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示:基于国奖作品的分析

2023-11-19 00:46孙江宏黄小龙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创大赛互联网+

孙江宏,宁 宇,黄小龙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0 引言

截至2023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双创大赛)已经举行八届,引起越来越多高等院校重视,被列为A类竞赛首位。除本身品牌效应外,该赛事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社会人才需求高度融合,是对高等院校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一场大阅兵,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对近10年知网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共得到421篇且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6年占比9.5%,2017—2018年占比19%,2019—2020年占比27.5%,2021—2022年占比28.5%,2023年截至3月底占比15%。从人才培养角度可将文献归类为: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如王小华等[1]从创业与就业能力两方面、李明霞等[2]从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齐松[3]从双创大赛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耿欣等[4]从培养学生内在创新动力方面、吴占涛等[5]同时从大学生团队与教师团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②教师能力培养提高,如许勋恩[6]从教师能力提升方面、韩晓昱[7]从指导教师能力构建方面进行了探讨;③学校培养体系与政策改革等,如杨硕等[8]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方面、于宝库[9]从工科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方面、孔令嫣等[10]从高校创新教育需要注意的要素方面、盛振文[11]从双创教育改革方面、郑侃[12]从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相比而言,学校双创培养体系与政策改革的文章最多。

但是这些文献较少分析双创大赛过程中的参赛要素及学生与教师的融合互动。本文拟针对这一情况,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国赛铜奖为例,采用案例剖析法,分析参赛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成败因素,以期为今后教师指导大学生双创大赛给予参考。

1 国赛获奖作品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双创大赛教师团队由机电工程学院、经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专业教师组成,相对稳定,于2008年开始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学生团队来自机械工程、机器人、工业设计、财务管理等专业。通过多年参赛实践,摸索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经验,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并于2019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在学校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下面结合2022年获奖作品“复合式割胶机器人”进行案例解析。

该项目于2018年开始培育,来自于国家智能农机装备重大专项“农特产品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中的子课题“天然橡胶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目的是响应国家关于“振兴新农村”的号召,面向海南等地橡胶树种植产业,解决胶工恶劣的工作条件,降低成本。团队连续4年参加科技创新比赛,进行四代固定式割胶机器人的设计更新,并在第五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复合式割胶机器人,获得国赛铜奖。图1为五代机器人的照片,表1为获奖情况以及比赛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人员组成。

表1 不同时间段参赛总结

图1 五代机器人

该项目时间跨度大,人员组成复杂,参赛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基本上反映了双创大赛的所有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从团队、技术、战略与企划、管理与沟通、投资人5个层面深入分析参赛过程中基本要素、问题与解决方式。

2 双创大赛要素剖析

2.1 团队层面:相对稳定

双创大赛需要团队作战,包括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

2.1.1 队员之间素质与理念必须相同

上下同欲者胜。无论教师团队还是学生团队,都必须拥有一致的创新理念和求胜信念,才能胜不骄败不馁,充满韧性。

2.1.2 学生团队:多个专业共同组成

项目开始阶段,以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为主,重点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为保证产品造型实现商品化,引入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为完成商业企划书和融资沟通,引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第五代移动机器人改进时,引进机器人专业学生。组成人员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辅,确保更新换代后技术的一致性与可靠性。这要求成员具有较好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团队核心成员,需要有高超的团队管理能力与技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并在未来分工协作、股权分配等方面有力打消投资人顾虑,即团队要具有全面、互补、引领的特点。

2.1.3 教师团队:校内教师团队+企业导师

校内教师团队由机电学院、经管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共同组成,重点进行技术性指导,企业导师做生产工艺标准化、融资合作等方面指导。笔者负责机电系统技术指导,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负责商业企划、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负责演讲训练、PPT制作等指导。各指导教师在比赛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从多所学校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团队都是自发组队形成的,今后需要学校层面加以政策引导,形成长期稳定的团队。

2.2 技术层面:突出原创性与商品化

2.2.1 创意要新

原创技术是比赛获奖的前提条件,甚至为保证行业领先还需要跨代发展,保证市场持久占有率。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创意,无经验限制。

天然橡胶割胶机器人是笔者在参加智能农机装备重大专项中发掘的选题,创意之初充分考虑到技术领先性。随后对标市场已有产品,实现了基本功能和控制精度突破。学生在设计阶段缺乏经验,对先进指标等没有深刻体会,故教师在此阶段起主要作用。随着产品从第二代开始定型,改进工作由学生团队为主,教师团队为辅。尤其在前四代固定式割胶机器人无法满足投资人低成本要求情况下,学生提出原创性思想,集成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机器人优点开发第五代复合式割胶机器人,实现了技术全新跨越,也间接保证未来市场垄断,得到投资人与企业的认可。

2.2.2 产品的商品化处理

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在原型机实现所需功能后,必须进行产品化处理。相比学校环境,企业导师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故在前四代固定式割胶机器人研发中,邀请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等为指导教师,从图纸到工艺进行全方位改进,做到了成本最低化、图纸标准化、结构模块化;在第五代机器人研发中,与洛阳一拖集团合作,邀请其研究院院长等为指导教师,进行机器人底盘、机械臂以及机械手联合调试,并对生产线进行工艺规划,为未来批量化生产奠定基础。这些都为项目获奖以及成立合资公司提供了有力条件。

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要想实现商品化,产品的外观设计非常重要。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人机工程学基础上对整机外观进行再规划,使机器更加易于操作和美观,这些改进甚至影响到已经定型的机构核心,增加了少量成本。但是对于市场销售等作用较大,同时也会引起比赛评委对产品造型的浓厚兴趣。

知识产权的积累。知识产权是未来保证产品占领市场的重要基础,是投资人尤为看重的因素,包括专利、软著、文章等。尤其是授权发明专利,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参赛项目拥有4项专利、5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等,是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2.3 战略与企划层面:重视市场潜力,构建完善的商业企划

2.3.1 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调整

发展战略决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未来能走多远。学生团队一般只关注技术层面,对于商业层面则囿于视野不太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团队根据橡胶生产的市场情况等,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进行机器人定位:国际上瞄准东南亚等地特点,对标日本、美国、印度等国家的产品;国内以海南、云南和广东为主,对标已有成型产品;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重视市场推广能力,如洛阳一拖等。这些都保证了项目执行的可靠性。

2.3.2 商业企划书的完善

商业企划书要求阐述项目内容、研发团队、发展战略、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风险分析、融资计划等,远远超出纯技术范畴,故需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经验的老师及时指导。相关专业学生作为主力军,需要通过大量市场调研,结合团队技术优势,完成图文并茂、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企划书,既说明产品特点,又让投资人看到未来收益前景。

这期间矛盾比较突出,由于专业限制,早期学生并不重视商业企划书,认为技术已经完成,其他都是次要的,和投资人的市场期望值相差巨大,等意识到问题后又不愿修改已有技术内容,造成企划书主次不分,难以形成报告核心。此时,工商管理教师与企业运营队伍对市场运作和商业模式等的指导会大幅度改变学生的固有认知,使重心逐渐从技术描述转向市场策划,进入全新的表达内容。这个阶段对整个团队的锻炼和提高非常明显,使项目达到立体化状态。不仅是学生,教师和投资人也会从多角度认识项目。从人才培养角度,学生实质上实现了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型。很多学生在赛后都认为自己看待项目的角度更加多样化和立足于市场需求,对问题的解决也不再拘泥于某个环节,而是会通盘考虑,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对商业企划书的理解与把握。

2.4 管理与沟通层面:强调管理融合,及时心理沟通

2.4.1 管理能力的锻炼

双创大赛是综合性赛事,涉及到团队组建、财务管理、外联融资、信息管理、项目管理与实施、专业技能管理、社交管理等多方面,管理环境复杂,故采用目标管理更为现实,即最终在比赛中获取好名次。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不同成员有不同目标,所以要管理好团队与个体、整体与阶段的关系,需要明确的绩效和成果指标,群策群力,使每一个成员都能明白自己在比赛体系中所处位置、发挥的作用。该系统工程既要有教师团队统筹规划,也要有学生团队具体实施。

结果表明,高效的管理能显著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甚至会撞击出新的思维火花。比如,项目开始以技术团队为核心,对技术开发中的问题比较熟悉,但是一旦与外部交流就容易出现风牛马不相及的情况;由于对加工企业工作档期安排缺乏了解,想当然认为自己的图纸发过去厂家就会马上投入生产,结果造成加工件制造装配拖后,未能参加2020年双创大赛,显示出项目管理的不足;当项目进程中融入管理专业学生的时候,双方对事物理解差距巨大,学生容易产生谁是主次的想法,甚至技术类学生会认为管理类学生是来“摘果子”,冲突明显,造成团队分裂。在教师协调下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才逐渐达成共识,开始以管理类学生为主,从技术表达向商务表达过渡,顺利完成商业企划书。而在最后比赛答辩阶段,考虑到技术原创性,团队又转回以负责技术的学生为主。在这种奇妙的角色转换中,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多视角看事物,也学会了博弈包容。

再比如,在4年参赛过程中,除了双创大赛外,团队还参加了其他比赛。这些比赛标准往往不一样,有的注重创意,技术创新点比较重要;有的注重商务,商务企划书会决定成败。而学生有时候不愿去理解比赛规则,简单修改一下PPT就参加不同比赛,失败是必然的。在团队逐渐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后,整体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从比赛后期看,相比于普通学生,参赛学生对于个人规划、行动力与执行力、自我评价等能力更突出,自信心更强,无不得益于这种团队管理的锻炼。大多数研究生反映,这种锻炼在毕业面试等环节中让自己更加从容,面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2 演讲与表达能力的完善

双创大赛对演讲时间要求非常严苛。要想在规定时限内吸引投资人,不但需要缜密的内容组织,也需要精彩的演讲技巧。刚开始学生团队的目标就是完成PPT讲解即可,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演讲比赛老师的指点下,无论是页面布局、演讲时间还是语言感染力等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从中极大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明白了“完成PPT是智商,讲好PPT是情商”的演讲要求,最终在北京市级答辩时间上把控非常好。

2.4.3 不同维度的心理疏导

比赛中的心理疏导。学生参加比赛的直接目标就是拿奖。对参赛过程中成败起伏、潜在矛盾冲突等并没有心理准备,一旦发生会引起一定的混乱。例如,当技术出现难关的时候会因为信心不足退出,计较自己在团队中的核心地位而退出,因为意见没有得到重视而生气,因为专业不同理解不同而争吵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疏导。事实表明,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处理矛盾的最好方法。

割胶机器人经历4年5代改进,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核心成员变化大,每一次重组都需要重新确立核心。例如,有学生认为自己技术最好,付出最多,理所当然应该是核心,但是其性格比较急躁,与其他同学言语冲突较多,难以服众。故笔者与其进行深入沟通,先明确其目标与团队总目标是一致的,给予鼓励;再分析其性格弱点以及处事风格,引导他逐渐明白自己的不足,最终以大局为重退出竞选并支持其他同学,等到第5代产品定型参赛时获得其他同学认可,重新成为参赛队长。二是对参赛失败认识不足。学生由于视野、环境等限制,对于设计过度自信,一旦参赛失利会出现较大情绪波动。比如第一代割胶机器人只获得校级二等奖,团队同学分为了两类:一类认为专家不懂技术,胡乱评判;一类认为专家没错,技术水平的确有限,应该承认失败另选题目。笔者带领他们进行了技术以及比赛规则分析,确认失败主要原因是商业企划书写得不好,次要原因是技术不完善。在后期参赛中,每一代团队核心都充分考虑到技术与商务两方面,保证了成绩的稳步提高。

从竞赛到职业规划的心理疏导。随着时间推移,笔者逐渐意识到参赛团队不只是一群只想拿奖的同学,他们更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有社会责任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给予进一步引导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职业规划就成为获奖外的另一重要目标。针对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优缺点,有目的地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将参赛和未来的工作导向等融为一体,使他们对读研、就业等有了长远规划,积极主动地发挥强项并补齐短板。几乎所有研究生都留京工作或读博,单位认可度高,他们反过来又对参赛团队继续给予支持,形成了一支贯穿6届学生的有温度的队伍。

从职业规划到能力素质成长的心理疏导。从整个人生看,职业规划只是阶段性的,而能力素质培养才是伴随终身的更高目标。教师团队结合参赛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场地和机会,包括制造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社会公益活动等。在与不同阶层人士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对个人的能力素质有了超出比赛之外更高的要求,这种交流所起到的心理疏导作用比生硬说教更大,效果更好,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执行力的优秀人才。

2.5 投资人层面:正确认识,重视意见

与绝大多数比赛不同的是,双创大赛不但强调技术创新性,更侧重项目商业性、可落地性和经济增长点,这些都由投资人占大多数的评委认定,所以必须正确认识其意见的重要性。

在4次参赛中,第一次投资人认为商业企划书撰写完全不符合要求,产品前景不明,无法从企划书与答辩中找到行业痛点以及未来增长点,但是对技术基本上没有疑问;第二次投资人认为成本过高,不能满足胶农要求,也就意味着无法市场化;第三次投资人认为虽然成本得到最大幅度控制,但是仍然无法快速实现盈利,首次投入太大,风险高;第四次对成本无疑问,对市场及未来收益率等给予肯定,意味着产品最终成功。

当然,投资人的评判重点不但包括知识产权等基础性内容,也包含是否有企业支持等。在第三次参赛后,产品引起了洛阳一拖的重视,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有两家私企也产生了投资意向,为参赛获奖以及产品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于技术而言,投资人的作用在项目成功元素中所占比例更大,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3 启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对技术、商务、团队建设甚至包括公司运营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际上延伸了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实施。学校一般只关注技术,对于市场等考虑甚少,造成象牙塔内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而双创大赛恰恰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次重要实战。因此,有必要围绕参赛中的经验教训,对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政策规章等进行合理的渐进式改革。

第一,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并以双创大赛等作为学校与社会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从学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出发,结合大赛的具体需求,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导向。大量引入企业资源与资本,使学校既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大讲堂,同时也是有的放矢、创新科研成果的大实验室。同时,对于获奖的教师团队等给予适当奖励,例如四川师范大学等对于指导教师有职称晋升方面的鼓励措施,激发了教师参加比赛的热情。

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的实干工匠。这就需要改革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创新内容,如科研项目成果、大国工匠内容、生活实际设备等,使教学内容看得到、摸得着、实用性强,并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信心。

第三,引导教师主动转型,关注一些具有创新苗头的技术开发,包括学生提出的一些创新想法等;加强跨专业团队建设,更加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并直接与大赛市场需求对接,将参赛活动从练兵转向成果孵化实战,形成能切实落地的企业化运营雏形,真正通过产品服务社会、改造社会,并使社会力量能从中获益,共同进步。这就要求将大学课堂内容从单一的技术型向技术与商务相结合的复合型内容转变,使学生学有所值、学有所向,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四,重视社会资本的力量,为在校师生打通成果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现在社会资本已经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具有一定的市场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产品的商品化进程。这要求学校能为参赛团队提供交流支持与法律保障。

第五,学校层面,要注重对学生团队的长期建设与激励性建设。例如,有些学校推出激励政策,在双创大赛中获得国奖的同学可以直接推免、给予大额奖励等,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与干劲。另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也很重要,除了校内搭建专门场所外,还要注重校外合作单位建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等。

4 结语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获奖案例在团队层面、技术层面、战略与企业层面、管理与沟通层面、投资人层面5个层面的深入剖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双创大赛互联网+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