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思想在毛泽东诗词中的体现

2023-11-18 15:05胡鹏
南方论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矛盾论矛盾诗词

胡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2401)

2023 年将迎来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还是一位艺术成就非凡的杰出诗人,从1901 年到1976 年共创作诗词约152 首[1]。其中许多作品,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等,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过去学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不可否认,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哲理。因此,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鉴赏来探讨毛泽东哲学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矛盾问题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毛泽东关于矛盾学说的代表作《矛盾论》创作于1937 年8 月。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世界反法西斯形势日趋严峻,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共产国际的主张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希望通过深入实践,找到解决本国问题的合适方案。此外,苏联大力批判波德林学说,“割断了党内教条主义思想理论的国外来源”[2]。从国内形势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应对错综复杂的抗战形势是‘两论’诞生的实践背景”[3],而“以教条主义为代表的主观主义错误思想在党内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时期成为党制定指导方针的重要依据”[4]。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先后创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洗礼,使广大抗日民众为战争下一阶段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诗词中的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理念

毛泽东对矛盾的同一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5]。毛泽东以国共两党从一九二七年的合作到兵戎相见,再到抗日救亡形势下结成统一战线为例,解释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转化这一经典命题,“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战争与和平这样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着同一性”[6]。1936 年前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农革命政权和反革命政权间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毛泽东的《祭黄帝陵》问世,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克时艰。

毛泽东通过此祭文颂扬始祖黄帝的功德,突出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的坚定决心。“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阐宣了我党联合一切积极力量共同抗日的政策。“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表明了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重要意义以及抗日斗争的坚定意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旨在以改革建立民主共和制,全国上下一心,就必能赢得这场战争,而民族阵线、民主共和皆为赢得抗战胜利、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良方。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道:“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7]他细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诸多矛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针对处于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毛泽东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动态变化,即当遭受外部势力武装侵略时,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就退居次要地位,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则成为主要矛盾。而当帝国主义压迫采取的不是军事手段,而是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主要矛盾则变成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同盟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在国内革命战争已经发展到足以对帝国主义和内部反动势力构成严重威胁的地步,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则是主要矛盾[8]。

抗战胜利后,封建军阀统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如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从而解放全国人民是共产党人面临的首要任务。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在阶级社会,要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通过推翻反动派来使人民获得政权,革命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共产党人必须揭露反动派针对革命必要性的虚假歪曲[9]。这一思想在《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得到充分反映。该诗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国统区和解放区黑暗与光明、专制和民主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救苍生、济黎民的伟大理想[10]。

此诗将矛盾对立双方的迥异刻画得淋漓尽致。先看首联,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攫取大量田地,“吾为主”正是对他们凌驾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的狂妄心态的真实写照。“无法无天”本为贬义,在这里和“是为民”结合起来描写共产党为了人民利益敢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颔联将当时的陪都重庆与革命圣地延安作了鲜明的对比。“墨”字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国民党集团的腐朽,而延安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风清气正,欣欣向荣。“官”在重庆沦为人人憎厌的“墨吏”与“屎”在延安化为能促进粮食丰收的“黄金”,两者一比较,即可得出国共两党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确有云泥之别的结论。再看颈联,国民党一方面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方面“炸桥挖路”,封锁解放区,虚伪本质暴露无遗。共产党人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以“夺地争城”来保卫解放区人民的胜利果实。诗人在尾联揭露了国统区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无非一念救苍生”宣告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作斗争无非是为老百姓谋生存。

毛泽东认为,解决矛盾的方法应该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情况,注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他以陈独秀、张国焘产生错误思想的历史为例,强调既要对错误思想进行严肃斗争,又要给予犯错误的同志以觉悟的机会,以避免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11]。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当时党的工作重点置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怎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之上。《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就体现了毛泽东对不同性质矛盾的不同态度。

针对郭沫若在一首七律中提出的唐僧混淆是非、敌我不分,理应遭受千刀万剐的观点,毛泽东以这首和诗表达了要明辨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核心思想,用艺术的形式概括和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洋溢着同苏联修正主义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风雷”象征进步的革命力量,“白骨精”象征反动势力。后者随着前者的兴起而出现,成为相互矛盾的对立面,证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毛泽东用中国人常说的“相反相成”来解释矛盾对立统一。“相反”和“想成”分别表明矛盾两方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12]。“唐僧”象征社会中间成分,一个“愚”字概括了这部分人思想相对落后、立场不坚定、容易被反革命势力蒙蔽的特点。虽然这些人相对愚钝,但我们还可以通过马列主义教育来挽救他们,促使其清醒、觉悟,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次要矛盾。而反动的“白骨精”是真正的敌人,必须彻底消灭,这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属于主要矛盾。诗中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团结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金猴”和“孙大圣”象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挥舞起象征着马列主义的“千钧棒”来打击伪装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修正主义之“妖”。诗的言外之意,是说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尤其是面对修正主义分子的蛊惑,需要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二、诗词中的内外因辩证关系理念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3]。“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4]。他进一步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这一思想在他创作的诗词中屡有体现。

革命战争时期蕴含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典型诗句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西江月·井冈山》);“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七律·六盘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上诗词表达出没有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但这只是“外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工农群众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才取得的,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号召中国人民要自力更生,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牛半盘银”(《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毛泽东借“鲲鹏”和“蓬间雀”的对话,揭露赫鲁晓夫等修正主义者散布的诸多谬误,坚决反对全球霸权主义。毛泽东很清楚,要与霸权主义作斗争,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此基础上与第三世界各国结成反对霸权的最大联合阵线,《五言诗·改陈毅西行》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们赢来“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的局面,使更多的外国朋友对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表示同情和支持,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外部环境。在《杂言诗·八连颂》中,毛泽东称赞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全军民,要自立”是说全体军民要奋发图强,壮大自身。“不怕压,不怕迫”是指无畏于外国势力在政治上对我们的孤立、胁迫和经济上封锁、打压。“不怕刀,不怕戟”是说我们不惧战争和武装干涉,中国人民是久经血与火的考验的。“不怕鬼,不怕魅”是说不怕各种牛鬼蛇神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进行渗透及和平演变。“不怕帝,不怕贼”是说不向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低头。这八个不怕,写出了好八连极硬的“腰杆子”和作为其坚强后盾的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三、诗词中的量变质变规律思想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当事物的运动在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它只有数量的变化。而当事物处于运动状态时,量变会达到某个临界点,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15],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毛泽东将此规律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通过对量的精确分析来把握和预见质的变化,通过促成局部质变来推动全局质变。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在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提出在反动势力相对薄弱的敌统区边缘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毛泽东认为,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武装才能在量变的过程中实现部分质变。在量变质变规律的指导下,自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后,革命力量迅速壮大,由“星星之火”成长为“燎原”之势,这主要体现在工农红军从无到有,人数从少到多,最后实现质的飞跃。人们可以通过以下诗句见证这令人欣喜的变化过程:“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西江月·秋收起义》)描绘了工农革命军的成立及其区别于以往革命武装的性质。“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热情歌颂了井冈山红军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形象地体现了红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帮助群众争得革命果实的情景。“山下山上,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句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不断壮大。“打跨蒋介石这是一个质变。这个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是通过三年半的时间里一部分一部分消灭蒋介石的军队和政权,通过若干部分质变完成的……”[16]

四、结语

毛泽东诗词是我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朽史诗,诗人一生中先后以爱国的进步学生、青年共产党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者、长征参加者、红军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袖、抗日及革命战争领导者、新中国缔造者等身份创作诗词。《矛盾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朽著作问世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同样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阶段,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崇高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更将哲学理念蕴含其中。《矛盾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诗词同样是一座宏大的艺术宝库,基于两者的结合研究必定还有不小的挖掘空间。

猜你喜欢
矛盾论矛盾诗词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哲学路径——纪念《实践论》和《矛盾论》创作80周年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