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南岳,李辉,林娟,洪叶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药学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830000
近20年来我国人群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2],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已至907.68亿元,占主要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的42.9%[3],肥胖已成为危及中国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判断肥胖的指标得到了广泛认可[4],我国队列研究表明[5],BMI<25.0 kg/m2可减少成年人5.0%的心血管发病。本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对兵团基层人群的BMI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关系进行探究,为后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重点防治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新疆的地域划分,分别在南疆、北疆、东疆以及乌鲁木齐周边选取离师部较近且人口数量>10 000例的团场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兵团南疆第一师9团(阿拉尔农场)和第三师53团场、北疆第四师64、77团场、东疆第十三师火箭农场、乌鲁木齐周边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中的25个连队或社区≥18岁的常住居民(居住>6个月),共计60 699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了该项目伦理审批(批号2018AB024)。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四个阶段共抽样63 350例,应答人数60 699例,总体应答率为95.82%。
1.2.2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并反复修改后定稿,所有与研究相关的医护人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生)均接受培训。由流行病学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监督流调全过程,填写不完整或不准确的调查表退回重新调查。所有检查均由各专业医生医师及技师完成。所有数据均采取双录入完成。
1.2.3 指标检测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三酰甘油。以上指标要求采集病人空腹12 h血标本,采集的全血标本在室温放置45 min后,务必在采血后3 h内于实验室检测,检测仪器采用7600-020型全自动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血压测量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要求被测者至少休息5 min,共测3次,每次间隔1 min,数据取平均值。
1.3 指标定义 BMI=体质量(kg)/身高(m)2,BMI分组依据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版):正常组BMI<24.00 kg/m2、超重组24.00 kg/m2≤BMI<28.00 kg/m2、肥胖组BMI≥28.00 kg/m2。
高血压:①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②依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版)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脏器疾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③使用任何一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病人。
糖尿病:①既往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②依据《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实践版)空腹血糖≥7.0 mmol/L,排除1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妊娠、哺乳、严重酗酒者;③使用任何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病人。
血脂异常: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三酰甘油≥2.26 mmol/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总胆固醇≥6.22 mmol/L为高总胆固醇血症,HDL-C<1.04 mmol/L为低HDL-C血症,LDL-C≥4.14 mmol/L为高LDL-C血症;有以上情况之一者或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及目前服用调脂类药物者。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K-S法判断其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P>0.05)的,以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频率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总数为60 699例,年龄(51.00±16.09)岁;其中男性29 181例,占比48.07%;女性31518例,占比51.93%。BMI正常组28518例,占比46.98%;超重组2 294例,占比37.80%;肥胖组9 236例,占比15.22%。见表1。
表1 常住居民60 699例不同性别间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
2.2 调查对象中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 本研究流调总人数为60 699例,其中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8.65%(17 384/60 699)、10.01%(6 074/60 699)、28.32%(17 182/60 699),根据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准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21.68%、7.10%、26.00%。
2.3 不同年龄段及基础疾病的BMI均值情况BMI均值数据呈正态分布,采用LSD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MI呈增长趋势,18~34岁组、35~44岁组的BMI[(23.12±3.73)kg/m2、(24.72±3.59)kg/m2]明显低于45~54岁组、55~64岁组、≥65岁组的BMI[(24.88±3.34)kg/m2、(24.86±3.39)kg/m2、(24.86±3.48)kg/m2](F=553.72,P<0.001),45岁以上的三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的BMI[(25.79±3.67)kg/m2、(25.89±3.52)kg/m2、(25.60±3.59)kg/m2]明显高于无患病的人群的BMI[(24.03±3.37)kg/m2、(24.38±3.52)kg/m2、(24.11±3.44)kg/m2](t=-56.67、-31.67、47.43,P<0.001)。
2.4 BMI与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关系 不同BMI分组间血压、血糖和血脂种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越高,其对应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越高,HDL-C则越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呈正相关(r=0.27、0.23、0.16、0.15、0.29、0.18),与HDL-C呈负相关(r=-0.1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常住居民60 699例不同BMI分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
表2 常住居民60 699例不同BMI分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
注:BMI为身体质量指数,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F值P值LDL-C)/(mmol/L)2.27±0.86 2.47±0.92 2.61±1.00 589.11<0.001例数28 518 22 945 9 236收缩压/mmHg 114.99±14.71 120.37±15.46 125.53±15.95 1 920.86<0.001舒张压/mmHg 72.33±8.54 75.03±9.20 78.11±9.99 1 576.92<0.001空腹血糖/(mmol/L)5.27±0.96 5.53±1.21 5.72±1.34 711.16<0.001总胆固醇/(mmol/L)4.32±2.36 4.51±2.48 4.64±1.51 88.08<0.001三酰甘油/(mmol/L)1.33±0.92 1.68±1.22 1.98±1.30 1 448.38<0.001 HDL-C/(mmol/L)1.44±0.49 1.37±0.50 1.35±0.53 209.96<0.001
2.5 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系 以BMI为自变量,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BMI分层,正常=0,超重=1,肥胖=2;高血压,否=0,是=1;糖尿病,否=0,是=1;血脂异常,否=0,是=1。结果显示,BMI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显著相关(P<0.01)。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均呈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是三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常住居民60 699例身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肥胖为三个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肥胖又不仅仅是一种慢性病,更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减重可显著降低超重或肥胖者心血管风险,保持正常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和4.5%的缺血性脑卒中[7]。有研究指出,如果仅BMI单个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至2030年中国可减少慢性病死亡27.4万例、提高期望寿命3.8岁、减少劳动力人口损失44.0万名[8]。
有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糖尿病患病率为11.2%[3];全国成人超重率达30.1%,肥胖率为11.9%[9],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肥胖与超重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我国肥胖率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相符[10-11]。考虑原因主要有:①兵团所处的环境主要是沙漠边、戈壁边、山区边和边境边,相对于城市而言,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尤其是在冬季,时间较长且几乎没有户外活动的机会。②兵团职工多为农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喜爱面食及肉类,然而,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农耕的发展,劳动强度较前又明显减少,这都进一步增加了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③兵团职工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下受益良多。自2016年起,兵团开始对辖区内所有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和慢病防治水平。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居民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有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并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本研究还发现兵团居民BMI均值随年龄变大而增大,至45~54岁达到最高,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2-13];18~34岁的BMI均值明显低于其他组,这可能与低年龄组中劳动/运动强度大或自我控制体质量的意识不断强化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BMI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患病人群的BMI均值明显大于未患病者;BMI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4-15]。本研究还指出,随着BMI的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也越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正常组,超重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大约是其2.07倍、2.02倍和1.88倍;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大约是正常组的3.43倍、2.92倍和3.08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BMI正常人群体内瘦素水平更低、脂联素水平更高,而瘦素会激活肾交感神经升高动脉血压,脂联素则可以保护心血管,且与胰岛素抵抗负相关[16];无论何种肥胖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内分泌紊乱,使糖脂代谢异常并大量转运入血,产生血栓或高血糖[17-19]。
综上所述,控制肥胖已成为防治常见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也是慢性病三级预防的关注重点。在兵团整体存在地域广、人口分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慢性病的防治需要依靠基层医务工作者(如社区、连队和家庭签约医生等)。通过长期、全面、主动、连续、规范的宣教和干预,逐步改变人群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渐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改善慢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虽然本研究样本量较大且具有代表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横断面调查数据只能提供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之间关系的线索,因果关系的确切性仍需进行更深入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