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妮
《视唱练耳》 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训练学生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基础必修课程, 承担着培养音乐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音乐技能基础知识和提升实际音乐能力的任务, 从学科诞生之初, 就在其自身的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展现出很强的实践性。 现代音乐的发展, 对该学科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 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具有灵活运用书本与课程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有所发现、 应用和创造。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学习者都必须经历的专业基础课, 以其普适性和有效性受到音乐各专业教学的普遍依赖, 而其潜在的效应更是影响或直接作用于学习者们今后的实践道路[1]。 随着视唱练耳入学考试的改革, 存在学生为应付考试 “重理论, 轻实践” 的情况, 造成理论与实际脱离, 卷面分数高不一定代表视唱练耳能力强, 部分学生运用视唱练耳知识解决实际能力的问题较差, 如对自己所演奏演唱的音乐作品不熟悉, 表现在识谱和视奏能力较弱, 不清楚音乐的节奏节拍、 调式调性、 表情术语等各音乐要素, 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理论与实践脱节是较主要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扩招, 学生的视唱练耳入学水平参差不齐, 后续这门课程的学习差距和学习效果也会日益悬殊。 视唱练耳课程内容多, 包含乐理、 视唱、 练耳等基本内容于一体, 为各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生数量多, 学生分组学习的机会少, 难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满足不同级别学生的需要。 部分学生反映: 唱完了准备练习或视唱曲不知其所以然, 课堂听力训练有时候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更正修改完成任务, 跟不上课程进度, 学习被动, 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 对于考试题型的关注胜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音乐活动中。 如教师降低课程难度, 减缓课程进度, 又致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有限。 因此, 在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 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019年末, 新冠疫情暴发, 致使全国高校新学期延迟开学, 全力组织开展线上教学。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程, 课堂上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反馈, 与其他课程相比, 线上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与学生有一 “屏” 之隔, 难以掌握学生实时动态, 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 利用信息技术, 通过直播、 视频会议、 观看慕课等多种方式的线上视唱练耳课是音乐教学的一大改进。 通过三年 “线上线下” 课程实践检验, 笔者认为,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程设计包括理论设计和音乐实践两大部分, 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和开展实际音乐活动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进行简单的节奏编写和旋律创编、 开展小组音乐实践和展示等环节, 既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严肃认真的良好学风, 以及逐步掌握简单音乐创造方法和结合实际的基本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 笔者采取了以下教学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依赖一周一次的视唱练耳课程来解决课程学习的全部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学生如不预习、 不复习, 则难以跟上进度, 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课程知识, 更难以反馈到实践。 因此抓好自学环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 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 自学需要有比较完善的自学指导, 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 如视频、 音频、 在线练习等, 结合课堂内容, 设置一项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为精选内容, 并将有关内容的学习方法、 重点、 难点予以介绍, 提出学习要求、 进度及必做内容、 选做内容。 要求学生能依靠引导, 顺利地进行课前准备或课后练习。 第一, 做到对课程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并将学习中发现的难点和问题做好记录, 通过网络或面授时解决。 第二, 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考核, 其学习情况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例如: 可根据自身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精选设计节奏和视唱曲创编, 所创编内容既要与基础理论紧密结合, 又要注重实际训练价值和音乐性。 笔者在设计指导中规定相应的节奏型和调式调性等要素供学生选用, 同时, 鼓励和支持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创编过程中选用其他元素加入, 创编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不同专业展示所创编的音乐, 如钢琴自弹自唱或器乐演奏。 学生对创编作业若有浓厚的兴趣, 则会产生大量的热情投入设计中去, 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不少学生常在课后与老师讨论, 全力地投入学习中, 除完成作业基本要求外, 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学习内容, 如有的学生要求将单声部创编增加到二声部, 或加入其他打击乐器丰富色彩。 在进行设计之前,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查阅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赏析与听辨, 并参考教师规定的设计指导, 熟悉设计的要求、 风格、 方法和具体步骤等内容, 设计只给出要求, 具体成品是可以多样的, 由学生经过认真考虑、 分析比较后确定,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和熟练呈现, 经教师审查学生设计的合理性, 对其中存在的某些具体问题给予建议和提示, 留待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 以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 增设自学环节, 将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学生自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理解、 消化, 使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 同时完成全部课业要求, 求得真才实学。
《视唱练耳》 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 随着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视唱练耳学科的不断发展, 其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但因种种原因, 一些传统的、 应试的课堂训练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更。 同时,由于学生自身专业、 接受能力、 素质不尽相同, 其学习程度也是不均衡的, 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提出要求, 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习态度、 方法及能力, 在此基础上授课, 才可解决问题并完成教学任务[2]。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高质量音乐人才的需要, 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更新。
首先, 应加强基本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训练。 此类训练包含视唱与练耳基本技能训练和经典的基础训练, 一般与考试题型相对应, 是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音乐活动中也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但在这类训练中, 往往存在技能训练过多、 方法陈旧, 或训练方式烦琐、 费时等问题, 笔者研究分析后, 在保留必要的基础训练和经典训练的同时, 更多地将训练内容与实际音乐作品相结合, 如引入实际音乐作品听辨、 多声部视唱等; 同时精简同类型训练次数, 改进训练方法。如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背唱与模唱相结合, 音程连接与二声部视唱相结合, 以旋律听辨中的 “大节奏” 代替单一节奏听辨等。
其次, 应增设综合性、 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启发式” 和 “强化训练”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 “泛唱” 与 “精唱” 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视唱练耳训练是培养学生音乐读谱、 视奏能力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基础音乐水平的训练, 要求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注重所有音乐组成要素, 同时注重音乐性,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谱和视奏能力, 同时便于检查发现问题和培养学生细致认真、 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作风。 在进行大量泛唱训练过程中往往是学生问题最多的时候, 有的学生一出现问题 (有的甚至是最简单的或课堂上早已说明的问题), 不经思考一笔带过或即使出错也视而不见,笔者针对这一现象, 一方面将普遍性难点, 如大跨度音程, 密集节奏型, 变化音等向学生予以提示和启发, 培养学生新谱视唱的良好习惯, 依靠自主分析思考并设法解决。 另一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不给学生时间进行视谱和理解, 迫使学生在规定的速度内视谱, 并在唱的过程中养成提前浏览下一小节内容的良好习惯, 要求学生集中精神, 分析思考, 快速做好准备。 与之相对应的精唱训练则是有步骤、 有计划地接触规定类型、 题材和内容的视唱曲,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知音乐内容的整体结构和音乐要素, 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熟识并做到其中所标明的各种音乐表情术语、 记号或演唱要求, 了解重要段落的难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解决,在练习过后能对所练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等。 实践证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视唱的时候,能够独立地排除一般性 “故障”, 循序渐进地提升音乐读谱和视奏能力。
最后, 对于基础扎实, 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安排一些有难度的训练供其选择, 教师在视唱训练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因材施教, 因此应尽量满足学生增加学习内容和增加课后作业难度的要求,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之扬其所长; 对于基础不好, 能力欠缺的学生, 教师要耐心地进行重点启发和辅导, 使他们完成课程训练和课后作业的全过程, 并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树立学好后续课程的信心。
考核即检查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各个环节的掌握情况, 这是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对学生起到督促和约束作用。 如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 也给个别平日散漫、 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学生提供了方便。 因此考核工作应贯彻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由指导教师现场公布分数, 并将情况予以记录。 为了促进、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 并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 逐步完善考核制度, 可采用 “切割式” 评分法: 学生的总体成绩由各项考核指标决定, 教师对学生课堂内容的理解、 音乐技能掌握、 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及学习态度等做出评估, 以求全面、 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 具体措施是 “一抽、 二查、 三考”。
一抽, 即课堂抽查。 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每次课堂初始, 都会例行抽查学生的回课情况,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并现场公布分数, 抽查考核分数将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这样, 基本减少了学生迟到缺课、 课堂散漫、 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二查, 首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自学情况, 要求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音乐基本理论、 重点内容、 视唱曲预习与音程和弦构唱等。 并在课本或笔记上做相应记录, 教师采取提问、 引导的方式进行抽查, 并搜集重点难点详细解答。 其次, 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条不紊的学习作风, 应定期查看学生课堂练习本, 规范正确的书写习惯, 将书写是否符合要求, 规范有序; 音乐各要素是否记写齐全; 课堂训练及课后作业是否完成等, 都列入检查指标中, 让学生自觉遵守。 此外, 不定期进行课堂视唱练耳阶段性测试, 测试内容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步骤, 也是指导学生从课堂中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 要求学生做到准确、 清晰、 完整、书写正确。 评分计入总成绩, 并进行即时的点评, 指出不足之处, 有助于共同提高。
三考, 即在视唱练耳课程期中、 期末安排理论基础知识、 音乐技能及实践综合能力三方面内容的考试。 通过考试, 引导学生重视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效改进, 从而巩固这一阶段的教学成果。 综合能力考试一般安排在期中、 期末, 此时学生已基本掌握该阶段课程内容, 且具有一定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唱考试时, 可安排适应该阶段能力的新谱视唱、 节奏等内容, 要求学生看谱即唱, 或在已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准备的精选材料中随机抽选, 然后根据学生的准确度、 完成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分。 练耳考试应精选具有实际价值的题型,内容重点为对音乐的理解、 应用, 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考题不局限于传统模式, 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这类考试, 进一步提高学生视唱练耳水平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实际应用能力, 并促使学生重视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也可从中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课堂上, 教师的言传身教, 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在讲课时, 必须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口述要清楚, 语言要精练, 书写要规范, 重点要突出,采用由浅入深的 “启发式” 方法进行教学。 要做到以上几点, 关键是在讲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吃透教材内容, 参阅教学资料, 拓展相关知识, 尤其是建立各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 视唱练耳课堂教学, 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从而获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音乐活动, 才能够更好地收集到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意见, 因时制宜地改变教学策略, 以便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通过几年教学实践, 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 思维方法, 以及将理论知识、 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 满足对人才教育的更高要求, 提升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仍需不间断地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