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伦理思想探析

2023-11-20 14:28龙晓男李大鹏
今古文创 2023年42期
关键词:内容体系本质特征伦理思想

龙晓男 李大鹏

【摘要】马克思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本质和鲜明的特征,对理解和推动人类伦理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历史观、价值论和本体论上;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容体系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起点、立足点和本质三个方面;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批判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伦理思想;内涵;内容体系;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2-007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2.025

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MYYJ23S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对西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与超越,是一种关注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先进性理论。马克思批判西方传统道德主义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人本质异化。基于此,马克思将伦理道德置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之下进行了全新阐释,深入挖掘其内涵、内容与特征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大价值。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人的异化进行深刻地批判,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重要发展手段,以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涵可以从历史观、价值论和本体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从历史观来讲,马克思对以康德和黑格尔为首的德国古典伦理思想进行批判,首先批判了康德将“道德”与“利益”的割裂,反对其认为道德基础可以脱离一些经验和感性材料而存在。马克思认为“道德”和“利益”是紧密联系的,道德存在于人的生活、人的实践活动中。其次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对人类思想和人类实践第一性位置的错置问题,肃清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将伦理思想建立在人的现实活动之上,逐步形成了唯物史观的思想。总体来看,马克思将人作为“现实的个人”创立了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探析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正如“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基于此,道德离不开人的活动并产生于现实的范畴。

第二,从价值论上来说,马克思恩格斯所有的理论和实践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价值目标也是建立在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上。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的,要将人的发展、人的幸福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因此,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两大异化对人的奴役,提出要摧毁资本主义对人进行控制所使用的一切剥削制度。劳动异化是指劳动者和他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占有,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有劳动产品只能由资本家所有;人的异化是指人类的劳动本该是自由自觉支配自身劳动的行为,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工人劳动则是被迫的,不由自己支配的劳动,人就丧失了自己作为人的意识的、自由的本质。在此分析基础上,马克思提出要推翻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下,社会财富成为每个人自由支配的力量,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每个人都具有自由意志,不受制约和压迫,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出于自由、自觉的意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极高,实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最终价值。

第三,从本体论来讲,不同于传统本体论哲学将上帝和“抽象的人”等抽象的、虚无的思想当作世界的本体。正如马克思所认为,世界历史的主体是人,人是创造历史的本体。为此,历史不是从来就有,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批判传统本体论哲学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自然界、神明和各种客观精神,忽视从人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考虑世界历史的根本,从而深刻论证和揭示了现实的世界是以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为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物质实践出发去解释各种思想观念,认为意识源于存在,各种观念形态的形成源于人的社会关系及物质活动。马克思伦理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对广大劳动者进行的不道德的、残酷的且非人性的占有和剥削,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方向指引。可以说,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以现实的人的物质活动作为来源主体和作用客体的辩证统一体。

二、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容体系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起点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以现实的人的社会性本质为基础,在对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剖析之下构建起来。

一方面,基于对人的本质地揭示,马克思认为人存在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伦理思想则受限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批判过往唯物主义没有将事物放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考虑的缺陷,导致了过往的伦理观念总是虚构一个理念来证明人类以及社会的存在,将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看成是某种虚幻的产物。然而真实的伦理道德存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中,由它产生,并且始终都处于人类所存在的诸多关系中,受其规制和影响。只有将伦理道德看作是人的伦理道德,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伦理道德的客观性,进而正确把握伦理道德的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對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表明,伦理道德不是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它是现实的个人生产活动的产物,生成于社会实践,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形态。这为正确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为奴役工人阶级而形成的带有剥削意味的伦理道德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立足点

对于马克思伦理思想,西方一些理论家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马克思忽视了道德的作用以及遗漏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道德问题的研究;二是认为马克思是反道德的。他们无法参透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基础是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现实交往,忽视了渗透在马克思著作和革命实践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片面地理解马克思所“批判”的道德。因此,明确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三大立足点,有利于肃清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地位。

首先,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现实的个人。不同于纯粹的伦理学家以人性作为预设的出发点对道德问题进行探究,马克思主张要从人的实际需求、现实活动、实际关系交往来探究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马克思强调道德不是高于生活,而是源于生活,伦理道德不是一种抽象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识形态,他强调伦理道德和人的现实利益关系是分不开的,它是各种利益关系往来的体现,离开人的实际来看伦理道德,只能是虚构的。马克思把对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的思考置于实践中,在实践中认识伦理道德问题,并使其服务于道德实践。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存在于革命实践中,我们只有透过实践,才能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

其次,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客观存在。马克思反对和批判资产阶级统治背景下产生的道德观念。他认为资产阶级向人们宣讲的一切道德信条,不过是为了达到其统治和剥削目的的虚伪的谎言和欺骗,他反对对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抽象地形容和表达,批判西方传统伦理道德主义不基于个人的现实来谈论人的解放和发展,反对资本家在不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情况下,用虚伪的谎言、承诺来欺骗人们,为人们描绘一个由自己控制的“正义”和“自由”的未来愿景。马克思认为这样的道德始终浮于人之上,无法付诸于实践,也无法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他提出“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不是解决道德问题就能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解决了社会问题才能解决道德问题,只有通过对社会进行改造,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剥削,找到无产阶级的发展道路,最终才能實现人类的自由解放,才能改变人们的道德状况以及解决人类社会的道德问题。

最后,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许多伦理学家忽视人的生存条件和利益情况,抛开阶级压迫和社会剥削状况不谈,却主张和平和自由,这样的价值关切只围绕少数人的利益,是为资产阶级的丑恶面貌提供了遮羞布,使资产阶级对人们宣扬的洗脑言论得到了理论支撑。而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则立足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立足于实现人的基本生存、人的精神自由解放。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存在状况决定了必须由无产阶级来推翻资产阶级,这是无产阶级对历史必然性的担当。

(三)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

马克思伦理思想以“现实的人”为起点,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是基于人的“制度伦理”。马克思的理论代表多数人的利益,他关注的不是单个人的个体的苦难与罪恶,而是社会中对立起来的无产阶级的苦难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他将有产者和无产者的群体关系转变为阶级对立的关系,将两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阶级对阶级的剥削关系。就此衍生出无产阶级想要争取到自身利益,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除这种阶级对阶级的剥削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商品的价值进行分析,发现了资本运行中剩余价值的产生,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这表明马克思认为,资产者个人的行为只是向客观规律的认同,也就是说资产者个人所做的罪恶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要消灭这些罪恶,根本上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三、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实践性、批判性和科学性,体现了客观性和实践性辩证统一、科学性和批判性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表明,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为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具有客观性

现实的、具体的个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交往活动和生产活动是客观的、具体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都由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产生并受其制约,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中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表明物质生产关系制约和决定人的意识,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精神和意识,伦理道德由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社会关系所决定,它作为一种“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被折射出来。因此,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

(二)马克思伦理思想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强调: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依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把对伦理思想的分析置于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伦理思想进行了客观历史性地考察,又将伦理思想的目的置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使之具有实践性特质。伦理思想的作用不能仅限于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而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和改变社会的政治架构。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在于揭露旧世界,并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无产阶级只有运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深刻表明马克思伦理思想中蕴含的斗争实践特质,实践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动人类解放革命的重要手段。

(三)马克思伦理思想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建立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为现实取向,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深入探究人的现实生活,不以空洞的、抽象的人性作为前提,不将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理念作为尺度标准,既正确揭示了资产阶级对社会控制的丑恶面目,又为无产阶级的发展方向描绘了真实图景。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导致的不道德、不合理、非人性的问题必将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科学规律,还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无产阶级明确了最根本、最彻底的道德利益,并强调只有改变旧世界,才能建立使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美好高尚道德的新世界。

(四)马克思伦理思想具有批判性

首先,马克思批判西方自古以来以抽象的人性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他认为这样的道德不以人为实际、脱离实践,他澄清真正的伦理道德产生于唯物史观和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体现客观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体;其次,马克思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与“平等”不过是虚假的表象。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将全部生产资料占为己有,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这样劳动力便成为了商品。表面上看,资本家付劳动者工资购买其劳动力是出于双方自愿的,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无不尽其能地压榨获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任其摆布。据此,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只是看似平等和自由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種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马克思批判资本家虚假的伦理道德对人们的控制,构建了真正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伦理思想;最后,马克思伦理思想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指出私有制发展带来桎梏只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这就导致社会阶级对立在所难免。马克思指出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抛掉一切旧的国家机器,利用掌握的政权力量,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变为社会共同占有,充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力,最后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伦理思想具有批判性,批判性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根本特征,它是马克思在对传统伦理思想和私有制现实制度的批判之上建立起来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萍,王泽宇.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J].道德与文明,2022,(6):76-84.

[4]王仕国.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J].伦理学研究,2014,(01):23-26.

[5]赵子林.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的三个维度及现实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9,(04):35-41.

作者简介:

龙晓男,女,广西河池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大鹏,男,广西河池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内容体系本质特征伦理思想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内容体系的创新构建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模具CAD/CAE/CAM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