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驱动下的沧州运河非遗之城建设研究

2023-11-18 18:28韩序岳园靳伟
新楚文化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沧州

韩序 岳园 靳伟

【摘要】大运河在岁月变迁中积累了深厚的物质文化底蕴与非物质文化底蕴,作为连接南北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对诸多流经区域产生深远影响。沧州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也是流程里程最长的城市,催生出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沧州落实非遗之城建设的关键性资源。随着文创理念的深入发展,大量的物质 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产生全新发展路径,基于文创思维实现大运河沧州文化带建设。但在实际建设中,沧州非遗文化资源应用不尽如人意,非遗之城建设还存在一定困难,会受到资源、人才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应重视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应用,积极探索非遗之城建设的方法,推动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創;沧州;运河文化;非遗之城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0-0008-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沧州市社科联课题《文创驱动下的沧州运河非遗之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203)研究成果。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极具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沧州运河文化带的开发是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脚步的核心动力,也是以非遗文化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文创驱动下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完善文化体系内容,实现文化资源应用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文创产业起步较晚,与地区文化底蕴融合共通还存在一定不协调之处,所以如何保证文创驱动下沧州运河非遗文化深度应用就成为沧州非遗之城建设的关键。而沧州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00多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124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沧州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推动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光彩,保证文创驱动下沧州运河非遗文化传承。

二、沧州运河非遗文化

遗产梳理

沧州运河非遗文化是经历过历史检验后的产物,是沿岸居民在生活与工作中所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不同运河流域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沧州运河非遗文化主要可以分为传统体育类、传统曲艺类、传统戏剧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六种。

传统体育类主要以武术为主,沧州作为武术之乡,具有燕青拳、劈挂拳、戳脚、谭腿和八极拳等武术拳种,是基于运河经营的文化产物,由于古代沧州为漕运重要码头,各路高管巨贾为保证人身安全就会聘请当地镖师,这也为沧州武术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传统曲艺类是一种口头文学和歌唱结合的产物,具有代表性的为沧州木板大鼓。该曲艺剧种是发祥于沧州农村的特色剧种,现已成为沧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代表性曲种;传统戏剧类最具代表性的为青县哈哈腔,普遍存在于南运河流域,其扮演行当与京剧类似;传统舞蹈类的代表性作品为沧县狮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以戏耍和逗趣为主。沧县狮舞融合一些武术与杂技的技巧,是沧州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类是一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形成的技艺表现形式,代表性的技艺为十里香酒酿造技艺。经过此种方法酿造的酒水酒质绵柔,深受沧州人民的喜爱;民俗类是一个大的类别,除以上五种都可以归于此类。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民俗信仰和传统节日等。

三、文创驱动下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应用优势

(一)能为文创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沧州运河非遗文化是依托大运河所诞生的优秀文化,不仅能够为沧州段运河两岸居民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持,还能为文创提供全面的保障。

沧州作为连接首都与南部地区的关键性城市,其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受到大运河流域的深远影响。通过运河所产生的文化交融,为沧州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使得沧州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大量优质的文化创作素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文创产品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沧州全域共有167处文化遗址,无论是文庙、乾隆御碑院、东光码头等,还是武术、舞蹈、曲艺等,都能够为沧州非遗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助力,保证沧州非遗之城建设顺利。各种全国知名的非遗文化,不仅能够作为沧州市发展的名片,为沧州经济建设提供帮助,还能为文创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文创行为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在大运河历史底蕴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运河资源使用方法已经成为应有之义,只有推动沧州文化资源的创新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沧州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为文创发展提供创作源泉和灵感,构建出符合运河文化特点的文创产品,形成非遗文化产业基础,打造现代化非遗之城。

(二)能为文创产业建设奠定深厚基础

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源应用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是构建文化体系时对文化遗产的利用,都需要做好统筹规划,以利用好、保护好的思路实现文化的流动。大运河沿岸的非遗文化是沧州文创产业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保证文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可以在文创产业发展时深挖非遗文化内涵,利用不同的文化资源组成全新的文创产业带,这样才能将非遗文化最大限度利用,构建出符合发展趋势的文化体系。文创产业建设需要集中型资源应用,将各类文创项目汇聚到一处,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全新动力,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优惠政策来引导文创产业发展,在税收、用地和资金等层面提供便利。创建运河非遗文化产业园区,为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有力保证,维持全新产业发展态势,打造出非遗之城。而非遗素材作为建设文创产业的基础条件,不仅要与政策建议形成合力,发展出特色文创产业,也需要重视运河非遗文化传承,保证相关文化内容的有序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下完成文化产业转型,构建出符合现代社会体系的文创产业。

(三)能为文创发展提升整体价值

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基于其价值基础而进行。文创驱动下的沧州非遗之城建设,也离不开整体价值的运用与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应用为文创发展提供价值保障,以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促进文创领域价值提升。历史价值是非遗文化的必然属性,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非遗文化的历史机制与物质文化的历史价值存在一定的不同,更加具有生命力。但无论何种属性都是运河文化的副产物,是大运河历史演进下的文化要素,可以激发沧州人民的历史自豪感。科学价值是现代社会的理念,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手工艺类。以历史的角度纵向观看,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科学价值在不断地技艺创新中得到全新的彰显。文化价值是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自有属性,是人类群体在主动改造自然和社会行为的产物。非遗文化的文化属性是运河流域文化理念的延伸,也是传统文化中艺术形式与日常生活结合的代表属性。经济价值是对非遗文化保护性开发所产生的价值属性,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带动城市经济增长。以经济价值作为基础推动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是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应用方法,是保证文创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文创驱动下的沧州运河非遗之城建设方法

(一)创新内容形式,打造非遗“厚家底”

第一,推进内容创新。非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要保证非遗文化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以此为基础构建文创产业,激发非遗文化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应拓展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沧州地区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建立非遗文化艺术数据库,将传统艺术形式转变为数据资源,保证内容应用的创新性与先进性。首先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以录音、录像和图片的形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将之放在线上进行文化传播,保证更多人关注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其次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非遗技艺,提高非遗影响力,为文创产品开发奠定基础,引导非遗文化绽放时代精神之花,传承传统文化之魂。

第二,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应结合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底蕴推进多种文化活动,将文化创意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保证运河文化弘扬顺利。积极开发不同领域的非遗文化内容,引导其与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企业产品文化属性的加工制作,既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份额,还能构建文化创意发展的全新赛道,带动文化内容形式的优化,打造出深厚的非遗文化家底,为后续非遗之城建设进行铺垫。

(二)推动区域合作,建设非遗之城“硬地基”

第一,激发企业活力。区域发展离不开多方力量支持,需要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发展力量推动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协作机制。文创领域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底蕴,因此应建立围绕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大运河文化圈,以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与统筹保护。通过联动机制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真正实现沧州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经济圈的资源优势,实现运河文化的全方位辐射,采取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形式来共享跨区资源。引导圈层内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制定文化企业一体化保护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与相同文化圈层的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打破地域文化壁垒,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沧州运河文化模式。

第二,完善管理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基于运河文化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参与管理,确保运河非遗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优惠政策激发文创产业和非遗文化开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文创产业与沧州运河非遗文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匹配性,能够保证文创产业的有序发展。积极吸收文化资源充足地区的建设经验,以打造非遗之城作为发展目标,形成沧州为主,周边城市为辅的运河文化体系,将传承与保护运河文化,通过区域合作的形式实现非遗文化创新,将运河文化与时代元素进行紧密结合,开发出符合人们审美的文创产品,推动运河文化在区域合作中的广泛应用。

(三)促进产业发展,建立资源开发“新引擎”

第一,构建非遗文创品牌。非遗文创是沧州运河非遗之城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非遗文化的充分应用,就能为打造非遗之城提供有利条件。品牌意识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可以有效实现非遗文化影响力提升。以非遗文创品牌作为基点撬动沧州非遗文化资源,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式。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城市的品牌打造方案,根据沧州非遗文化资源构建独属于沧州人民的非遗品牌,比如:可以借鉴“情调苏州”这一文创品牌,深度解析其创建的内核与思想,对不同受众的文化展示行为,以此为沧州非遗文创品牌创建提供帮助。可以结合沧州非遗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深度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优质文创产品。

第二,推动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全新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娱乐的追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要通过促进产业发展的方式开发出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全新资源开发引擎,带动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全方位应用。应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创建出基于运河文化体系的非遗文化旅游产业,振兴沧州文化内涵。在实际建设中,可以构建出“文化+城市建设”的体系,利用物质文化遗产的硬实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实力结合的方式推动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创新,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文化层面助力,实现非遗之城建设的愿景。同时以运河文化为核心打造文化商业街区、文创展馆等,为城市文化空间建立奠定基础。

(四)加快人才培养,为传统技艺“续香火”

第一,制定非遗人才培养策略。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结合非遗文化传承难处进行人才引进。可以加大与周边高校的合作力度,在大学中设立相关专业,引导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专业性学习,加大非遗文化人才的储备。出台政策为非遗人才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经验,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大非遗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对非遗人才培养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构建人才应用平台,引导不同人才沟通交流。同时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通过内部培养和外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非遗之城建设的初衷。并结合企业、学校的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为非遗文化发展与创新提供制度支撑。

第二,注重传统技艺传承,保证“香火”延续。应根据不同的非遗文化技艺特点找寻传承人,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利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制度扶植的方法优化传统技艺手段,确保其具备现代化发展属性,能够有效结合现代发展理念实现体系的突破。比如:传统手工制香技艺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根据不同香的功效额外添加材料。无论是复原古香还是研制新香,都能够保证技艺的传承与发扬;杨家烧饼制作技艺,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大众口味进行优化并对生产环节进行革新,把好质量关,维持杨家烧饼的口碑与名声。只有全面加强对传统技艺的研发与传承,才能为沧州运河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动力,确保非遗文化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实现非遗之城建设的愿景。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运河流域无论对于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传承都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沧州作为运河流域最长的城市,具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沧州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层的底气。基于沧州运河非遗文化的开发利用,可以实现沧州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应基于文创驱动进行非遗文化应用,打造符合协同发展理念的非遗之城,推动沧州完成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红莉.文创驱动下的沧州运河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的优化研究[J].花溪,2022(03):165-167.

[2]吴秋丽,郭洁,刘佳腾.文创驱动下的沧州运河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31-32.

[3]张娜,刘香菊.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的内涵及发展对策研究[J].作家天地,2022(02):191-193.

[4]杨茜.数字化背景下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J].艺术评鉴,2022(01):166-169.

[5]胡从海,孙月发.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推进沧州大运河景观带建设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8):101-102.

[6]肖潇,高雪莲,王一茹.大运河河北段非遗生活化传承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2):31-37.

作者簡介:

韩序(1990.4-),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沧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创设计。

岳园(1991.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邯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设计。

靳伟(1990.9-),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服饰手工艺。

猜你喜欢
沧州
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金丝小枣冬春时节的管理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