光,杨绍舜.中阳县弓家湾发现战国青铜器铭文考释[C]//中国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太原:山西高教联合出版社,1996.

㉒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铁笔丹青: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文物精粹[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㉓陶正刚.山西临县窑头古城出土铜戈铭文考释[J].文物,1994(4):82-85,88.

㉔胡振祺.山西文水县上贤村发现青铜器[J].文物,1984(6):24-25;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览:青铜器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214.

㉕李学勤.谈文水出土的错银铭铜壶[J].文物,1984(6):26-28.

猜你喜欢
铜器殷墟青铜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铜婚
殷墟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认识“晋式青铜器”
记忆殷墟妇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