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理工大学一号楼看校园历史建筑保护

2023-11-19 05:02王慧王怡阳高韩明月常思捷
湖南包装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墙体校园

王慧 王怡阳 高韩明月 常思捷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大学因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处于特殊地位,在其校园中往往会留下文化内涵丰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场所。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的整合、重组、新建,中国的大学校园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和扩张的发展阶段[1]。关于校园历史建筑的留存、使用、保护和拆除新建等问题越发明显。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一号楼建于1956 年,是西安理工大学第一栋教学建筑,也是学校立校育人的基石(图1)。该建筑已有近70 年的历史,依旧坚实稳固,现今仍是学校重要的教学活动场所。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形式受苏联风格影响。一号楼作为西安理工大学校园建筑的代表,形成自身特定的校园文化与历史传统[2],有深厚的历史意义、教育意义和保护意义。

图1 西安理工大学教一楼东立面(2021)。

1 西安理工大学一号楼现状

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金花南路5 号,东临东二环路,西临兴庆公园,南邻咸宁西路,北邻仁厚庄南路。附近多为校园建筑和居住区。其中校园类建筑及其附属家属区多为20 世纪50—90 年代所建,建筑层数多在6 层及以下,建筑密度低。如西安理工大学及家属区、西安交通大学及家属区、西安工程大学及家属区。其他居住区和商业类建筑普遍建于20 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建筑层数较高,建筑容积率较高。

教学一号楼位于金花校区东侧,建筑整体为南北向布置,呈U 型。西侧U 型开口处为校园景观,东侧为教学楼主入口,如图2所示。教学一号楼共5 层,楼层中部楼梯可到达6 层阁楼。目前各层主要为机械学院和教研使用,同时承担学校部分公共课程教室。5 层北侧有城乡规划专业教室两间,顶层阁楼为金花校区电视台和广播站工作室。

图2 一号楼东立面位置示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学一号楼东侧的正立面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正立面作为建筑形象的代表,有充足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相应研究结果可对了解同时期的砖混结构建筑有一定帮助。研究步骤分为初步勘察、测量与实拍、重点区域复测、分析比较研究4 个阶段进行。

2.1 初步勘察

团队对一号楼进行首次实地考察和测量,观察建筑整体形态和立面情况。建筑各个立面中,东立面长度最长,包含各类型门窗等构件,且立面损害类型最多,最具代表性。最终确定建筑东侧的正立面为研究对象。其长度逾130 m,故选择多点测绘的方法,将其分为5 个部分进行研究,并开始图纸的绘制工作。立面初步拼接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东立面拼合图。

2.2 测量与实拍

利用卷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对建筑进行实地测量。

对建筑立面受损具体部分进行实拍、取证。制作完整精确的立面图纸,分析其所用的建筑材料以及后期加建的建筑构件。比对一号楼存档的建筑图纸和历史现状照片,分析建筑变化情况。立面测绘结果如图4 所示。

图4 东立面图。

2.3 重点区域复测

复测的重点区域主要有3 种:测量实拍不清晰的位置、损害情况特殊且需要进一步确认的位置、有特殊构件或外装置的位置(如空调外机、雨水管等)。

同时对建筑立面损毁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其损坏原因可能来自风雨侵蚀、构件对墙体损毁、人为破坏等。对应的损坏类型在复测中核实现场情况,确认损坏原因的准确性。

2.4 分析比较研究

整理调研资料,确定建筑立面损伤的部位。对相似特征的损伤进行分类研究,并判断、验证损伤原因。评判同一损伤类型不同位置的损毁程度,确定损伤等级。对损毁严重的立面部分提出必要合理的干预措施。对部分有安全隐患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提出合理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障教学楼长期稳定的有效使用。

一号楼东立面共分为5 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编号为E-01、E-02、E-03、E-04、E-05(图3—4)。

3 建筑立面受损情况类型研究

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外立面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根据同类型损伤部分的具体情况,研究团队划分3 类损伤等级,用于评判损伤程度,并指导后续保护干预。损伤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损伤等级划分表

损伤的分类有若干种方法。一种方法认为,根据历史建筑保护相关研究,历史建筑损坏原因较多,可分为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3]。

3.1 人为损伤

人为损伤一般指由于安装、撞击破坏等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如在建筑表面安装空调机、电线、排水管等固定措施时留下的孔洞、大门大厅吊顶的拆除痕迹、修缮不当存在的墙体二次受损等。人为损伤汇总如表2 所示。

表2 人为损伤汇总表

3.2 自然损伤

自然损伤则指因气候、天气、湿度、附近动植物活动等自然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建筑立面损伤。如砖石间干湿变化产生的裂缝、墙体上大面积的膨胀裂缝、墙体表面砖石剥落等。根据自然损伤的具体类型,可细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

3.2.1 物理损伤

建筑立面材料受到物理风化作用发生体积缩胀,导致建筑物结构表面发生不均匀变形,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砖石间干湿变化产生的裂缝、墙体上大面积的膨胀裂缝、墙体表面砖石剥落等。物理损伤汇总如表3 所示。

表3 物理损伤调研表

3.2.2 化学损伤

化学损伤一般是由于建筑立面材质与空气中氧气、酸、碱、盐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建筑立面改变。如有机涂料的氧化、清水砖的碱化、排水管等金属构建的锈蚀变色等。化学损伤如表4 所示。

表4 化学损伤调研表

3.2.3 生物损伤

潮湿(排水管长期排水、雨水侵蚀)环境下导致苔藓等微生物在散水及外墙勒脚处丛生,在建筑墙面留下痕迹,有可能导致建筑表皮损伤,进一步影响建筑结构强度。生物损伤汇总如表5所示。

表5 生物损伤调研表

4 保护原则与干预修复建议

从1964 年《威尼斯宪章》起草以来,科学、规范的建筑保护理论已逐步成型。有关校园历史建筑保护的研究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最小干预”是历史建筑修复的法定原则[4]。基于此,在进行干预修复之前,我们也确定了校园历史建筑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4.1 校园历史建筑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4.1.1 信息可读性

基于建筑保护“原真性”原则,所有的干预保护措施不可破坏原有校园建筑的历史感。每阶段的干预措施应有一定的识别性,不可直接覆盖原有建筑的风格、材质等特征。

4.1.2 活态化保护

近现代校园遗产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随着学校的持续生长,不断衍生出新的价值[5]。建筑要通过设计手段,满足现代教学和生活要求,避免建筑使校园精神等非物质的遗产价值逐渐消退,不利于遗产的永续发展。

4.2 一号楼建筑保护的干预和修复建议

4.2.1 建筑立面整体的持续定期观察

研究历经17 个月有余,建筑立面大多数损伤部位在前后不同时期对比后并无明显变化,损伤对比详见表6—7。在还不能肯定现今所实施的保护方法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时候,可以采用最少干预和最简单的加固措施,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6]。对于建筑立面整体情况而言,最佳干预方案是减少非必要的硬性干预。对于一号楼建筑立面整体,建议采取观察的方式,定期记录损伤部位的变化,如有破损突然加剧,及时进行处理。观察记录周期建议为1 年一次。

表6 损伤记录不同时期比较1

表7 损伤记录不同时期比较2

4.2.2 破坏性设施设备拆除移位

教学一号楼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增装防护栏、空调、挂牌、电箱等设备,并架设大量线路。部分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立面造成严重破坏。如安装空调外机和挂牌在墙面直接打孔,线路裸露贴墙架设,表面塑料使用过程中融化污染墙体等。此类破坏性设施设备应及时拆除移位。空调可整楼安装中央空调,外机置于屋顶,避免影响立面外观。电箱、线路应尽快合理铺设,避免直接贴墙架设,减少安全隐患。

4.2.3 严重损伤部位修复

对于建筑严重损伤部位,即研究中认定的三级损伤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根据受损类型不同,可采取不同方式。清水砖和水刷石材质的近代建筑立面材质的色彩一般比较淡雅真实,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保护它的历史感[7],尤其避免对立面简单粗暴的统一涂刷。针对人工损伤和物理损伤的墙体,可对破损部位清洗后采用中性材料进行修补,如图5—6 所示。对于化学损伤墙体,可采用稳定压力水枪冲刷清洗。对于化学损伤的金属部件,可清理后涂刷防锈漆。

图5 窗下墙体裂缝填补。

图6 墙体打孔处填补。

4.2.4 检查、干预和修复工作记录

定期检查形成检查报告,干预和修复工作形成工作记录。及时比较建筑立面的变化过程,为建筑立面整体的保护工作提供资料记录。

5 校园建筑立面保护总结

中国对于近代校园建筑的保护工作还有需要完善的部分,建筑保护工作的重点依旧集中在古建筑留存和遗址、传统历史建筑等,对校园历史建筑的关注度还不够高。校园建筑与其他功能建筑不同,有其独特性。大学不仅仅是作为物质空间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和延续[8]。对校园建筑进行保护,更能体现对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针对校园建筑立面保护,可从以下几点继续推动发展。

5.1 树立并传播校园建筑保护意识

研究发现,大多数立面损伤类型为人为损伤。部分自发的建筑修补工作造成了建筑立面的二次损伤。增强广大群众建筑保护意识,是做好建筑保护工作的基础。运用科普讲座、新媒体宣传的方式,将建筑固有的美学特色进行还原并传播。现在对近代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建筑的修复和美化,更是站在后人的角度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建筑保护工作保护的是时代的印记,更是对建筑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大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小到是一个群体的记忆。

5.2 推广校园建筑保护方法的科学性

在对教学一号楼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建筑部分位置存在维修的痕迹,通过简单的补救措施来维持建筑的安全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应该对建筑整体进行分析,确定年代、材料和损伤类型,进而选择观察或干预措施。对校园历史建筑进行科学的保护工作是一个还在进行中的课题,需要不断挖掘、完善,后续任重道远。在科技方法的更新中,要学习如何将新型技术运用到建筑保护的实际问题中,为建筑保护工作发挥力量。

5.3 对校园建筑对象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设计

建校之初的教学楼一号楼有它的精神内涵,结合学校发展历程、过往文化,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大学生活的剪影,见证了学校70 年来的风雨历程。美国中世纪历史学权威查尔斯·哈斯金斯说:“大学的出现是教育的伟大复兴,这并非14、15 世纪意义上的那种复兴,而是一个更早的复兴。”而对教学一号楼的保护与延续也将是对早期校园精神的另一种复兴。

在实践当中,各个校园建筑有可借鉴的相似性,但每栋建筑都有各自的特征。应巩固其元神,秉持“微创式、渐进式”的更新原则,尽量还原原貌或维持原貌,对完好的建筑进行清扫与维护,对外部破损但结构完好的建筑进行小幅度修缮[9]。在对具体的校园建筑对象进行建筑保护工作时,应借鉴相关类型建筑的保护工作经验,但也要分析其建筑的自由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对于校园建筑经常面临的改建、扩建工作,既要充分尊重现实的功能需求,但更要尊重建筑本身,做好保护设计工作预案,确定影响建筑原貌的关键部分和不可移动部分,最大限度地尊重建筑本身的原真性,避免任何对建筑毫无根据的歪曲或者对未完成部分毫无意义的改造[10]。

校园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需要尽心尽力的项目,在一年来的项目工作中,团队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作为高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历史风貌建筑除具备一般历史建筑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外,还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4]。保护校园老旧建筑的意义不仅是提升建筑的颜值,还要表达建筑的内涵。随着时间推移,校园古旧建筑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只有加强保护、修复及加建,才能在承载历史的同时,更科学、更合理地延续现在以至将来,这是建筑领域恒久的课题[11]。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墙体校园
昆明理工大学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