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华京,周南,田宁
(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0;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1],旅游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民宿管理与运营、葡萄酒文化与营销、茶艺与茶文化、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业13 个专业[1]。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是根据旅游产业链融合发展需求,将多个专业进行组合,从而培养产业链融合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双高计划”背景下,对接旅游类产业链,打造高水平旅游类专业群,一是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通过打破原有单一的、封闭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势专业为引领,多专业融合互动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口径,服务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式发展,提升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匹配度,彰显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特色。二是有助于旅游类专业群对应职业岗位群之间交流互动。旅游类专业群职业岗位包括导游人员、旅行社基调人员、酒店服务人员、茶艺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导师、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人员、会展策划与管理人员、民宿管理与运营人员等职业岗位,通过专业群建设,综合分析和共同规划各类职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有助于培养适应专业群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增强学生对旅游产业岗位群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全局思维和合作思维。总之,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有助于学生从单一知识向综合知识、从某一岗位技能向多个岗位技能、从具体岗位思维向整个产业思维转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群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本身就是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大创新。面对旅游产业融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和新形势,高水平、彰显旅游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也必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打造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首先,通过构建专业群共享的课程体系,开阔学生视野,跨专业的知识体系、多类型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储备助力学生知识重组和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知识源泉;其次,通过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专业群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既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特色化,也有助于专业群开展专业教育过程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群专业教育的融合效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知识跨界整合情景;最后,在智慧旅游、数字旅游等新技术以及个性化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新理念驱动下,通过构建专业群共建的政行企校的实训基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场景和平台。总之,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有助于学生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助力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旅游产业是具有极强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的服务产业,积极培养紧密联系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助力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通过实地调研、个人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开展校企互动,校企深入合作交流,根据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主动进行旅游类专业重组,建设定位清晰、培养目标明确的旅游类专业群,有助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专业群建设是助力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双高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专业群发展模式,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需企业有机衔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旅游产业差异化人才需求相结合,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旅游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能力,为培养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提供专业群建设方向;另一方面,旅游类专业群联合旅游产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课程标准体系,共商共建共享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校企教学团队,为培养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提供专业群建设标准和推进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定位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动能[2]。2022 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一方面提出各界更加自觉推动文化赋能旅游,将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全方位全领域融合,即“宜融尽融”。另一方面,提出旅游发展必坚持文化导向,增强和彰显文化性,在各个环节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文化[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4]。由此可见,从“以文促旅”向“以文塑旅”是我国文旅事业在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高职旅游类人才作为文旅融合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类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专业群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得旅游类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和旅游工作,肩负起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历史重任,服务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需要。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国民经济换挡期、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纵深发力期、全球旅游格局深度调整期和国家战略全面落实期“四期合一”的关键发展期,形成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跨界融合型人才,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推动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5]。旅游类专业群建设要深度融合旅游业转型升级新需求和新特点,培养出助力区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务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当地发展的能力。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管理专业群以“服务产业高端、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紧密对接餐饮、旅游和会展业的融合发展,将其建成满足区域三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培训中心;为长沙建设“美食之都、会展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全国“餐旅会”企业输送急需的高端服务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国“餐旅会”职业教育标准。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使红色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红色故事成为旅游的内容,因此,培养红色文旅人才是是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6]。旅游类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专业群建设,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将红色文化育人贯穿在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实习实训、学校文化建设、师生日常实践等多个环节,加快培育一批兼具红色文化知识及旅游知识,肩负起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时代众任的的创新型人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以本轮“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通过“打造1 个省级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建好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迭代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好1 个红色导游工匠工作室、培养好1 个红色青年志愿讲解服务队,形成一批红色文化育人典型案例”,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创设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共色文化教育情景,助力更多的学生成为后疫情时代智慧型文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旅游类专业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合格公民,首先必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实践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必须将个人职业梦想与中国伟大复兴梦相结合,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旅游行业、旅游类职业、旅游类企业及其工作岗位中的具体内涵,增强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实践者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旅游从业者践行环保理念、绿色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重视绿水青山的谆谆嘱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旅游从业者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旅游模式、思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殷殷期望;“开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旅游从业者践行会展助力家乡振兴、会展助力强省强国战略的殷殷嘱托。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职旅游专业群要将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实践者的作为旅游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素养目标。
祖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重要旅游业及其珍贵的资源,同时也承载着家国情怀、文化根本。高职旅游专业群课程要结合专业技能知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素养目标体系中,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作为旅游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重要素养目标。打造旅游强国、讲好中国故事、扎根乡村旅游等爱国主义精神在旅游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目标体现;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千锤百炼的技能等都是爱国、敬业精神在旅游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目标体现;严格遵循旅游合同、微笑服务、宾至如归等都是诚信、友善在旅游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目标体现。旅游类专业人才不仅要自身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作为服务业从业人员,他们兼具服务者、教育者、文化传播者、文明践行者等多重身份,既是践行者,也是弘扬者,他们通过实际行动,通过语言、身体践行等多种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育己到育人。
高职旅游人才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实践者、旅游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良好旅游形象的展示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弘扬着,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文塑旅,要求旅游类专业从业者不断加强自身历史文化知识、红色文化知识积累,增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能力,树立文物保护、文物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传承等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强旅理念;以旅彰文,要求旅游类专业从业者不断挖掘旅游业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的新模式、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创新文旅融合产品和服务,树立旅游是载体和形式、文化是内涵与核心理念,坚定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新时代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沁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核。因此,高职旅游专业群要将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旅游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