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珂 王丽红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革命文物是自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中的重要实物见证,包括各类与革命重大历史事件或革命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及代表性建筑[1]。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后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凝聚起来的一种革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红色精神。它是中国人民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构建新时期文化自信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2]。邓普迎[3]指出,革命文物与红色文化具有良性共生关系,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在物质形态上的直接表达,公众可以通过革命文物对红色文化有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而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又可以发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促进革命文物的宣传和保护利用。
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安吴青年训练班曾经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有生命力的革命力量,这里不仅见证了革命先驱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开创精神,而且是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熔炉·丰碑》中将安吴青训班誉为“抗日青年的熔炉,青运史上的丰碑”[4]。
安吴青年训练班又称“抗战时期青年短期训练班”,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配合抗战需要,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青年联合会在国民党控制地区建立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是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中央团校的前身。其旧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距咸阳城北45 km,是陕西省境内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革命战争时期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培训使学员具备最基础的军事知识和政治素养,以使他们能够在前后方开展各种救亡工作。安吴青训班于1937 年10 月正式成立,1940 年4 月奉命撤回延安,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共举办了14 期培训班,培训出1.2 万余名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和抗日前线以及敌后根据地参加抗战工作,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吴青训班的旧址包括:班部所在地吴氏庄园、室外教室吴氏陵园、教务处所在地望月楼、聚会场所迎祥宫。如今这里建立了安吴青训班历史资料纪念馆,纪念馆以著名的吴氏东院建筑为中心,由东院遗址、迎祥宫和望月楼3 个部分构成,现有藏品134 件,占地面积2 万余m2,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古迹。
安吴青训班旧址见证了无数先辈为民族独立与复兴前仆后继、不畏牺牲的光辉事迹,也蕴含了许多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革命历史故事。这些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团结精神和坚定信念,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对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重要意义。
安吴青训班的学员基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饱含爱国热情的爱国青年,这些学员从安吴青训班毕业后大多数都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为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安吴青年训练班旧址作为这些革命历史的承载者和见证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安吴青训班旧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等,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想场所。人们通过游览革命旧址,学习革命历史,不仅可以从思想上、心灵上受到洗礼,还能亲身体会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安吴青训班的学习和居住条件异常艰苦,没有宿舍并且缺少现成的教室,学员们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室外上课;缺少纸张和文具,学员们用染衣服的颜料自制红蓝墨水,用自制的沙盘进行习字练习;为了克服培训期间的经济困难,青训班将学员组织起来开展垦荒生产运动,还创办了青年农场,经营了一个豆腐作坊,基本解决了经济问题[5]。严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但没有让学员产生畏难情绪,反而更坚定了他们的意志,激发出他们不畏艰难、立志救国的昂扬斗志。这种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是蕴含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宝贵财富,能够向后世传播先辈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2012 年12 月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效应。有了这种品牌效应,就可以将安吴青训班的红色文化宣传和当地的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的传播置于美景当中,让人们在亲身体验革命岁月的同时感受革命战争的伟大成果。这样不但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成经济发展资源,将其打造成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6]。
红色文化的价值需要高效的传播才能得以实现,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逐渐从传统途径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数字化媒体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要使人们将红色文化价值内化为他们终身的精神追求,并将其外化为一种长期的自觉行动,就要积极拓宽、努力探求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红色文化主题展览是传承红色记忆、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红色文化在展示途径上的直观体现,在弘扬时代精神方面具有强大的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和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力。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在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举办展览等途径,充分发挥伟人故乡、革命旧址的重要作用。在北大红楼举办的“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和在北大二院旧址举办的“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主题展览,都是利用革命旧址结合主题展览的形式向人民群众传播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传达共产党人朴素的家国情怀和执着的信仰追求,引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2023年6 月在陕西省华阴市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举办的“为有源头活水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展”巡展,展览地点选在具有浓厚红色基因的革命遗址第一线,展览作品以革命文物为素材,以图片资料、手绘速写作品、文创作品及专业论文为表现形式,共展出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图片资料782 幅,手绘考察人员工作场景、不可移动文物场景、可移动革命文物作品112 幅,文创产品17 组,专业论文11 篇。此次展览旨在以革命文化为核心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以革命文物激发广大群众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度认同,并以此展览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致敬,这次活动是通过红色主题展览传播红色文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开辟了新路径。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既可以提高革命文物的鲜活性,又可以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是活化利用红色史迹的重要措施。我们可以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安吴青训班进行智慧化建设,将安吴青训班旧址、纪念馆内部的展陈空间以及周围的室外空间环境建模,利用数字技术将纪念馆内的可移动文物和文献资料等转化为数字形态,将其打造成智能化的网上展览馆。通过构建线上虚拟展厅,使展馆和展品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文物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观看者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方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观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图1)、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场馆都建立起了数字化展厅,观众可以通过官方网址进入线上展厅对展馆及馆藏文物进行360度全景浏览,同时还伴有语音讲解,使观众在线上就能“身临”革命主体展览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英雄事迹。活跃的线上传播渠道打破了博物馆、纪念馆的单一存在,使强大的馆藏文化资源能够更方便地展示给公众,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图1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线上展厅。
研学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是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7]。学校思政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革命遗址作为天然的红色文化传播基地,其所拥有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浴血奋战的鲜活写照,是思政课堂上最生动的教学素材。因此,学校可以加大与红色基地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红色研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学接受红色教育,增强认同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2023 年7 月,陕西省文物局联合西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社会教学活动”,活动以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为起点,沿着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延安的路线,通过实地感知、实物触摸的形式使大家切身体验进步青年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理想与信仰之路,感悟革命情怀。这是陕西省将高校思政课堂搬进革命旧址、将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一次有益尝试。研学结合的教学形式不仅拓展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发挥了红色基地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转变[8]。
红色文创产品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是彰显历史文化深厚底蕴、活态化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创开发不仅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多元化路径,而且为革命文物的多元化发展聚智聚力。在文创产品设计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最首要的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红色元素和红色情感,突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地域性、创新性等特征,让人们真正从产品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传承红色革命精神。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设计开发的“毛泽东语录”系列产品中(图2),将具有审美价值的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作品提取出来,应用到不同材质的产品上,成为了兼具使用价值和传播价值的文创产品,不仅彰显了革命精神,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成为现场广受欢迎的文创产品。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为有源头活水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展览现场的文创产品——雨伞(图3),产品图案提取自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以及“实事求是”,这两句话中所蕴含的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正是其思想精神和革命情怀的体现,在设计中通过字体大小的变化对两幅作品进行组合运用,既强调了战争时期我党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提醒着我们今天仍应该坚持将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下去。安吴青训班纪念馆内的每件革命文物都是对光荣伟大的革命历史的重要承载,馆内展示的教材《西青救与青训班》、周年纪念徽章(图4)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物资源,可以作为文创产品的创作素材融入到安吴青训班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当中,制作成帆布包、抱枕、丝巾、钥匙扣、冰箱贴等兼具特色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让大众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红色文创作为红色文化精神外显的展现方式赋予了产品更高的文化价值,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图2 “毛泽东语录”帆布包。
图3 文创产品——雨伞。
图4 教材《西青救与青训班》、安吴青训班周年纪念徽章。
精神与文化的传承需要实物的见证,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记录着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辉历程和动人事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革命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做好革命文物工作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意义,坚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红色文化传播道路,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