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攀 李川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统计,人类获取的信息中有83%来源于视觉信息;空间中最直观的感受主要是来自空间的颜色、质感、肌理等。文章以现代陈列空间所运用的传统建筑材料作为切入点,探究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陈列空间设计中所具有的冷暖感。通过使用不同传统建筑材料进行搭配,在同一个空间内创造出不同冷暖空间,用这些冷暖空间来划分不同的空间功能区。人身处不同的冷暖空间内有明显不同的心理变化与感受,传统建筑材料的质地、色彩、肌理形成特定的空间氛围与质感,时刻影响人的内心变化。
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空间的融合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延续当地文化记忆,保留当地场所精神,更直观地感受传统建筑中所具有的历史温度[1]。针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冲突,探索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如将传统建筑材料融入现代陈列空间,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思考空间色彩、空间材料的表达以及整体空间的氛围感等。设计美学中的材料美是指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颜色、质地、肌理、结构等属性所呈现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表现为自然材质具备的原始、天然、朴素之美,也可以是人造材质的细腻、光滑、富有创造性的美感。传统建筑材料在设计美学中体现的材料美通过不断传承与发展,成为一种历久弥新的美学风格,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注入历史感知与人文情怀,使建筑空间具有文化记忆与传承意义,其中空间材料选择是商品陈列空间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文章主要探析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陈列空间中所具有的冷暖感,以湖南地区茶颜悦色奶茶概念店为例进行分析,着重调研与分析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质地、肌理的运用,具有较大的调研意义。
随着社会对传统建筑文化逐渐重视,传统建筑材料被大量运用于现代建筑空间,而空间所具有的冷暖感主要通过建筑材料的颜色、质地、纹理等属性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体现,所产生的空间效果会通过视觉进行反馈,其中传统建筑材料的颜色搭配在陈列空间中更具有活力。色彩是构成设计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引起人的心理变化,这种色彩心理具有人文特征,且受到不同民族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影响,具有地域差异性[2]。
茶颜悦色概念店整体设计风格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通过传统建筑材料进行装饰设计,如建筑外立面由青砖、黑瓦等组成,同时用黄色木门与木窗进行点缀,整体建筑颜色偏暖黄色系(图1—2),通过不同颜色配搭与材料拼接,能够给顾客带来特有的吸引力。
图1 “活字印刷”概念店。
图2 “旧城老口子”概念店。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有土、木、石、瓦等,每种材料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涵[3],笔者通过对茶颜悦色概念店中运用的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实地调研并整理分析(图3),分析得出木材、石材是茶颜悦色概念店的主导材料(图4),主要表现在门头设计、室内吊顶设计等,木材在运用中大多以黄色系为主,通过后期人为加工形成橙黄、土黄、褐色等;青砖、石瓦等颜色为青灰色,不同种类的材料都带有自己最本质的色彩,同种材料通过加工最后形成一系列新的色彩,不同颜色材料的选择搭配在视觉上能给予顾客不同的情绪变化与心理感受;颜色的分类在视觉上分为冷暖两大色系(图5),其中短波段的色彩使人产生冷清感,反之使人产生温和感。一般将黄、红色系称为暖色调,蓝、绿色系称为冷色调,其次不同明度、纯度的同种颜色在进行对比时也具有冷暖之分,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4]。
图3 茶颜悦色概念店传统建筑材料分析1。
图4 茶颜悦色概念店传统建筑材料分析2。
图5 冷暖色系分析。
上文提到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陈列空间运用中以木材与石材为主,两种材料的配搭在视觉上具有进退感。色彩的进退感主要取决于色彩色调、明度以及彩度,通过调节颜色的3 种属性进而营造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暖色使人感觉亲近,冷色让人具有后退感[5]。传统建筑材料暖色调主要为木制材料,传统建筑空间一般将木材应用于房屋结构构架、家具等,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暖黄色木材进行烘托;而冷色调材料主要为青石砖、灰瓦等,如空间的内外墙等。木材的主体色为黄色,相对于青石砖,黄色作为暖色更容易从空间中跳跃出来,具有前进感,黄色在明度上、纯度上都高于青灰色;而作为冷色调的青灰色在空间中被隐藏,具有后退感,这使得空间更有层次感,在视觉上更具有美感。
空间的尺度感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变化,在考虑空间整体效果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工作人员所处的空间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而长时间处于明度较低、视觉尺度狭小的空间内会让人产生疲劳、压抑感。在同一个空间中,采用两种冷暖色调不同的传统建筑材料进行搭配能够改变空间视觉尺度[6];视觉上暖色调空间尺度比冷色调空间尺度小;暖色相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膨胀感,物体在视觉上显得大,冷色相和明度低的色彩则具有收缩感,则物体显得小。因此暖色调空间在视觉上被放大,从而使得空间显得小巧温馨,冷色调空间则相反,这使得同一个空间中几个小空间之间更有关联性。例如茶颜悦色“旧城老口子”概念店的空间设计中运用了青石砖与黄土砖(图6—7),黄土砖构成的空间以暖色调为主,而青石砖所构成的空间相对于黄土墙空间来说属于冷色调。在青石砖构成的空间中能给人清冷的感觉,在视觉上整个空间具有纵深感,而黄土墙构成的空间让人感觉朴实、温暖,整个空间具有膨胀感,在视觉上显得较小,两个空间的搭配让整体空间效果更具有层次感、更协调。
图6 室内效果图1。
图7 室内效果图2。
设计美学中,材料质地美是材料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的视觉与触觉体验,使建筑更加具有表现力与个性。传统建筑材料的质地也是陈列空间设计中重要的一个属性。材料的质地一般需要人的触觉感受,人的触觉将对材料的感受反馈给人的大脑,形成一种记忆,当再一次看到这种材料,人会本能地记忆起这种材料的质地,在视觉中产生冷暖感。这种冷暖感区别于颜色的冷暖,材料颜色的冷暖是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材料质地的冷暖首先通过触觉在大脑形成一种有效记忆,再通过视觉刺激,将大脑对这种材料质地的记忆激发出来,而形成后续的冷暖感受,如传统建筑材料中木材、石材等材料质地通常在人的大脑中已具备这种有效记忆。在空间设计中,传统建筑材料所具有的冷暖感会直接通过人的视觉感受出来。
空间设计中不同的建筑装饰材料通过自身质地在触觉上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与情绪变化,主要分为天然质地材料与人工质地材料,而传统建筑材料多为天然质感[7]。不同的材料质地在触觉感受中具有冷暖之分。如传统建筑材料中的木材与石材,人为加工木材的质地在触觉感受上较为光滑、温暖,在软硬上木材比石砖柔软;而石材在触觉上主要有坚硬、冰冷、沉重等特点,木材与石材在触觉上形成冷暖刺激并产生视觉上的冷暖感。例如茶颜悦色“咫尺山林”概念店中的庭院设计(图8),此概念店原为长沙苏州会馆与鸿记钱庄,由于长沙苏州会馆与鸿记钱庄在异地重建的背景下得到了结合,在一街之隔的地段重建,整体建筑在重建时,尊重原来的传统建筑材料,延续了传统的木石结构,建筑整体布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庭院区域主要为概念店的休息区,且材料主要以石材、青石砖为主,人在庭院中休息所接触的桌凳都是以石材为主,在触觉上能感受到大理石冰冷的质感,所营造的空间在视觉上具有幽静、冷清之感;而商品陈列区以木材为主导材料,加以棉织品等软装搭配,人在挑选商品的同时与空间中的木材等材料接触,能产生一种温润、柔软感,空间整体具有温暖的氛围,同时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整个空间以“庭院—室内—庭院”的形式搭配(图9),形成了冷—暖—冷的节奏感,使整体空间冷暖平衡。
图8 庭院休息区。
图9 “ 咫尺山林”概念店一层平面分析图。
图10 “别有洞天”概念店。
图11 “旧城老口子”概念店。
当今公共空间设计主要目光都集中在功能性上,却忽视传统建筑材料细节中所具有的美感。设计美学中提到肌理美是材料美的重要部分,肌理的概念是指建筑材料物体在表面上具有的纹理结构,包括材料表面的高低错落、粗糙程度等。而传统建筑材料的肌理是传统建筑材料依托一定的建造方法与技术手段所形成的物体表面的视觉特征与触觉特征,同种材料能够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与表现形式[8]。肌理依托材料而产生,相同质感的材料经过人为加工产生新的纹理,在空间设计中,不同肌理的材料组合搭配在空间设计中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与情感变化。同样在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同种材料通过不同加工形成的肌理效果在视觉和触觉上会有明显的区别,两者在同一空间更有冷暖之分。如人工肌理与天然肌理的对比,茶颜悦色的部分概念店在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时,建筑的外表与室内都运用了天然粗犷的石材,表面纹理较为粗犷,加上灯光的烘托,在视觉与心理上产生一种含蓄、沉稳以及温暖感。采用天然的木材肌理同样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近感,但采用人工雕琢打磨的金属或石材等肌理则具有冷淡的感觉。
传统建筑材料的肌理有它自身的艺术冲击力和文化记忆,是时间在材料表面的刻印,所创造的空间在时间维度具有生机,富有归属感[9]。对同一种石材而言,一种保留原有朴素、粗狂自然的肌理,另一种通过人为加工使石材表面光滑,两种不同肌理的石材所营造的空间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冷暖之分。由于在同一空间中粗糙的石头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在其表面会扩散反射,使得空间整体的光照与色彩整体偏暗,给人朴实与深沉的感觉,空间氛围在视觉上传达了一种自然与朴素感。光滑的纹理反射更多的光,所以在视觉和感觉上更清冷和平静,空间整体给人现代、优雅感[10]。以茶颜悦色概念店“别有洞天”与“旧城老口子”的空间设计为例(图9—10),“别有洞天”概念店整体在墙面、吊顶采用凹凸不平的天然石材肌理,还原了石材造型各异的特点,在视觉上整个空间比较粗犷,空间在灯光烘托下,在视觉感受上具有厚重感;“旧城老口子”概念店整体墙面采用规整光滑的石砖,与“别有洞天”概念店的粗糙感相比,“旧城老口子”概念店整体较为光滑平整,空间的尺度更为宽敞、空旷,灯光在墙表面易形成反光,所形成的空间在视觉上更具有冷感。
传统材料的肌理是通过视觉与触觉进行感受,视觉感受依靠经验性,而触觉感受更具有真实性。前文提到人长期与建筑材料接触,在材料质地上早已通过视觉等感官形成一种“有效记忆”,在材料肌理上同样如此。但视觉感受上会受到材料本身色彩、纹理等影响而产生视错觉,如将木纹、木材颜色等通过工艺印在其他材料表面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触觉是人的肌肤触碰到材料肌理后所具有的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的感受,更具有真实感。生理感受是人的肌肤在触碰材料表面时所产生的知觉,而心理感受是在生理感受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心情感变化。不同的建筑材料所具有的肌理效果通过触觉感受能够形成冷暖感。传统建筑材料的肌理是表达空间情感的媒介,空间对人产生的情感变化是由肌理表达出来[11],如茶颜悦色概念店“活字印刷”室内休息空间设计,休息区的座位由石砖、木板、棉布坐垫组成(图12),3 种材料在触觉上相互形成对比,3 种材料表面在视觉上都较为平整。但在触觉上,石砖、木板给人的肌肤带来粗糙、坚硬、冰冷的感觉,而棉布坐垫则给肌肤一种柔暖、温暖之感,这种冷暖触感逐渐形成心理的冷暖情感,进而在空间中人会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本能地选择肌理温暖、柔和的材料。
图12 “别有洞天”概念店。
传统建筑材料逐渐应用于现代建筑空间中,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进程所产生的一系列冲突,同时将中国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融入信息化发展的城市之中,也是一种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保护。
传统建筑材料的颜色、质地、肌理这3 个属性在现代陈列空间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文章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分析传统建筑材料的这3 个属性,材料美的运用能够激发人的感官体验与情感共鸣,实现建筑美学与功能需求的有机融合,在视觉、触觉、心理感受上也能产生冷暖区分,营造的空间氛围甚至能影响人的情绪。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通过给人视觉刺激,在色彩的明度、纯度的影响下,使得材料本身与材料构成的空间具有冷暖感,这种冷暖感可以作用在不同的现代建筑空间之中,在视觉上改变空间的尺度感、进退感等。人对传统建筑材料质地感受主要以触觉为主、视觉为辅,不同材料质地通过本身软硬、轻重、厚薄等而具有冷暖感,使空间更具有层次感。传统建筑材料的肌理在自身所具有的纹理与结构的基础上,也是通过刺激人的视觉与触觉进而在内心形成一种冷暖情感。如茶颜悦色的概念店,整个室内设计在融入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在视觉、触觉与心理感受上也形成一种自己的特色,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