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理念下的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2023-11-19 18:16赵鹏飞黄莹莹李博宇
设计 2023年19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尺度社区

赵鹏飞 黄莹莹 李博宇

摘要:为儿童设计安全且具有趣味性的活动空间,在满足儿童需求的同时,满足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研究儿童的活动特征,对空间的环境、尺度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首先针对儿童友好视角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价值取向和设计目标进行定义,再从微观角度闡述儿童友好视角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应呈现的效果。提出基于儿童友好视角下的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创造更加符合儿童友好理念的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

关键词:儿童友好理念 社区 活动空间 设计原则 尺度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9-0136-04

Abstract:Design safe and interesting activity space for children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 and meet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By studying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the environment and scale of the space are analyzed.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design objectives of the community outdoor activity space are defined,and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the effect of the community outdoor activity space should be presented.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outdoor children activity space in community based on child-friendly perspective are proposed.Create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ild-friendly concept of community outdoor childrens activity space.

Keywords:Child-friendly concept Community Activity space Design principle Scale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愈发突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切入视角对城市的空间环境设计做出研究。与同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相比,我国在针对儿童群体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研究仍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对儿童群体在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层面的研究仍有待完善。基于实际案例对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策略相对欠缺,因此文章尝试从儿童友好的视角出发,探讨儿童友好视角下的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为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提供新视角。

一、背景

(一)儿童与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联系

儿童的健康发展与城市的持续发展之间息息相关,让儿童在社会发展中能够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和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但在现今快速城市化推进的过程当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被大幅压缩而引起儿童户外活动的锐减,出现了一系列儿童健康的问题如肥胖率的上升、近视率的增加以及心理方面出现的障碍,这一系列儿童健康问题的出现,都显示出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对儿童问题的忽视以及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出于对儿童的关照,将许多站在成人角度设计的场所转换为站在儿童角度设计的活动空间迫在眉睫。

1978年,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城镇化开始全面推进。在建设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公共空间与社区进行更新,这就导致公共育儿空间的缩减;其次,随着高层住宅区的大范围普及,原本亲近的邻里关系疏远,街道的公共关注度和监管力度下降,导致儿童的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儿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儿童友好空间”的理念纳入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的发展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社会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关注上升(三胎政策)

根据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0—14岁上升1.3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根据这个数据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新生儿的人口数据有所提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有所加深,从挑战层面来看,老龄化加剧的情况将会引起劳动力的下降,家庭的养老负担加剧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与老龄化不能相适应的现象。由于这一情况的出现导致家庭的负担加剧,且受到新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步入职场,这就导致了双职工父母的出现,在这一情况下,老人们又开始需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但是由于老人们对孩子的溺爱,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城镇化的普及,也导致越来越多城市儿童的出现,不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及社区空间使得育儿压力加重,这就导致急需社会层面的公共育儿的资源的完善。

其次,由于人口的组成模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为避免将来一长段时间所要面临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国家于2021年提出的“三胎政策”也在一些层面上,迫使社会层面需要对这一现象做出调整和完善,为三孩政策提供更好的社会基础,来确保实现人口的正向增长。

二、儿童友好空间理论概述

1992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儿童友好型”概念,认为应把少年儿童的需求和权利放到城市规划政策的中心地位,为满足儿童的福利,通过完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实现儿童在 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和经济上的需求和权利,旨在通过这些玩耍活动促进儿童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儿童友好”是为了倡导全世界都应该去重视儿童生活的城市和环境,并且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来保障儿童的社会中的权益。2018年CFC(Child Friendly City Initiative,CFCI)官网针对这一理念进行了调整,认为在这一基础上,儿童友好还应该包括有干净安全的居住环境、可使用的绿色空间、具有娱乐玩耍的场地等。儿童友好空间对于儿童来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活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不仅需要满足孩子们对玩耍、安全、舒适的需求,还应该对儿童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进程

国际学术界对儿童友好这一理念较早就做出了反应,如表1,在1994年就提出了应该建造适宜儿童居住的城市空间。美国学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提出,儿童性格的培养与户外活动有密切的聯系,以此提出了儿童友好空间应该包含场地以及规模的环境设计要素。其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主要从儿童参与、活动空间以及灾后教育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归属感、参与感以及抗灾能力儿童作为将来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顶梁柱,儿童的健康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友好城市已经拥有超过400个,然而亚洲范围内拥有儿童友好城市的却仅仅只有位于菲律宾的马尼拉。

国内与儿童友好空间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中国于1950年代开始起步,198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和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将儿童画、问卷等方式运用于调研儿童成长与高层住宅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第二阶段直至二十一世纪开始有西方国家等关于儿童友好理论及相关研究传入国内,才开始正式开展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及儿童友好理论的系统研究。

中国作为《儿童权利缔约》的制定国之一,先后发布了3个重要发展纲要,在针对儿童的学习教育、保护以及健康医疗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实际性的努力,但在为提供相关儿童服务条例及儿童友好空间的建立上仍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公共空间中为儿童提供的空间以及配套服务设施仍旧无法跟上政策的脚步,仍旧需要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及社区的建设。

四、儿童友好理念下的社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一)空间儿童设备的多样性欠缺

现存的社区除了儿童活动空间的缺乏和零散外,其现有的绿化空间主要以运动健身设施和休闲设施例如长椅和廊道作为主要的输出设备,良好的适应儿童的活动器材和活动设施的安置明显不足以应对现有的社区儿童数量,已设置的设备也存在设备老化,且缺乏日常的维护,导致许多设施设置了却无法得到良好的应用。并且在社区中设置的儿童活动设备大部分都是市场上已有的老旧传统的活动设施类型,分类单一,缺乏新意,并没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这种儿童设施的安置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实现了对儿童活动场地的设置,但是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辅助功能。

(二)空间缺乏安全性

社区中的儿童空间问题除了设计和安置的问题之外,由于社区中的儿童的年龄原因,其自身存在的对安全的忽视,许多儿童活动的自发性也会导致社区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许多小区建筑存在较为久远的建造历史,建筑外墙面的墙皮出现脱落的现象,且许多老旧社区的空间有限,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距离较为狭窄,这就容易引发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墙皮掉落砸伤行人的危险,其次由于社区内部对于交通路线的规划问题,就容易出现行人和车辆混行的情况,尤其是成长时期的儿童对于安全的意识不强,且活泼好动,在混杂的社区公共空间中嬉笑打闹,横穿马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儿童的安全保障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其次,老旧的儿童游乐设施,也容易在儿童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损坏等意外事故导致儿童在游玩过程中受伤。安全保障的问题限制了社区公共空间对儿童游乐活动的发展,也不利于社区的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

(三)空间划分缺少连续性和整体性

我国现存社区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最大的问题是对儿童群体的忽视,设计未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导致许多的设置和设施大多不适用于儿童。大部分的社区虽然占地面积不小,但是社区内部的空间划分存在比较杂乱的问题,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的压缩程度也比较高,且在数量分布上也有明显不足的现象,儿童活动的场地主要是零散地安置在社区的各个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分布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散乱性。社区中虽然也配置有相对应的教育场所,但只有个别的场所周围会设置儿童的活动空间,由于商业社区的发展和规划,在社区建设的初期为儿童预留的活动空间就是有限的,因此在后期对儿童活动空间多样性和安全性的改造和建设中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其场地与社区的环境也无法形成连接,这就导致儿童与社区的空间存在相互独立,不能为儿童带来归属感和熟悉感,其次分散的儿童活动空间也导致儿童不能在社区中获得有联系性生活的成长这一情况也影响了社区的活力发展,使得社区发展和儿童成长出现脱节的情况。

五、案例分析

(一)圣安东尼奥学校游乐场

该项目的设计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建筑主体外立面的翻新,户外游乐场以及室内游乐场/回廊,见图1。三项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简单几何体图形的联系,通过利用儿童易懂的几何元素将空间的形态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

外立面的设计主要是希望能够将不同形状体态的建筑体联系起来,在设计中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装饰,改为更加整体统一的白墙,在墙面上通过设置窗户,在获得良好采光的同时,也与外界的街道形成了联系。

户外游乐场的设计理念是将户外游乐空间与校外环境进行联系,同时在游乐场中打开一扇通往校外的窗户,便于行人的观察和进入,除此之外的空间进行围合,不仅使得建筑整体显得统一有序,也保证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可通性和融合性。

回廊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将中庭和两条回廊之间的高低差进行衔接的同时打造一个半透明的空间,增加回廊和中庭的采光,另一方面是为了中庭的区域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增加中庭和回廊的功能性和价值性。在中庭顶盖的设置上采用了透明的材料,使得整体的造型看起来更加协调,增加了空间的采光性能,并且使得这一空间即便在雨天也能得到良好的使用。除此之外,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高度40厘米的木质平台,并在平台中加入凹陷的设计,使得儿童在游玩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性。

该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主要就是将封闭式的学校空间与外界的空间进行一个有机地联系,在保证学校游乐场的整体统一下,也使得学校的空间与周边的环境有一个沟通的通道。儿童作为该空间的主要使用对象,通过设施设置和环境布置,不仅满足了儿童游玩的身心需求,也使得儿童在学校中也能与校外的环境形成联系。

(二)吉布提儿童村

在非洲流传着一句话“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斯基提出“每个人类童年生活时的环境给其留下的记忆,对其日后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为应召国际紧急救援儿童村组织的请求,设计团队针对吉布提当地极端干旱的天气环境、严重匮乏的环境资源和当地特有的游牧传统进行了儿童村的设计,见图2。在儿童村的设计中共包含15个居民住宅,各个居民住宅虽然规划相同,但是外形设计各有不同,住宅与住宅之间距离相近,不仅能够提供遮阳的功能,并且拉近了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并且由于初衷是为了儿童设计的村落,在道路的设置上也充分地对儿童的安全保障进行了考虑,确保街道和广场提供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游玩。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设计也确保了一定的界限性,既满足了居民正常的室外活动也保证了独立的私人空间不被打扰。最后是对村庄进行绿化植被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村落的美观需求,通过大人和儿童对绿化植被共同的照顾和维护,既满足了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也让儿童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各种植物的不同。

吉布提儿童村的设计根据当地特殊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在气候恶劣的沙漠环境中,满足游牧民族在开放空间活动的需求,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中,禁止车辆的进入,并在入口处设置了小型的停车场,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儿童在村落内游玩的安全保障。

六、儿童友好户外空间设计策略

根据对现存社区儿童空间的调研了解可以得知,儿童友好空间需要多样性、安全性且连续性和整体的室外环境,在当今逐渐高楼化的社区中,如何将紧缺有限的社区公共空间资源进行儿童友好型改造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社区的公共空间需要同时兼顾成人与儿童的共同生活,在这一社区改造中既要通过提升空间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来满足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也需要通过对安全性的保障使父母能够放心让儿童独自在社区中接受独立活动。

(一)提升儿童友好空间的多样性

在针对儿童友好型社区改造中最重要的是增加空间的活力和趣味,为满足儿童的日常使用,需要对空间的多样性进行提升,根据前期调研发现,现存的社区空间虽然有为儿童打造的一些設施和空地,但大多千篇一律,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行为特征,如表2,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1)打造微空间公园,对社区中的空闲场地进行利用,作为街道、商铺的延伸利用,增加社区活力性的同时将场地最大化利用,在微空间公园中对座椅、路标、路灯等设施进行同类型设计改造,进一步打造成更适合儿童活动的空间,通过一体化的设计改造,不仅有利于增强儿童对这一空间的兴趣,更能为儿童形成归属感和熟悉感。

(2)空间设施的优化与组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设施的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可以发现当前社区内所安置的儿童游乐设施种类较为单一,且具有普适性,因此在社区改造中可以针对此情况,对设施的形式和类别进行丰富,通过不同材料和颜色的运用,并且可以将儿童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能力纳入设施设置的考虑,例如加入一些可以移动或组合的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儿童使用的需求和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儿童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兴趣。

(3)增加街道特色建设,首先,在社区公共空间中设置一些造型奇特、色彩鲜明的设施,并且通过对居住区建筑外立面的丰富,让儿童在不同的街道空间中获得多样的感受,其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根据社区当地的特色活动,进行艺术活动,如彩绘、手工及其他种类的活动,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活化当地特色风情的同时,也能增强社区活力,进而使得社区与儿童能共同得到发展。

(4)合理分配空间功能区域,着重空间的“动静”区划分,避免在空间中只出现单一使用功能的区域,在满足儿童“动静”两种状态下的使用需求外,也能为其他年龄段的住户提供可陪同且舒适的空间。优化空间区域的使用率。

(三)儿童友好空间的安全性提升

社区作为一个居住的集合场地,其沿街围墙以及绿地围绕所成的半封闭街区,在某些程度上也使得社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其次,社区作为成人和儿童共同生活的区域,在交通线路及一些视线盲区及活动设施设置的区域,对于儿童来说,无形中也增加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现象,在建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中可以做出以下几点改造:

(1)提升社区内部与外部连接的安全性,社区内设置的绿地场地的开口应该向主要住宅区开放,在道路与社区外部空间的连接部分应当设置有相对开阔但提供充足隔离管理能力的门阀,使得社区和社区外的空间有一定的界限感,阻止某些有非法入侵或有非分之想的人员进入,因为儿童在对于自身安全保护的概念还未完善,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儿童在社区内玩耍时不受到外界侵入者的伤害。

(2)优化社区步行流线与停车网络,社区里设置的交通路线,虽然对车流量拥挤形成了改善,但是在某一程度上也压缩了行人的通道,使得行人在穿越马路上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儿童来说,儿童在社区中游玩时,很容易因为玩得尽兴而出现横穿马路,在马路上打闹的情况,因此在交通路线的设置上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及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划分,增加路障的设施,防止儿童由于不慎发生交通意外。其次针对社区内违章停车,随意停车等情况进行改造,通过划分停车区域实现社区停车网络的优化,为儿童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促进儿童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加儿童在社区公共空间活动的体验感。

(3)进行安全的设施安置,在场地安置活动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性,在划分区域时应当尽量远离机动车道,在机动车道与儿童活动空间连接部分可以通过设置绿化带或具有特色的矮墙,防止儿童打闹时误闯行车道;其次在设施的采用上,要尽量采用安全、环保的材料,避免采用一些玻璃材质、尖角材质的设施,且设施的安置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尺寸进行设置,不要采用过高、过窄的设施,对潜在的危险能够明确地辨别及规避,防止儿童在游乐过程中受到伤害。

(4)打造儿童安全活动区,通过相关儿童活动空间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儿童的活动范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扩大,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活动区范围进行划分,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丰富的活动体验。结合社区的自然环境和场地环境,通过营造安全、便捷、高质量的活动空间,满足儿童活动的需求,其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友好空间的划分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针对儿童友好视角下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重视儿童需求的活动空间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设计策略主要从儿童活动的类型,以及活动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儿童活动需求,这一策略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空间区域进行划分,而是通过对空间连续整体的划分,保证各个区域中的设施和功能能够促进儿童的活动,对儿童活动起到了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促使儿童在该室外活动空间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游玩体验,进而实现儿童友好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

(1)儿童活动空间的合理分布,首先选择儿童活动空间的场地需要具有独立性和合适性,与社区的交通流线具有一定的隔离性,防止儿童的活动场地受到影响。其次,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可以在对他们的活动场所进行适当的分隔,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宜他们生理及心理的设施。最后根据儿童使用设施的频率和人流量,对活动空间进行分散布置,避免某一设施场地由于使用人数过多出现拥挤或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

(2)优化儿童步行空间,连续、安全的步行空间对于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儿童步行空间,通过利用儿童的通行特征,将学校、公园、设施场地等各种空间进行串联,将社区内部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联系,形成线性流通的步行空间,其次通过无障碍设计,在儿童经常出现的活动节点空间设置緩冲带或提示牌限制车辆的速度,也可以在儿童步行路线上设置具有引导性的标识系统,添加有趣味性的标识,为儿童提供连续、安全的步行空间的同时,也能创造儿童的社区记忆。

(3)微缩化儿童活动空间,根据已有社区状况的分析,社区的闲置空地以及分散的休憩空间进行空间网络的整合和重新分类规划,使儿童在社区中能获得连续性及整体性的游玩体验,其中将整合后的活动空间大致分为4种类型,见图3。对空间改造过程中要利用儿童人体工程学对儿童的身体尺寸和生理尺寸进行考量,针对现有社区空间剩余有限的情况来看,适当微缩化空间场所会成为更适合这个时代也更适合儿童的一种手段,也能为儿童打造出更为整体的活动空间,利用覆盖性的空间和建筑后撤形成的灰空间为空间提供变化性,通过儿童的想象力和自发性在小尺度空间中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结语

儿童友好空间作为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空间,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通过对儿童友好空间进行研究发现:首先是环境设计上我们应该从舒适度、美观性和艺术效果来考虑。其次是色彩搭配方面我认为应做到以人为本原则为主导为辅色相组合为宜;同时也可以通过儿童互动体验的方式去营造和谐氛围等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其更加完善,从而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儿童友好空间的设计不仅要从视觉上给儿童带来感官体验,更应该通过艺术表现来让他们获得情感共鸣。最后是在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方面我们应做到合理化、人性化。儿童友好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给儿童提供安全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愉悦体验,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儿童友好空间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在游戏中的娱乐和交往需求,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情感上、心理层面方面,以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冠兰;周晨;欧阳丽等.浅析“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规划与设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5

[2]张谊.国外城市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研究述评[J].国际城市规划,2011,(04):47-55.

[3]谭玛丽,周方诚.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设计与研究[J]. 中国园林,2008(09):43-48.

[4]姚瑶,申世广.基于儿童行为特性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14):138-141.

[5]欧伯雷瑟·芬柯.吴玮琼,译.活动场地:城市–设计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J].中国园林,2008,1.

[6]王秋菊.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肇庆市城区为例[J].设计,2022,35(10):74-76.

[7]黄克华.儿童公园景观分区与空间序列研究[J].设计,2020,33(07):51-53.

[8]关怀.中外住宅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对比与思考[J].设计,2017,No.256(01):152-153.

[9]刘家兴,朱琳.基于儿童活动规律和认知特征的科普展示空间设计[J].设计,2017,277(22):136-138.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尺度社区
社区大作战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宇宙的尺度
9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