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兰
药物分析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阿司匹林片的质量分析为例
胡琦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药物分析技术课程教学中。本文以阿司匹林片的质量分析为例,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与反思等方面,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方法。日常教学实践的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课程教学的特色突出,改进措施可行,可为药物分析技术混合式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
混合式教学;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改革与实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延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传统的讲授课堂需要改革,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将线下的传统课堂和线上的信息化教学课堂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信息化教学和线下课堂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2],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在线上课堂发布教学资源、教学任务及课前自测题,学生接受任务后自主学习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并完成自主学习测试题。在线下课堂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自测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重点解决学生的预习过程中的疑难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发布情景导学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自主学习。
药物分析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药品质量控制工作岗位,围绕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及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能力。药物分析的全过程就是对药物进行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过程,传统教学往往将以上分析过程分章节分别讲解,学生只有在学完所有分析过程后,在整周实训才能真正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学习效果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借助云教学平台而形成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关注。本文以“阿司匹林片的质量分析”为例,介绍如何在药物分析技术课程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本课程围绕“如何对各类药物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这一问题,以药品检验过程为主线,将“关注药品质量,守护用药安全”的职业素养贯穿始终。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环境,采用“夯实基础→模拟训练→实际操作”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有效达成了培养学生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标。
在“三个对接”,即对接药物分析工岗位需求、对接药学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对接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和卫生职称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基于药品质量控制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教材课程体系整合为项目课程体系[3],设计了药物分析基础知识、专项分析技术和综合分析技术三个教学项目(如图1所示),学生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并综合运用。本次课即项目三中的任务一“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重点是对阿司匹林片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设计了自行设计方案、虚拟仿真模拟训练、闯关游戏、实训基地实际操作等多个教学环节。
对于阿司匹林片的鉴别项,涉及到的新知识比较少,主要是运用药物化学的知识,而药物化学是学生在前一个学期刚刚学习过的课程,整体掌握较好,知识遗忘少,所以可以主要采用“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与药典对照”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图1 重构后的项目课程体系
阿司匹林片的杂质检查项和含量测定项都涉及到分析仪器的操作[4],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流程,弄清楚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减少仪器损坏,减少试剂试液浪费,弥补仪器数量不足的现状,设计了虚拟仿真模拟训练环节。学生先在训练模式下进行反复多次练习,熟练掌握以后再在考核模式下参与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加强练习,直至通过考核。
本课程面向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于第四学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制剂技术等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如下特征。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药物化学课程,在知识基础方面对阿司匹林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学生不能将学过的这些化学性质灵活运用于药物分析工作过程。
2.认知能力:云教学平台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高,但少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长较短,自主学习测试未参与;同时教师发现还有少数学生课上玩手机,自制力较差。
图2 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学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情景教学、分组讨论、教师讲授等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微课、视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等资源,制定了“一主线、三阶段、七环节”的教学策略[5](如图2所示)。一主线:以“关注药品质量、守护用药安全”为主线。三阶段: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探索、课中导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七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课前学资源,课中话热点、导任务、溯原理、练技能、验成效,课后拓能力七个教学环节,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习本次课之前还没有学习对具体药物进行综合分析,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药物分析仪器的操作安全、规范要求重视不够。基于此,在课前探索阶段通过云教学平台发布操作视频、质量分析微课等学习资源,课中导学阶段贯穿操作评分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诊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阿司匹林片的杂质检查,教师结合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引导学生理解阿司匹林片杂质检测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打开闯关游戏APP,以游戏的形式巩固杂质检查的基本原理,然后登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展虚拟仿真训练,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完成训练并通过考核以后,学生进入校内实训室,开展实际操作。本次课利用云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实现师生互评和过程性评价。本次课的学生成绩由课前探索的学习时长、自主测试结果和小组测试;课中导学的课堂考勤、虚拟仿真训练、实际操作、随堂测试;课后拓展的微信公众号维护、安全用药知识宣讲组成。
教师在云教学平台推送阿司匹林片质量分析的课件、微课、测试题、说明书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二部)电子版,要求学生学习微课、课件,完成课前测试题;发布学习任务:关注缬沙坦事件,分组制作汇报材料,上传至云教学平台。学生接收学习任务,完成自学和测试题,并分组追踪讨论热点事件,上传汇报材料,并做好汇报准备。
课中分为5个环节,共90分钟。
1.话热点环节:教师引导得分最高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药品质量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2.导任务环节:教师发布情景,合作企业神威药业请求对其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片进行质量分析;接收任务,查看药品说明书,查阅《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二部)电子版明确质量分析项目。3.溯原理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前导课程药物化学中已经学过的阿司匹林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回顾,学生再分组讨论和汇报阿司匹林片质量分析的原理,然后教师讲授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的疑惑。4.练技能环节:要求学生先登录虚拟仿真平台进行阿司匹林片杂质检查的仿真训练,让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流程,弄清楚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减少仪器损坏,减少试剂试液浪费,弥补仪器数量不足,然后再模拟实际药品检验环境,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步骤,完成实际操作过程,与药厂实际工作对接,学生更能掌握实用型知识。5.验成效环节:教师发布随堂测试题,学生完成课堂测试,用执业药师真题作为课堂测试题,让学生早接触早熟悉真题,克服学生对执业药师考试的畏难情绪。
课后拓展的拓能力环节,师生共同维护“药学家园”微信公众号并共同定期在校园和社区开展安全用药宣讲,培养药品质量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1.课前学情分析显示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药物质量分析,通过溯原理环节的分组讨论汇报和教师讲授等教学活动,学生理解了中国药典药物质量分析的原理,掌握了阿司匹林片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随堂测试成绩与课前测试成绩对比显示75分以上人数显著增加,60分以下人数显著减少,知识目标达成。
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测试成绩和课程核心能力测试的结果显示,学生能够按照《中国药典》规范地进行阿司匹林质量分析,能力目标达成。
3.通过热点追踪、情景导学、教学案例、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药品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微信公众号维护和安全用药知识宣讲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药品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升华,素质目标达成。
1.多载体、多渠道培养药品质量意识。通过行业热点、教学案例、学生技能竞赛和安全用药科普宣传等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药品质量意识。
2.规范练、反复练落实药品质量标准。按照《中国药典》检验通则及各阿司匹林检验项目,明确各技能操作要点,先进行虚拟仿真训练,反复练习通过考核后再开展实际操作训练。
3.新资源、新手段养成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创建了“药学家园”公众号,用于课堂内容补充与课程总结,传递正能量;推送新学期寄语,加强师生沟通;分享学生感想体会,增强药品质量意识;推送科普文章,承担社会服务与责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公众号的维护和运行,课程老师审核把关,确保价值引领作用。
在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中,以任务为载体,借助云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软件等线上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照工作岗位评价标准规范了学生的操作,完善了过程考核,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一是现有的教学资源多为网络收集整理的资源,团队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较少;二是与本地的5家医药企业在顶岗实习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较少。所以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动手制作教学资源,同时加强与医药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参与部分实训项目的教学,增加学生深入企业一线见习的机会。
药物分析技术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采取以项目为载体引导整个教学。根据药品质量控制岗位需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有利于多形式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较好地促进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李百裕,周君,黄艳芳.药物分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31(4):53-56.
[2]周晋,吴月峰,肖美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的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22):231+215.
[3]何晓文,秦霞,崔洪珊.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技术课程线上教学实践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85-89.
[4]胡敏虹,吴永江.HPLC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有关物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13):1610-1614.
[5]陈晶磊.现代教育技术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88.
G424
A
1672-1047(2023)05-0062-03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5.16
2023-09-08
胡琦兰,女,湖北浠水人,硕士,讲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焦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