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

2023-11-21 06:05
文教资料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思政

王 璐 辛 稳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32)

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因如此,我们从文化中可以窥得一个民族的特质及风貌。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绵长、悠久的历史自然也遗留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合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是高校完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核心内容。基于此,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政教育中,既能为高校强化自身的意识形态提供文化根源,又能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尊与自信的同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和思想理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为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2-3]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能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自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有利于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一门独立学科,而且是需要与其他各专业进行交叉融合的指导性、纲领性专业。[4]因此,为使高校课程思政实践得到全面深化,各专业教学均须基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结构,这样才能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撑。如何构建多元的思想教育体系?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强化思政教育与其他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教育关联,而且能打破传统教育结构对思政教育改革的局限,促使思政教育与更多领域及学科相对接,从而展开更深层次的专业思政教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思政课教学理念亟待更新,人们尚未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当前,不少高校思政教师尚未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尚未紧密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来强化文化教育与思政教学,思政教学理念亟待更新。同时,部分高校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却因融合过程没有兼顾大学生的特点而使得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难以形成合力。[5]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未能厘清思政课与传统文化课之间的区别,致使开展思政教育时采用生硬的教学模式。这种只顾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大学生思想培养的思政教育方式,势必很难让学生正确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深刻意义,继而导致思政教学也仅是流于表面而缺乏对学术层面的深度研究。

(二)思政教师传统素养有待提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

当前,不少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解读,未能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文化经典致使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内涵与人文情怀。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思政教师的自身文化理论功底不足,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处于较浅的层次,这便使得思政教育无法很好地将民族情怀融入其中,致使教学与现实相脱离。

(三)思政教学模式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未能结合实际革新教学,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遭到忽视。而即便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多也是生搬硬套而未能深入结合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这不仅导致思政教学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也不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可想而知,在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又怎会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利益联系到一起。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各项工作的参与方共同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体,逐步建立起系统性的育人体系。因此,为了有效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需要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新要求,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框架构建,将多方力量更好地凝聚起来,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配,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发展。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基于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时遇到的种种困境,如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等,为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堂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确保内容与时代精神兼容,促使当代大学生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与此同时,高校要营造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一批具有精神引领效应的文化成果,例如结合高校的校风、校训及办学特点,找到二者的共通点,形成独特的高校精神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6]高校精神文化的打造还可以与馆藏文化相结合,比如借助校史馆、艺术馆、图书馆等,让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继而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

(二)建立多元化教育学习生态,合理融入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高校在挑选适合融入思政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兼顾教育学习的生态,才能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度,继而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各专业教学尽可能兼顾专业人才培养及思政教育实践的多方需求,便于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二是多个专业联合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群,既可为高校课程思政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谋划策,又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例如建筑学专业便可将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传统建筑的艺术发展等内容融入其中,为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合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探索专业知识时能更深入地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内涵,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三)优化思政教育活动,丰富传统文化融入内容

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思政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和必然举措。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道德与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其一,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探寻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的契合点,利用文化蕴含的精神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比如针对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教师可提取其中的民俗、风情等元素,利用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精神来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其二,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及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传统艺术教育活动,比如书法、京剧、地方戏曲、剪纸、国画等,利用文化可感知的特性,向学生展示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历史,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及精神的认知,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8]其三,高校可不定期举办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或学习讲座,邀请专家到校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学生人文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四)巧妙借助校园传统,合理融入传统文化

如今,网络技术的普及虽然让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淡出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当代大学生是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网生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渠道。利用校园传媒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又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能够更多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高校可以尝试通过抖音等短视频网络新媒体平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文化精华传输给大学生,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整合融入资源,开放共享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必须以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一方面,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高校需对校内外的文化资源予以充分挖掘,筛选出与本校文化及办学特色相契合的文化资源,建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另一方面,国内的每一所高校均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而不同学校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高校需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文化特色与习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彰显高校的学科特色,比如与当地研究传统文化的部门联合进行本地文化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工作,再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到当地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各专业与校内外多部门通力协作。高校应当循序渐进,努力挖掘与高校办学特色及校园文化相契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合理开发校本传统文化资源,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