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的“95后考古网红”

2023-11-19 19:59周晓晓
青年文摘 2023年2期
关键词:祭祀坑器物考古

周晓晓

近期热播的文化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第一站,深入三星堆“探秘”,节目里站在陈坤旁边讲解的,是一位“95后”,也是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的发掘负责人,被网友亲切地唤为“挖土担当”,他叫许丹阳。八年来,由懵懂小白到业内红人,身为三星堆第三代考古工作者,许丹阳是考古由冷门到热门这列过山车的乘客之一。以下是他的自述。

考古有趣又赚钱?

高考时,我是洛阳市文科第二名,能进北大,但能选择的专业不多。我选考古专业,也有点稀里糊涂。当时学校老师告诉我,考古有意思,而且能挣钱,现在看来好像说对了一半。确实考古能有机会到处看看,但挣不了什么钱。

刚入北大考古系时,我也没觉得好玩。考古是个很严谨的学科,有很多基础知识要掌握,很多理论方法要学习。尤其大一时,我有很多迷茫和困惑,一度怀疑到底学考古是干啥用的。但也有我感觉好玩的课程,比如,动物考古、人体骨骼学。我们拿着古代的标本一块块地辨认,就像做游戏。哪个是羊的牙齿,哪个是鹿的牙齿,还有牛、猪、鸡等动物的骨骼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都要去掌握。我们用到的标本是老师们实地挖掘出来的,是几千年前留下来的实物。

不过考古最核心的还是田野考古学。大三、大四参与了考古实习,我才逐渐感受到其中好玩的地方。很多历史问题从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但可以通过考古从地下找答案。

大三上半年整个学期,我们真正参与到田野发掘中,当时去了河南周口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老乡家租的房子,老师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几个月,这种亲密关系是在学校里没有的。

当时老师说,田野實习是一个分水岭,觉得自己能不能干,实习完差不多就可以确定了。我们那一届,大概一半的同学改行了。

考古挖掘就像开大型盲盒

2018年,我在三星堆实习。毕业时这边要人,我也喜欢成都的环境,就过来了。很巧的是,从2019年12月开始,几个新的祭祀坑全部被发现,开始着手发掘,我正好来到这,就直接参与进来了。

成了三星堆的一分子后,参与相关工作就成了应有之义。我们研究所能够开展野外发掘的只有五六个人,同时发现六个坑,需要每个坑都有现场负责人进行统筹。雷雨老师和冉宏林是总领队,顾不上四号坑,就让我这个剩下的唯一的男生来了。

对于做“坑长”,我最初有点忐忑和担心。我们建立了远程控制系统,院领导可以随时观看我们的工作状态,当时压力很大。后来有很多慕名前来的媒体、专家、学者,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就习惯了。

考古发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就像开大型盲盒,真正把它完全发掘出来前,不好猜它里面到底有什么。

我们每天理论上工作八小时,上午下午各四小时。自己要准备一些小型的发掘、记录工具,比如,小手铲、刷子、竹签,还有一些包装工具如锡箔纸、保鲜膜、包装盒,记录工具如纸、笔、笔记本电脑等。

我们有分工,我负责挖土,一个同伴负责做记录,不仅要文字记录,有一些重要的、有特点的文物,还要随手画一些示意图。在土中找土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发掘的都是土遗址,当时的人类活动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我们要把脚下的这片土分出不同的层次:哪一层是早期堆积的,哪一层是晚期的,什么时候又挖了一个坑,要很细致地去找不同土层的特点,包括土质、土色和包含物。

整个考古发掘中,我最难忘的是在四号祭祀坑。前后一共十个多月,我们七个伙伴分工合作,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考古最开心的还是发现文物,但不一定是发现最重要的文物,比如,我第一次发现一个金器,第一次找到象牙……发掘中有很多细小的第一次,每一次新发现的体验都不一样。

有人说,三星堆遗址区的考古发掘代表了中国考古学的最前沿,我觉得就现场的布置发掘条件和多学科研究来说,应该是的。比如,我们这次利用3D打印技术来提取文物,要先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一个和文物一样的模型,然后根据文物的模型去做保护壳,用保护壳把文物保护起来,能让我们更好地提取文物,避免伤害。现场搭建了四个恒温恒湿的工作舱,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我们在舱内开展精细化工作,这也是创新。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如青铜面具、人头像、神树等,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古蜀国的文化和文明在历史上是别具一格的。我们读《山海经》,里面有扶桑树和若木,扶桑树上有十个太阳,鸟就是太阳的象征,这很贴合我们发现的青铜神树,所以我推测十日的神话可能最早就起源于古蜀国,然后才被写进《山海经》。

考古具有不可逆性

如果真正要报考和学习考古,甚至将来从事考古事业,我建议大家还是从基础做起,把基础打牢,不能只被一些重大发现和重要文物迷惑。中国地大物博,其实有很多重大的学术问题没有解决,有很多重要的遗址没有充分地发掘,学习考古还是很有前途的。

胡适先生说考古学必须有想象力,我很认同这句话。看到几个瓶瓶罐罐的器物,要把它们和人的行为联系起来,甚至把某些特殊的物品和当事人的思想联系起来,确实需要想象力,但不是空想,需要根据当事人留下来的线索去复原。

考古发掘有不可逆性,发掘过一次就不可能再重复挖第二次了,所以更要把每一项细节都做好。假如我在挖的过程中有疏忽,一些重要的特点、几个器物的摆放位置没记录、没拍照,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因为考古更重要的,并不是挖到这些东西,而是了解它的出土背景。当我们把它挖完之后,相当于整个背景就消失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么痛恨盗墓贼,即便我们追缴回盗走的器物,但墓葬结构是什么样,这些器物在墓葬中的位置是什么样的,我们都不知道了。

考古还需要不怕错的勇气或态度。随着新发现出现,之前提出的观点可能就错了,所以有老师会说,如果提出一个观点能保持十年,那就很不错了。能够根据当前的材料和状况提出观点,发现错了就及时改正,也很让人佩服。

(摘自“看天下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祭祀坑器物考古
黄帝故里遗址发现编钟祭祀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我在三星堆发掘现场
三星堆考古解谜
穿越三星堆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