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中学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根本目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音乐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传承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旨在找到民族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为学生打造高效的中学音乐课堂,强化学生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0-0-03
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沉淀的音乐文化,是一种民族特色相对显著的传统音乐,不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中学音樂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不仅能够丰富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同时能够通过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策略,挖掘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从而在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实现民族音乐的有效传承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特有的文化特色,随着各民族在音乐文化上交流逐渐频繁,中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作为漫长历史中沉淀出来的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具备不可忽视的重要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文化多元化使得音乐环境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日新月异,部分民族音乐正逐渐消失。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整合学生的音乐文化认知体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能够在丰富学生音乐体验的同时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民族音乐的普及与传承。基于此,教师必须强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文化的意识,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开辟广阔的路径。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具魅力与特色的艺术文化,能够通过不同的歌舞给学生呈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给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到民族文化与音乐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实现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民族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要素,学生在接受民族音乐熏陶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洗涤,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使中学音乐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学生在接触多元化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音乐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也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形成音乐创造能力[1]。
(三)能够提高中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地音乐文化相互交流,给学生的音乐审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民族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融合能够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能给学生打造和谐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此外,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满足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应用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元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打造针对性、趣味性的音乐课堂,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第一内驱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助于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现有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数字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且密切,外国音乐文化的流入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汲取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流行音乐更能得到中学生的青睐,这就给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困难,教师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不够是影响民族音乐与中学音乐融合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此外,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重视学生主科课程的学习,音乐课程甚至存在被占用的现象,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与途径被严重缩减。部分教师由于专业素养不足对民族音乐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误区,甚至认为民族音乐不如西方音乐,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普及[2]。
(二)学生对民族音乐没有形成正确认知
音乐作为放松人们心灵的重要活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阶段,中学生接触最多的音乐形式是现代流行音乐,中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程却提不起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大部分学生认为流行音乐的节奏感更强,歌词朗朗上口不需要具备专业的唱歌技能,而民族音乐在他们的认知中却是“过时”“落后”的存在,学生在中学音乐课程中,会有一种排斥心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网络媒体发展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播放的占比相对较大,且流行音乐的呈现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对民族音乐的正确认知。此外,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唱歌技巧有一定的要求,部分民族音乐的歌词晦涩难懂,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也是影响学生民族音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的教学以“灌输式”为主,教学通常以教师主导的模式进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了制约。部分教师与学生将音乐课程作为学生娱乐放松的课程,没有注重音乐课程的精细化设计,严重制约了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应用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教学手段相对单一,通常是照本宣科,没有立足学生的兴趣及现有水平进行民族音乐资源的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没有得到丰富,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强化。此外,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音乐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根本宗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但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教师一味领唱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千篇一律的音乐课堂不仅会影响民族音乐融入的效果,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3]。
三、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启发者与引导者,肩负着民族音乐传承与普及的使命。要想发挥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先要提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民族音乐作为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沉淀出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民族特色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没有接触过的民族风俗,一方面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储备,为学生接下来的民族音乐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不同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共鸣的程度各不相同,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挖掘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音乐水平的提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强化对民族音乐的应用意识,才能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民族音乐的良好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奠定基础[4]。
(二)挖掘民族音乐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强化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中学音乐教学处于相对基础的音乐教学阶段,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音乐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参差,对音乐的学习一般以聆听的形式为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为学生挖掘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聆听不同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草原放歌》这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初步了解蒙古族歌曲的特点与风格。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牧歌》,让学生通过聆听,针对歌词与旋律说出自己的感受。歌曲中描绘了蓝天白云、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等,正是我国北方内蒙古的美好景象。通过这一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将学生代入蒙古草原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草原放歌》并在播放完毕后让学生感受与前一首歌曲有什么相同之处。蒙古族音乐的旋律往往以抛物线的形式为主,每个曲子的高音点往往是在中间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特点及规律以后,可以进行《嘎达梅林》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鉴赏这首蒙古族歌曲的过程中,强化对蒙古族音乐文化及特色的认知,通过丰富民族音乐资源实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民族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在接受多元化文化冲击的今天,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合理进行外来音乐文化的汲取,在创新民族音樂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音乐素养的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看成独立的人,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悟能力各不相同,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学习他人看问题的角度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例如,教师在进行《西南风情》这一课的教学时,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学会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歌曲基本的风格特点,体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什么水面打跟斗》《五月蝉虫唱的好》以及《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演唱,看哪个小组能够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表现出来。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感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活动,强化学生民族自信
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民族音乐教学若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则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音乐实践的机会,开展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渗透学生民族音乐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风格,学习民族音乐曲目,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善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实现民族音乐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音乐优势演绎民族音乐能够强化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这一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他人的表演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形成文化自信与爱国之情,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5]。
四、结束语
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为学生挖掘多样化的民族音乐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子恒.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2):165-167.
[2]张丹.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探析[J].戏剧之家,2022(12):181-183.
[3]冯艳娟.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音乐教育实践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2):20-22.
[4]邓显鉴.弘扬传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论中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21(30):75-76.
[5]高卫东.探讨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情感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26):113-114.
作者简介:陈艳(1974-),女,江苏海门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音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