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与MRI 诊断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观察

2023-11-21 09:43周长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7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性

周长浩

(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400)

脑梗死致死及致残率极高,全球每年约有550 万人死于脑梗死[1]。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脑内血栓形成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脑部血管供血突然中断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一般将脑梗死发病6 h 内称为超急性期,发病6~72 h 称为急性期。由于脑梗死危害极大,因此能否迅速明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急性脑梗死多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CT 是利用X 射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以一定厚度进行断层扫描,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射线束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通过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得到检查部位的断面解剖图像,其检查精度显著高于X 线图像。MRI 应用静磁场和射频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信号强度与各个组织间氢核数相关,MRI 是利用氢核数不同区分不同组织,检测得到的数据资料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检查部位氢核数(即含水量)及水分子运动的信息,由此确定局部病理变化。临床中CT 与MRI 均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7 月收治于阜宁县人民医院的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0 例,旨在比较缺血性脑梗死在急性期CT 与MRI 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7 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0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39 例,年龄47~81 岁,平均年龄(64.56±8.39)岁;发病时间0.8~69 h,其中首诊时间<6 h 患者共22 例,6~<24 h 者共53 例,24~72 h 者共15 例。

纳入标准:①在入院时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痛、肢体无力、口眼歪斜、吞咽困难、言语不利以及意识不清等症状;②入院后均进行颅脑CT 与MRI 检查,均保留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③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3],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①合并癌症、血液病等不能行CT 或MRI 的患者;②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③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幽闭恐惧症等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CT 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64 排螺旋进行螺旋扫描,扫描范围是整个大脑;扫描参数为轴向扫描或螺旋扫描;参数设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400 mAs,层厚6.0 mm,层距5.0 mm。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平躺于扫描床上,头部位置保持稳定。

MRI 扫描:采用西门子3.0T MRI 产品对患者进行全脑扫描,多参数头部轴向扫描参数选择视场(FOV)220 mm,层厚5 mm,层距1.5 mm。扫描前去除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嘱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90 例患者经CT 检查与MRI 检查检出数;② 观察CT 检查与MRI 检查在脑组织各部位检出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检出数及发病时间对比

将90 例患者按脑梗死发病时间至影像学检查时间进行分组,分为<6 h 组、6~<24 h 组以及24~72 h 组,其中<6 h 组与6~<24 h 组MRI 检查总检出数显著高于CT 检查检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2 h 组,CT 检查总检出数与M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 及MRI 检查的检出病例数目对比 单位:例

2.2 各发病时间段患者检出病灶数与直径大小对比

将90 例患者按发病时间至影像学检查时间与病灶直径分组,按病灶直径分为<5 mm 组、5~15 mm 组以及 >15 mm 组,病灶直径<5 mm 的患者中,<6 h 组与6~<24 h 组MRI 检查检出数与CT 检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5 mm 组以及>15 mm 组中MRI 检查效率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发病时间患者检出病灶数与直径大小对比 单位:例

2.3 患者不同脑组织部位检出结果对比

90 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确诊病灶定位脑干、小脑、枕叶、基底节、颞叶和额叶部位依次6、9、14、30、17、14 例。CT 检查不同脑组织部位共检出64 例,总检出率为71.11%;MRI 检查共检出84 例,总检出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00,P<0.01),其中脑干、小脑、基底节部位的梗死检出率显著优于同部位CT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 及MRI 对于90 例患者不同部位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n(%)]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液循环紊乱而引起的脑组织局灶性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发作期出现脑部某处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阻塞,进而导致脑局部供血不足继发脑组织缺氧甚至坏死[4]。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缺血5 m i n 即可发生不可逆的神经损伤[5]。在脑梗死发生6 h 内,脑组织变化不甚明显,可见部分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等;6~<24 h 出现缺血灶脑组织轻度肿胀,神经细胞等明显缺血改变;3 d 内脑组织出现明显水肿,大量神经细胞缺失,巨噬细胞浸润等[6]。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 h 内治疗疗效最佳,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会损伤神经功能,易导致认知障碍、肢体不利、语言不利等功能障碍,严重时可直接危及生命[7]。因此急性脑梗死早期临床诊断是保障后续疗效的关键,同时也是实施治疗的前提。

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检查手段为CT扫描和MRI 扫描,二者均能很好地检出缺血性脑梗死,但检测原理不同,CT 属于X 射线,检测过程辐射量大,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MRI 属于电磁波射频脉冲,对患者身体影响相对较小[8]。因两种检查手段侧重点存在差异,故而具体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验证。CT 扫描较为普遍,临床应用较广泛,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价格偏低、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且图像清晰明了等。通过CT 检查能很好地观察患者脑部梗塞情况以及脑组织结构变化,尤其对脑出血、钙化观测更为敏感,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CT 检查可以快速诊断脑出血患者,并为其提供及时、准确的治疗,但CT 检查对于脑部缺血性病变敏感度不高[9-11]。与CT 扫描相比,MRI 费用相对高昂,检查时间偏长,但是MRI 检查优势在于其能很好地显示梗塞血管的形态变化以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能较为敏锐地检测到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即使微小病灶也能捕捉到,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确定血管狭窄或梗塞部位,提升检测准确性适用于发病早期[12-13],同时,MRI 也能很好地区别组织密度差异不大的正常脑组织和病灶部位,而CT 无法清晰显示,MRI 是检测超急性缺血最有效的方式,MRI 能及早发现异常的细胞毒性水肿,并能区分缺血病变与正常脑组织[14],因此临床上常在排除脑出血后,及时进行MRI 检查,可以减少由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组织液化及组织水肿程度不高导致CT 检查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可以尽快确定缺血性脑梗死病灶位置,及时进行干预。本研究显示,在病灶定位方面,CT 检查不同脑组织部位共检出64 例,总检出率为71.11%;MRI 检查共检出84 例,总检出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00,P<0.01),其中脑干、小脑、基底节部位的梗死检出率显著优于同部位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MRI 和CT 检查各有优势和不足,因此鉴于CT 扫描和MRI 扫描的优缺点,临床上通常综合使用两种检查手段:在患者入院后先进行CT 检查以排除出血以及其他疾病,随后进行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本研究的90 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MRI 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CT(P<0.05),表现为<6 h 组与6~<24 h 组MRI 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 检查,分析原因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急性期,脑组织病理改变可能不明显,多表现为神经细胞等出现细胞毒性水肿,CT 检查对此类病理改变不敏感,CT 影像学在早期检查中可能出现漏诊。而MRI 检查主要依据组织中氢核含量不同进行检测,基于组织内水含量变化,可以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缺血性脑梗死特殊病理改变以明确诊断,因此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明显优于CT[15],而随着发病时间延长和病理改变的加重,CT 检查的准确性也逐步提高并接近MRI,在发病24~72 h检查的15 例患者中,CT 与MRI 检查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比CT 扫描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 检查进行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MRI 对患者脑部病灶的范围和大小判断更加精准。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时,可于入院时首先进行CT 检查以排除脑出血等疾病,随后行MRI 检查以明确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断,并确定病变部位,为临床治疗方案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