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模式下的智能公共空间设计

2023-11-19 05:02邓妍邱杰
湖南包装 2023年5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邓妍 邱杰

(1.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6;2.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及退休人数不断增多,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中国的养老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和子女生活节奏的变化已经不再现实,社区养老模式因距家较近、子女探视方便等原因受到了广泛欢迎[1]。常见的养老模式有嵌入式、三位一体、政府购买等。其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当前社区养老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养老服务人员数目短缺,使得单一的人工服务已经很难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文章通过对智能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探讨通过智能化设计提高社区养老模式下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 智能公共空间引入社区养老模式的意义

社区养老相较于传统机构和居家养老模式而言,服务方式更加多元,老人既可到社区服务中心活动,社区也可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结合社区日间照料的新型养老方式,本着实用、便利、就近原则,在不离开熟悉环境的条件下为老年人提供全时性的照料服务。此外,我国社会机构养老资源不集中和传统居家养老的局限性等问题也推动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发展,成为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3]。

当前的社区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和智能技术广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其服务方式也越来越智能。国内学者关注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和智能技术的应用问题。张莹[4]选择了上海的旧社区改造作为研究案例,对老龄化和环境老化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探究了老年人对住区环境的需求。徐知秋[5]借鉴国外持续照护的社区理念及住宅改造方法,提出老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和住宅适老化改造的设计要点。杨芳[6]指出智慧养老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将成为银发经济服务的“朝阳产业”。

综上,目前国内虽已将视线聚焦到老龄化,但大多聚焦于老旧小区和环境改造上,对社区养老的适老化智能设计研究较少,对新型智能养老和智能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缺乏具体的改造方法。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智能产品、技术和系统,充分考虑老人心理及生理需求,保障老人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空间和家庭环境中的活动、健康、安全与社交问题,达到打造高质量舒适社区养老空间、预防突发事件、提高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日后积累社会养老空间设计经验有着理论意义。

国际学界通常将智能化养老设计指代精心设计,利用科技手段为养老住宅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健康、安全和社交问题的设备。国外的研究实践证明,智能环境有利于提升养老生活便利性和驱逐孤独感[7]。将智能化引入社区养老模式,一方面,将优化和创新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和养老服务体系,更有整合资源、代替人力、减轻养老从业人员压力、提高服务效率等;另一方面,还可提供优质的护理信息,节省政府和养老服务中心的费用成本,进而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 老人对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特征

老人按健康情况可分为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该研究讨论的老年群体为日间需托管照料但无明显活动障碍、可在居家环境中生活自理的老年群体。他们最关心以及最迫切的需求是身心健康与生活环境安全便利。适老化智能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尺度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有着密切联系,充分了解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对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

2.1 老年人生理特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生理机能衰退主要体现在感知、神经、运动能力、免疫能力等方面。在感知方面最先衰退的就是视觉与听觉,主要表现在色彩分辨的能力减弱,复杂条件下的适应性降低,听力衰减听不清或漏听门铃、电话声。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方式与尺度,更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其次衰退的是触觉、嗅觉与味觉,主要表现在身体敏感度减弱、嗅不出有害气体与品尝不出食物的新鲜程度。在养老公共空间中,针对视觉感知衰退,应放大养老空间的文字标识、拉开色彩对比、合理布置智能灯光来方便老人识别;在听觉上,一方面可利用降噪材料减小室内噪音,另一方面可结合触觉与视觉来填补老人听觉衰退的不足,如老人随身仪器设备的震动、室内光线闪烁变化等。在可能会带来触、嗅与味三觉方面,结合无障碍设计规范提高室内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空间环境的通风性。

老人在神经方面的衰退体现在记事能力差、理解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老年痴呆。因此在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尽量不做超出他们原本认知的设计,配置智能化安全辅助设备,为老人在安全健康方面提供保障。

老人运动能力的退化主要源于骨骼老化及钙的流失,表现为柔韧性与推举握力变差。可采用预防加锻炼的模式,首先进行无障碍设计规范并添加智能化设备,提高适老空间的安全性,降低老人摔倒的可能性;其次增加老人与户外接触的机会,勤加锻炼多晒太阳,在基础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利用智能保健光模拟紫外线放射,促进老人钙吸收;在社区配置适老锻炼器材,为老人营造锻炼环境。

老人免疫能力的退化主要体现在无法适应新环境或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容易引发腹泻、风湿等多种老年疾病。因此适老空间功能分区中需对温度、湿度、通风性和日光照射等多个情况进行整体考虑,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同时利用智能监测设备记录摄入情况,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

2.2 老年人心理特征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增大与生理机能的退化,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环境转变为居家养老后,其存在感降低,与社会交流方式骤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8],其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仍渴望参与社会活动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智能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如通过摄像头、显示终端等设备与老人进行互动沟通,在保障老人健康安全的同时关心老人心理健康,提供精神慰藉与心灵抚慰,优化养老环境,助力老人健康生活[9]。

2.3 智能赋能社区养老,促发智慧养老需求

当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老年人很难获得精细化照料。智能赋能社区养老,可以将重复性机械工作交由智能设备完成,减轻养老从业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老年人的服务体验。养老从业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精细的情感化照料服务上。另外,一些监测、收集任务可被机器设备代替,机器可以更好地分类、处理和反馈信息[9]。同时在云端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心理和行为分析,优化养老服务的前端设计,以提高老年人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

3 智能公共空间在社区养老模式中的设计探索

3.1 智能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智能公共空间是基于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造的公共空间,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实现空间的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从老年人的需求、福利、安全、便捷等方面加以考虑,在遵循五大总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考虑人性化、舒适性、智能化等,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设计构思首要考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包括休息、娱乐、学习等;其次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包括环境、设施等;最后,需考虑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包括生活、交通等方面,详细见图1。

图1 适老化智能公共空间总体设计原则。

3.2 智能公共空间的设计路径

该研究基于社区综合养老模式建构的背景,探索适老化智能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路径,建立合理的适老化空间组合模式。从设备智能+环境适老这两个维度完成空间圈层活化、智能养老功能植入、空间体验人性化的养老空间设计改造,如图2 所示。

图2 智能赋能适老化公共空间的设计路径。

3.3 智能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用

一个良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应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参与,针对老人生理、心理与行为需求合理运用智能化系统,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助、文教娱乐等服务[10]。该智能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用将从设备智能+环境适老的维度出发,提出当前中国社区养老模式下智能公共空间设计的具体应用,包含安全性设计、便利性设计、舒适性设计,以此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空间使用率及服务效能。

3.3.1 安全性设计

智能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设计是指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保障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安全。具体措施包括:① 监控设计: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公共空间的全方位监控,保障老年人的安全。② 智能报警设计:通过出入门禁管理识别老人出入情况,并进行记录;在夜晚睡眠状态时,开启门窗传感器监测是否有异常闯入行为,反馈至社会管理平台或报警处理。通过智能报警系统,实现公共空间的智能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③ 日常健康设计:通过红外测温监测老年人体温并绘制在线体温监测图,方便随时查看;分析智能床垫与设备监测老人翻身与起夜次数,生成睡眠数据,将日常健康监测情况同步至综合管理平台。④ 紧急救援设计:可在床头和卫生间配置紧急救援按钮,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完善第一时间救治,同时借助压力震动传感器监控老人下床姿势、时间,判断老人有无摔跤、躺倒、长时间无动作等行为,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见图3。

图3 适老化智能设备应用场景。

3.3.2 便利性设计

智能公共空间的便利性设计是指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共空间的便利度,使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活动。具体措施包括:① 导航设计:通过智能导航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公共空间的导航服务,帮助老年人快速找到目的地。② 认知辅助设计:提醒老人用药、定位老人位置。③ 无障碍设计: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梳理适老空间需求,实现公共空间动线适老化。提供无障碍设施,在具有康养结合功能的社区公共活动室装设VR 设备,方便老年人进行各种活动。④ 智能家居设计:分为日常智能家居和生理监测设备。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如智能门锁、智能窗帘,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的家居服务,方便日常生活;通过智能手环、血压计、脉搏氧量计等设备采集数据,记录电子医疗档案,方便监管老人身体情况。

3.3.3 舒适性设计

智能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设计是指通过智能化环境改造实现养老空间适老,提高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具体措施包括:① 温度控制: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实现公共空间的温度自动调节,保持舒适的温度。② 照明适老:老年人视线从明区转向暗区时,所需的适应时间较长,可利用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公共空间的照明自动调节,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和色温。③ 色彩适老:老年人色觉感光度变差,色彩敏感度降低,经研究表明,黄色和红色相较于紫色和蓝色易被老年人识别。在空间导视系统的设计上可以恰当运用色彩对比,帮助老人更好地识别,增加老人行动的独立性和安全性[11]。④ 空气净化:监测气体泄漏等危害,同时配备新风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实现公共空间的空气净化,保持空气清新。⑤情感与安全陪伴:以智能机器人作为宠物伴侣,增加日常互动,创造精神寄托,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增加智能家庭助手来评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辅助老年人的老年生活。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