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22 14:58:55马楠刘欣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9期
关键词:爆发力耐力身体素质

马楠 刘欣

(长春财经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彰显自我价值外,还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这也是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侧重于对运动技能的讲授和体育战术的练习,而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不仅导致体育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很容易在体育训练中出现晕倒、摔伤等情况,不利于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针对这类情况,高校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训练方式、完善训练基础设施、优化训练评价体系等措施,营造良好的身体素质训练环境。

1 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效

身体素质训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对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积极帮助。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让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以篮球项目为例,作为一种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巧,提升篮球水平,除了要进行技能、战术的教学外,还必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速度和爆发力。通过身体素质训练,让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这样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学生可以利用灵活、快速跑动完成传接球,或利用强大的爆发力实现三步上篮,以及凭借较强的耐力在比赛的后半场完成比分的逆转。由此可见,通过身体素质训练让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能够为高质量高校体育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

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乏一些激烈对抗,同时体育运动中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学生受伤的概率。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使得体育活动中发生碰撞、摔倒等危险行为时,学生能够最大程度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保证自我和他人的安全[1]。例如,男子1000 m跑和女子800 m跑是高校体能测试的重要项目,一些学生由于平时训练不够,身体素质较差,在体测结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以及肌肉酸痛甚至是小腿抽筋等情况。通过加强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一方面,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耐力、爆发力,有助于取得更加理想的体测成绩,并且减轻体育运动后的不良身体状况;另一方面,也能掌握应对突发状况的技巧,防止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受伤。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训练,除了直接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能外,还能促进健康心理、开朗性格、乐观心态的形成。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学业、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学生不懂得自我调适,或没有恰当的宣泄渠道,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等现象,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开展身体素质训练,相当于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负重跑、收腹跳、高抬腿等多种训练方式,尽情宣泄心中的烦闷情绪。训练结束后,以良好的心态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同样的,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抗压和抗挫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面对学业、就业压力时也能轻松应对,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2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体育课作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身体素质训练的课时比例偏少,导致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不多,成为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通过与在校大学生交谈可知,很多学生狭隘地认为,好的身体素质就是身体健康,而没有认识到良好身体素质在培养积极心理、乐观态度,以及提高抗挫压力等方面的重要性。由于思想认识上发生偏差,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受到课时的限制,体育教师将大多数时间用来进行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很少留出专门的时间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很多时候将热身运动当作身体素质训练,不利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2 缺少身体素质训练的专项计划

同一班级中的高校学生,由于运动习惯、身体发育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尽相同[2]。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参加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身体素质较好,耐力、爆发力等较强;还有的学生因为缺少锻炼等原因,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这就决定了无论是日常的体育教学,还是身体素质训练,都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状况。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因为没有提前做好调研,不了解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制订专项的训练计划,导致身体素质训练存在盲目性。例如,虽然有的学生爆发力足够,但是耐力不强,而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没有针对学生的耐力开展训练,无法达到补短板、强弱项的效果,身体素质训练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2.3 开展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落后

身体素质训练以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为目标,训练内容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等。在开展训练时,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从调查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普遍存在方法落后、内容单一的问题。例如,在备课阶段体育教师会制订训练计划,在课上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学生只需要按照计划完成训练即可。这种“模板式”的身体素质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取得理想的身体素质训练成果。另外,训练过程中师生互动机会较少,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真实想法,缺少主动创新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动力,这也成为现阶段身体素质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2.4 身体素质训练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尚未将身体素质训练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其弊端有以下两方面。首先,不利于引起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即便是体育教师安排了身体素质训练任务,也存在应付心理,没有认真对待,导致训练效果不明显。其次,无法准确地反映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身体状况,也就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无法针对个人短板开展专项训练。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想让身体素质训练有条不紊地开展,并且真正取得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建立一套客观、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

3 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常见方法

3.1 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动作速度和反应能力,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时,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较快频率进行高抬腿练习,或以半蹲姿势向上跳,根据教师给出的指令触摸上方目标物[3]。这种高抬腿训练和跳跃摸高训练,对学生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提高有积极帮助。另外,像支撑跳、敏捷梯速度训练等,也是常见的训练方式,体育教师应根据身体素质训练需要,灵活选择多种训练方式,在增强学生速度的同时,让学生保持训练热情。

3.2 耐力训练

耐力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耐力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和心肺功能,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乃至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耐力训练内容包括追逐跑、蛇形跑、跳绳、间歇后蹬跑等。在开展耐力训练时,体育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对于体形较胖、体质较差的学生,在刚开始进行耐力训练时,运动量不宜太大、训练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出现过度疲劳、肌肉损伤等情况。

3.3 爆发力训练

在许多体育项目中,爆发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像篮球中的三步上篮、羽毛球中的腾空扣杀等,都需要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增强爆发力,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控制力和平衡感,这对于其他体育运动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也有积极帮助。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深蹲跳、拍手俯卧撑、连续蛙跳等训练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爆发力。同时,注意训练前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避免高强度训练造成肌肉拉伤等情况。

4 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优化策略

无论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还是对于学生个人成长,身体素质训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高质量、有效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成为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现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身体素质训练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为高校体育中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训练效果提供帮助。

4.1 加强思想重视,提高身体素质训练的比重

要想让高校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要从思想层面上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其次是通过行动为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大力支持。学校方面要开展校园宣传,不仅要让体育教师认真对待身体素质训练,而且必须让高校学生将身体素质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到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业成功、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4]。只有转变思想,才能让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身体素质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计,适当增加身体素质训练的课时,例如要求每节体育课必须保留10 min的时间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或每个月至少有2课时用于开展身体素质专项训练。只有课时得到保障,才能让高校学生有充分的训练时间,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选择专项的课程进行训练。

4.2 坚持因人而异,制订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案

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爱好,都是造成身体素质差异的原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或体能测试等方式,对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大体的了解。尤其是掌握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制订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案,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通过体能测试了解到某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较强,但是耐力较差,体育教师基于这一情况制订个性训练方案,让学生侧重于进行原地高抬腿跑、负重快走、弹力带等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耐力可以得到显著增强,从而补齐自身短板。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动态变化的,相应的训练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定期开展体能测试,随时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训练方案,让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4.3 激发训练兴趣,丰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无论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身体素质训练,都必须始终坚持兴趣导向原则。只有迎合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在动力,实现从“教师要求训练”向“学生主动训练”的转变,这也是确保身体素质训练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为此,体育教师应主动加强与高校学生的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对身体素质训练的看法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模式。例如,很多学生反映身体素质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希望开展趣味性、多样性的训练活动。在了解到学生的诉求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活动,锻炼高校学生的灵敏性;利用追逐跑、蛇形跑等训练活动,增强高校学生的耐力[5]。这种丰富、趣味的训练活动,让高校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让身体素质训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4.4 完善体制机制,重视身体素质训练的评价与反馈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必须结合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构建一套成熟完善的考评机制,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成果能够量化呈现。对于学生本人来说,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认识到自己在哪一方面还存在不足,明确下一步训练的重点。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以考核成绩为依据,不断调整身体素质训练的计划、方案,保证训练成绩得到稳步提升。新的评价体系应当涵盖速度、耐力、灵敏、爆发力四大模块,例如速度评价包括每分钟高抬腿数量、50 m跑用时等;耐力评价包括400 m负重大步走用时、30 m蛙跳用时等[6]。借助具体的训练项目,考查高校学生在某一项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成绩,让体育教师和高校学生都能直观地了解身体素质训练成绩。以评价结果作为教学反馈,使体育教师能够灵活调节训练内容。例如,某学生首次测试时耐力不达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后,再次考核耐力达标后,体育教师就可以选择爆发力等展开训练。

5 结语

当代“00后”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显著,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少参与体育训练,导致身体素质差。体育课能够让高校学生接受系统性的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体育教师首先要通过开展宣传,让大学生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身体素质训练对个人学习、成长、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围绕学生存在的体能短板,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身体素质训练,让学生在参与趣味训练的过程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补齐自身的短板,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爆发力耐力身体素质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复合式训练对高校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试论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方法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POWER CLEAN诱发你的暗黑爆发力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4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7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今日农药(2016年6期)2016-05-14 19:41:00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