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娟娟净,雨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点评
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这是全世界大学生的体育盛会,而这场盛会的举办地成都,也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文明之都。李白、杜甫、高适、陆游……都曾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杜甫,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五六年,为这里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这首《狂夫》,就是杜甫的名篇。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一窥杜甫在成都的真实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辗转,漂泊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于城西建成一座草堂定居下来,世称“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浣花溪畔、万里桥西,附近还有一个水清木华的百花潭。
杜甫非常喜欢这风景如画的栖身之所,为它写下无数饱含赞叹的诗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然而他的人生却不像这秀丽的风景一样美好。因为是避难来到蜀地的,杜甫一文不名,生活全靠朋友接济,如果朋友的接济跟不上,他和家人便面临断顿的危险,这让他十分愁苦。这首《狂夫》描写的便是杜甫生活的窘迫之态。
万里桥西的草堂,不远处即是百花潭。百花潭虽只是一座小小清潭,却可让人随遇而安。“沧浪”一语出自《楚辞·渔父》,屈原行吟泽畔,遇渔夫,渔夫高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当和风吹过草堂的竹林,翠竹轻曳,流露幽雅洁净的风范;当细雨润湿粉荷,花香冉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然而,与这美景不相称的景象是,做大官的朋友失去联系,不再周济自己,长期挨饿的孩子面有菜色,神情凄惨。不过,尽管穷愁潦倒,快要把老骨头扔进沟里了,杜甫仍保持着最后的倔强与尊严,不改狂放之态,以狂笑对抗现实的残酷。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文/常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