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义,程 洁,王雷生,张玉飞,谷 雨,毛 丹,田元生
(1.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4;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导致马尾神经受压所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为最常见因素,也是椎间盘突出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下肢运动无力、鞍区感觉障碍和内脏功能丧失,功能恢复较差[1-2]。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常于早期采用手术治疗缓解椎间盘髓核突入椎管对马尾神经的物理压迫,但对于马尾神经损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手术并不能修复损伤后的马尾神经[2-3]。中医药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马尾神经损伤的恢复具有一定作用[4]。环中上穴为毕福高教授的经验穴,毕老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环中上穴对于腰部疾病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生物蛋白线埋入体内,通过蛋白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的过程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相较于针刺疗法,该疗法具有疗效持久、治疗次数少、患者痛苦少的优势。2019年10月—2020年11月,笔者采用环中上穴埋线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马尾综合征2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马尾综合征患者40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1~60岁,平均 (52.19±6.37)岁;马尾综合征病程1~28个月,平均 (12.24±3.56)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全椎板切除术后6例,半椎板切除术后12例,扩大椎板开窗术2例。对照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 (53.49±9.05)岁;马尾综合征病程3~22个月,平均 (11.53±3.2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全椎板切除术后5例,半椎板切除术后13例,扩大椎板开窗术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参考手册》[5]中马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表现为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马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不完全性损伤者表现为上述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部分丧失。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相关诊断标准,辨证为肝肾亏虚偏阳虚证。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冰凉,或伴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脉:舌质淡,脉沉细。
①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马尾神经受压迫的患者;③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单纯椎管变形,无神经症状者;②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及其他并发症者;③无法配合治疗者;④非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马尾综合征者。
①配合度差,无法完成治疗者;②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者;③因其他情况而被迫中断本次研究者。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由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20143107,0.5 mg/片),0.5 mg/次,3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疗法,取穴:环中上穴(尾骨尖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上2寸外上0.5寸处)、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俯卧位,用医用记号笔在环中上穴、肾俞穴进行标记;消毒皮肤,用无菌镊子将长度1 cm的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置入针管,左手固定穴位局部皮肤,右手持埋线针用田氏悬腕进针法(包括“一定”“二旋”“三直刺”“四入穴”4个步骤)将针刺入肌肉层,在患者吸气时快速进针,行呼吸补泻法,使针感沿患肢下传,以针感过膝为宜;有针感后推针芯,将胶原蛋白线埋植在穴位处,在患者呼气时拔出埋线针,持无菌纱布按压片刻,在针孔处贴上医用输液贴。1次/周。嘱患者在治疗后48 h内保持埋线处的卫生;清淡饮食,禁食海鲜、牛羊肉等;如有感染,及时就医。
两组均治疗8周判定疗效。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7]评估马鞍区麻木程度。0分:无麻木感。2分:轻度(自觉麻木,触之有感觉)。4分:中度(自觉麻木,触之感觉减退)。6分:重度(自觉麻木,触之无感觉)。评分越高表明麻木程度越严重。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评价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8]。该量表包括10个选项,每个选项计0~5分。计算公式为(实际得分/5×回答问题数)×100%。0~20%提示轻度功能障碍;21%~40%提示中度功能障碍;41%~60%提示重度功能障碍;61%~80%提示极重度功能障碍;81%~100%提示完全功能障碍或详细检查受试对象有无夸大症状。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相关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腰骶部疼痛、马鞍区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下肢运动功能和大小便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腰骶部疼痛、马鞍区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不受影响。有效:腰骶部疼痛、马鞍区麻木等症状有所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大小便功能有所好转,工作及生活不受影响。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患者疗效对比 例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NR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NR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对比 分,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ODI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OD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ODI对比
马尾综合征病及马尾部腰骶神经根,神经根损伤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常导致下肢瘫痪、马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或者性功能障碍等。中医临床常采用中药、针刀、针药结合、中医综合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9-10]。西医临床治疗马尾综合征所致麻木一般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单一,对于马尾神经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主要采用膀胱造瘘、留置导尿管、抗炎类药物等方法治疗,但对于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不明显,且长期服用药物容易造成胃肠道不良反应,导尿管及局部造瘘也容易发生感染等[11]。
环中上穴为毕福高教授临床常用经验穴。该穴深部为坐骨神经干及臀下神经,对其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易获得针感,传导针感以“气至病所”,激发神经冲动传导,促进神经功能逐步恢复[12-13]。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为肾之背俞穴,浅层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丰富的局部神经末梢。穴位埋线疗法是从针刺疗法发展而来的一种复合性的治疗方法[14]。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对穴位的长效刺激,可以明显减轻或者缓解疼痛[15]。现代科学研究[16]发现,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滋养脏腑,调节阴阳不足,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现代医学认为,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可缓慢吸收羊肠线的分解对局部经络、穴位起到长效刺激作用,并且对局部软组织、神经、免疫等中枢系统起到综合调理作用[17]。刘征等[18]发现,通过特定穴位埋线疗法可以间接提高脑源性神经因子的水平以达到减缓海马CAI区神经元丢失,从而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可吸收蛋白线埋植于穴位后可引起各种免疫反应,蛋白线分解后产生多肽及氨基酸等,吸收后又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19],促进组织修复,可持久对穴位产生刺激。穴位埋线疗法产生的良性刺激可以调节脏腑机能,传导至大脑皮层能加强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协同作用保持机体内整体环境趋于平衡[20]。
马尾神经受到压迫损害导致神经元的凋亡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局部神经根因缺乏有效的神经束膜屏障功能,故而易受到周围局部因素变化的影响[2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NRS评分和OD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佐证了穴位埋线疗法能够改善微血管循环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炎症介质吸收,进而达到减轻马鞍区麻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马鞍区麻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安全简便,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