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
随着一座紧邻江岸的古塔映入眼帘,与古塔隔水相望的岸边古镇,似是从1650年前穿越而来的“小成都”……便知道是元通古镇到了。
离成都很近的码头古镇
二十年间,我到元通古镇的次数不下八次,每一次都有新体验。从不同方向进入元通古镇,会得到一次新的打开方式,而元通古镇经过打造后比从前大了不少,如今入口就有五个,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了。
时值夏季暑期,晴空万里,云朵飘飘,暂别大都市的拥堵和喧嚣,再度来到元通古镇。元通距离成都仅有38公里,且平日游客不多,休闲度假,相当舒服。行至江边漫步,或是点上一杯素毛峰慢品,皆是非常惬意之事。
元通古镇始建于东晋,临水而兴,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码头,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在此交汇,贯穿元通全境。逆流而上,沿文井江可达怀远镇,沿味江可达街子镇,顺流而下则可达崇州城区,至新津县汇入岷江。沿江人家,前店后码头,绵延二华里,今水上交通不再,码头犹存。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精明的元通人在江边筑起了场镇,昔日的繁华堪比成都,也因此有了“小成都”的美誉。
时间风雨中别有“洞天”
来的这日,成都平原一改往日夏季厚积的云层,送来蓝天白云和一番晴热。从新建的游客中心入口,进入元通古镇,需先沿江岸步行几百米,可观临江而建的古塔与江对岸连绵的古朴民居。
岸边已小成气候的芦苇荡似是昭示着秋天的脚步,可秋天……还早呀!秋天时,再来一次吧!那时的芦苇荡会更加茂盛!穿过铁杆桥,来到古镇老街,街巷保存完好,吊脚木楼和青瓦房相连,千年前的古风古韵随之穿越而来,也随之走进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河流中。
古镇老街上,现存古迹、古景众多:惜字宫、永利桥、老码头、罗氏公馆(现供销社)、黄氏公馆(现镇政府)、黄氏祠堂(现国税所)、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铁杆汇江桥、工农兵大桥等,见证着古镇昔日的辉煌。
其中的罗家是清初湖广填迁来四川的,先发财后败落,后由罗幺媳妇朱氏经商振兴家业,建成罗家大院。黄家大院建于1914年,是原国民革命军一黄姓旅长的住所。罗家大院和黄家大院十分气派,可供游客自由参观。
罗家大院位于元通古镇的麒麟街117号,前店后码头,是川西民居中保存最完善的建筑之一,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座清末民初典型的商住两用建筑,现存清代砖木结构建筑2000多平方米,配得上“大院”二字。
跨进大门后,便能看见别致的堂口造型,门厅如牌坊又如城门,雕梁画栋十分夺目,仰望得见有石雕的亭台楼阁,正中雕刻有横额:是一洞天。洞天在道教中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一种神秘的超脱尘俗的境界。“是一洞天”表示美得像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虽多少有些自夸成分,却无不彰显出屋宅主人对自己居所的超高满意度。
两旁楹联则是: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读来别有趣味,即刻令人感受旧时风雅,也彰显出屋主繁华看尽、享于闲适的淡泊心态。
跨过“是一洞天”,开阔的四合院闯入视野,“回”字形建筑结构的中心是一个大天井,与前门上方的雕刻“是一洞天”遥相辉映。天井在我国古建筑中寓意深远,有“四水归堂”之作用,也象征着财源滚滚,肥水不流外人田。
数百年来,古镇流传着清代罗幺媳妇兴建大院、兴旺家业的传说:罗氏家族的祖先于“湖广填四川”时迁居元通镇青石村。清末民初,罗家的小儿媳朱氏毕业于成都女子中学,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她,不仅组织女兵参加过“保路运动”,还特别善于经商。罗家一时富甲一方,便修建了此豪宅。门面做商业经营,楼下有主人起居室、厨房、库房等,楼上还有客房,供客商就餐和住宿。罗幺媳妇的传说,不禁令人想起一部以清末民初为时代背景拍摄的香港电视剧《火舞黄沙》,在群狼环伺中谋出路的长房奶奶焦玉,风风雨雨中努力兴旺家业,何等艰难。
罗家大院曾是清代士绅、商家的身份、地位与生活的象征和缩影,而今立于罗家大院中,想象着当年的繁华盛景,商人们穿梭于此,罗家人兴旺于此,他们也有各自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吧!多少故事随着时间的风雨而来,又随之而停留或远去。
东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黄家大院在元通码头的左侧,应该是整个元通古镇最大的宅院了。
黄家大院又称“将军府”,建于1941年,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独立炮旅中将旅长黄润馀的公馆。院内现存民国时期的完整建筑两座,一座为正厅,砖木结构;一座为诵经楼,是中式屋面的砖结构西式小楼。楼周装木栏杆,屋脊装饰花鸟雕塑,室内有壁炉,造型为欧洲常见型制。窗户采用哥特式彩色玻璃,也是欧洲风格。建筑前有园林,大院在恬静中显气势,可以让人感受到20世纪前期那个时间段,川西地主阶层在乡镇中所拥有的势力与地位。
而不远处的天主堂则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因传现今只接待教友,故止步于门前,仅从外部观赏其中西融合的建筑之美。
古镇的民居与天主堂交相辉映,和谐共处。蓝天白云下,这中西结合的天主堂就显得格外夺目了。有相关资料记载,天主堂的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现存的清代木结构建筑达591.7平方米。教堂的设计为中西结合,开大门,山墙为西式哥特建筑。山墙最高处15米,由此向两边,有大门、次门和稍门。门框上悬垂仿木镂空雕花,门柱为罗马柱,上砖阴雕刻楷体对联两幅。前殿后山墙为穴山式。长方格木雕窗柱础为方形抱鼓式。次房是传统中式建筑。稍房也是一楼一底木结构传统中式建筑……整个建筑现今保存下来的布局、结构都比较完整,是感受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碰撞的又一去处。
在元通古镇,无论是大院或民居,还是天主堂,无不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仿佛是一座座艺术品,需在细节处寻找惊喜。
街头巷尾解锁家常美食
所到一处,必寻觅美食,品尝美食,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了解当地的文化。元通古镇隶属成都市崇州市,在吃方面和成都差别不大,当地人会告诉你,不能错过的有四花:豆花、脑花(豆腐)、油花、蹄花,还有冻糕和叶儿粑,椒板鸭,碗碗饭,拌鸡片,槽子糕……再来几罐爽脆的萝卜干带回家。
从外部看上去,藏匿于街头巷尾的餐馆,家家店的菜品都大同小异,到底哪家好吃,还需要自己去慢慢解锁。比如此行,我们就解锁了一家位于桥头的黄豆花,除了豆花,不能错过的还有凉面,红油辣子色泽饱满,加上足量的花生碎,嘬起凉面来真是意犹未尽,筷子都要舔三舔。
在川渝地区,只有夏天才有卖凉面的,在成都平原上,也不例外,错过了这一季,就只有等到来年了。
再重點说一说这油花,闲逛至麒麟街,便可以看见这家被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成都电视台介绍过的元通古镇老字号名小吃,是元通古镇美食界的四朵金花之一。油花是采用精粉、板猪油、食盐、花椒等原料,制作工艺是花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吃的时候,需要用筷子夹住油花头抖一抖,抖落后状如银丝,还有淡淡咸香,吃上一口又有嚼劲和油香,油花与花卷的区别就在于此了。既然来了,品尝一份,也是不错的。
饭毕,慢悠悠走到桥头,正值夕阳西下,温柔的风吹拂着云朵正在经过整个小镇,远处连绵百里的青山清晰可见,澄碧的西河则在蓝天白云下缓缓南流,驻足看呀看,看了此番美景良久,一转头又瞥见几个正在草甸边依岸垂钓的人……终于懂得什么是“一眼千年”。
岁月尘封历史,元通古镇却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