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邦朝凌小环
(1.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百色学院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Clitocybe maxima),又称大杯伞。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白蘑科杯蕈属[1]。猪肚菇是国内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其口感脆嫩似猪肚,风味独特,因此而得商品名“猪肚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营养丰富,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5%,粗蛋白含量更是高达26.4%。猪肚菇生长条件粗犷,适用原料广泛,且可在高温季节栽培生产出菇,对于解决食用菌生产淡季和调节市场供应很有意义,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2]。“大杯伞130”作为高温猪肚菇的一个品种,其栽培方面的研究较少。2019年,邱春锦等对大杯蕈新品种“T212”进行栽培研究,发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38%、木屑38%、麸皮18%、石灰3%、轻质碳酸钙3%,含水量65%,覆土厚度为3cm[3]。王庆武等通过对大杯蕈袋式覆土栽培,总结出大杯伞袋栽高产栽培技术[4]。曾应林对大杯蕈的形态特征及其菌丝体培养条件等进行了初步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大杯蕈属高温型真菌,适合菌丝生长温度为25~30℃,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5%~70%,最适pH值为6~8,光线对菌丝生长无影响,较适合出菇的培养基为木屑培养基[5]。大杯伞目前仍然以杂木屑、棉籽壳、稻草等为主料进行栽培,生物学效率高[6]。2019年,邓婧通过对大杯蕈的市场前景及收益分析等提出建议,提出栽培袋制备参考配方为棉籽壳40%,麦皮20%,阔叶树木屑20%,玉米芯18%,石灰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68%,pH值8~9,每包以1.25kg装料[7]。
试验选择室内栽培袋覆土栽培方式,以杂木屑、桉木屑、麦麸的不同比例进行对比试验,观察记录不同配方对“大杯伞130”菌丝生长情况及出菇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出较佳的栽培配方,为“大杯伞130”的栽培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数据。
1.1.1 材料与工具
1.1.1.1 材料
“大杯伞130”母种、栽培种(从淘宝古田老菇农菌种店购买),马铃薯,杂树木屑,桉树木屑,麦麸,蒸馏水,石灰,保菇王,石膏,蔗糖,75%酒精,葡萄糖,琼脂粉,硫酸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
1.1.1.2 工具
镊子,试管,漏斗,纱布,手术刀,手术剪,接种勺,铁丝筐,玻璃棒,培养瓶,标签纸,马克笔,酒精灯,牛皮纸,透气膜,橡皮筋,棉花塞,橡胶塞,温湿度表,精密pH试纸,1000mL搪瓷杯,聚丙烯菌袋。
1.1.2 仪器
主要试验仪器见表1。
表1 主要试验仪器
1.2.1 原种配方试验
本次试验以棉籽壳、玉米秸秆、小麦等为主料,共设计了6个配方。为方便观察比较菌丝生长,不用原种瓶,改用试管作培养容器,每个配方6支试管,共计36支。调节pH至7.0左右。接种后在26℃恒温下进行暗培养,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材料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原种试验配方材料比例
1.2.2 栽培袋配方试验
设置杂木屑、桉木屑、麦麸之间不同比例的菌袋,共设计了7个配方,3次重复,每个重复10袋,共计210袋。用石灰或柠檬酸钙调节pH至7.0左右。灭菌接种后,放入食用菌培养室的培养架上,26℃恒温培养。观察记录“大杯伞130”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出菇时间及产量。栽培袋的材料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7个配方各材料的比例
1.3.1 原种配方试验
1.3.1.1 配料
各配方6支试管物料实际用量如表4所示。
表4 各配方物料6支试管实际用量
1.3.1.2 分装
将制备好的培养料装入试管,适度按压均匀,保证物料表面平整,高度为试管的2/3,清理试管口附近的培养料,塞好管塞,用湿毛巾擦净试管表面,以6个为1扎,用皮筋固定好,贴好标签。
1.3.1.3 灭菌
将试管放入高压灭菌锅框内,直立放置避免倾斜倒出。灭菌温度121℃,时间40min。
1.3.1.4 接种、培养
将接种好的原种培养基放置于26℃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暗培养。
1.3.2 栽培袋配方试验
1.3.2.1 配料
栽培袋以杂木屑、桉木屑、麦麸为主料,蔗糖、石膏、磷酸二氢钾为辅料,每袋主料总干重450g,每个配方重复3次,每个重复做10袋,1个重复主料重量为4.5kg。各配方10袋物料实际用量如表5所示。
表5 各配方物料10袋实际用量
1.3.2.2 灭菌
将装好的栽培袋放入高压灭菌锅框,进行128℃,120min灭菌。
1.3.2.3 接种培养
将接种完的栽培袋搬运到适温、弱光和已消毒的培养室里直立摆放静置培养,待袋口吃料后,将栽培袋横放排列,26℃恒温培养。
1.3.2.4 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1周,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覆土,覆土厚度为3cm左右(可用稻田土,打碎后与粗砂混合,有利通气)。覆土后的菌袋均匀排列在出菇床架上[11]。剪掉多余的袋口,使之高于覆土3~4cm,保持覆土湿润。子实体长至七八分成熟,菇盖呈漏斗形、边内卷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为,用左手托住菌盖,石手持剪刀把菇体剪下,留菇柄2cm[8]。
1.3.3 数据收集及处理
记录每个阶段各个配方中的数据,包括接种时间、接种步骤、2次划线高度、时间间隔以及菌丝满菌袋的时间、菇的鲜重。试验全部完成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测验。
由表6和图1可知,菌丝在配方1~6中都能生长。其中,配方3(小麦65%、杂木屑33%、蔗糖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最强壮。但显著性测验显示,配方3与配方1、配方4、配方6之间,在生长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异。配方2和配方5在生长势及生长速度上是最差的。
图1 “大杯伞130”原种菌丝生长速度折线图
图2 配方3(生长态势最好)
表6 原种菌丝生长情况
2.2.1 栽培袋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7和图4可知,在不同物料比例状态下菌丝均可生长,但生长态势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7组配方中配方3(杂木屑90%加桉木屑0%加麦麸10%)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达5.30mm·d-1。随着杂木屑比例的减少及桉木屑的增加,菌丝的生长态势变差。在仅含有桉木屑和麦麸的配方7(桉木屑85%加麦麸15%)中菌丝的生长态势最差,仅为2.712mm·d-1,且上半部分菌丝发黄,分泌黄水,下部分菌丝稀疏、灰白,说明桉木屑含量太高对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
图4 “大杯伞130”菌袋菌丝生长速度折线图
图6 配方7(生长态势最差)
表7 猪肚菇“大杯伞130”菌丝生长情况
2.2.2 子实体生长情况
2.2.2.1 高温猪肚菇“大杯伞130”子实体性状
高温猪肚菇“大杯伞130”前期、中期、后期3个不同时期的子实体形状如图7所示。前期及中期子实体菌盖及菌柄嫩脆爽口,后期菌柄表皮变韧,影响口感,煮食时需进行剥皮处理。因此,作为商品生产,需要在菌盖展开之前采收,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
图7 高温猪肚菇“大杯伞130”子实体性状(前期、中期、后期)
2.2.2.2 子实体产量
由表8和图8可知,配方6(杂木屑25%加桉树木屑60%加麦麸15%)的产量是最高的,但与配方3相差不大,生物转化率分别为26.54%和26.22%,是生物转化率最高的2个配方。由于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是配方3,且出菇产量与配方6相差不大,综合速度与产量分析,得出配方3(杂木屑90%加桉木屑0%加麦麸10%)最适合猪肚菇“大杯伞130”的菌丝生长和产菇。配方6由于含有较高比例的桉树木屑,而桉树木屑是价格最便宜的碳源,所以配方6也是值得推广的配方。配方7菌丝生长最慢,子实体产量最低,生物转化率只有9.37%,说明纯桉树木屑作为碳源,不适合进行大杯伞栽培。
图8 各配方生物转化率折线图
表8 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
原种试验表明,配方3(小麦65%、杂木屑33%、蔗糖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最强壮。说明杂木屑与小麦的合理配比,有助于原种菌丝的生长。栽培袋试验表明,配方3(杂木屑90%加桉木屑0%加麦麸10%)的菌丝生长速度及子实体产量较高,说明纯杂木作为碳源,并且麦麸比例较低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均较高。然而,配方6(杂木屑25%加桉树木屑60%加麦麸15%)虽含有较高的桉树木屑,产量却是最高的。初步分析认为,可能是桉树木材中含有一些芳香性物质,在特定的浓度下,对不同的菌类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而在另一浓度范围,则起到抑制作用。这个结果与前期的研究结果相似,前期试验表明,适当的桉树木屑与玉米芯的比例(桉木屑60%,玉米芯20%,麦麸20%)作栽培材料时,平菇的产量比纯玉米芯或纯桉树木屑的都要高[9]。
通过菌丝生长情况和出菇产量分析,生物转化率都较低。原因是试验只收1茬菇,没有体现菌袋的生产能力。而且,大杯伞的栽培种是从网上购买,菌龄较老,菌丝退化,影响生产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试验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