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兰芳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引入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互动交流环节,在深度学习中达成学习共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讨论话题组织、讨论形式创新、讨论效果评价等环节展开设计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讨论互动中进行深度交流,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讨论法;创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0-0036-03
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教师设计讨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深入互动中达成学习共识,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太过熟悉,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导致参与讨论的热情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在讨论内容选择、讨论情境设计、讨论活动组织、讨论评价优化、讨论训练拓展等方面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以凸显讨论法的助学作用。
一、整合讨论内容,建立生本互动意识
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选择的讨论内容不能打动学生,这样的讨论学习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教师要深潜教材之中,筛选讨论内容,设计新鲜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讨论活动顺利推进。教师还要有延伸意识,借助教辅材料、网络平台等,为讨论话题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时,教师先展开学情调查:“同学们与家长一起做过家务吗?”学生据实回答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概有半数学生没有和家长一起做过家务。教师针对这个情况,提出讨论话题:“家务事繁多,要提升做事效率,自然需要一些方法支持。开动脑筋,你能够想出一些做家务的‘金点子吗?不妨在小组内讨论,评选出最佳‘金点子并在班级中分享。”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对一些家务活的特点进行研究,“金点子”不断产生。如拖地的方法:地上洒水太多难以快速拖干净地面,如果不洒水,也很难把地拖干净,控制洒水量最为关键。干家务还涉及程序安排的问题,如果不能科学设计,势必会造成窝工和低效。如洗衣服:要先准备好衣服和洗衣液,虽然是洗衣机操作,但程序设计不能出错,否则,很可能延长洗衣时间。如炒菜:食材准备到位才能开火,如果油烧热后还没有菜放入,锅中的油就会冒烟,不仅烧出来的菜不好吃,还可能会产生不好的物质,得不偿失。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做家务方面的经验积累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从而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教师鼓励学生为家务活提供一些“金点子”,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學生对这个内容比较感兴趣,自然会展开深入思考,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验,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还会进行自我反思,明白作为家庭成员应该为家庭做贡献,从而形成家庭责任感。
二、创设讨论情境,启动生本学科思维
小学生对直观性、趣味性讨论活动参与兴趣浓厚。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以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有效互动。讲述故事导入讨论话题、借助媒体引入讨论背景、开展灵活有趣的讨论活动,这些都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确保讨论学习呈现高效性。
教师借助学生最熟悉的场景进行情境设计,学生积极响应,有助于达成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时,教师拿出手机说:“我们教室内就有网络信号,但我不知道如何联网,谁能帮忙设置一下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要来帮助教师,也有一些学生暗自发笑,认为教师是故意的。经过一番操作,教师进一步延伸话题:“网络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部手机可以办太多事情。你对手机熟悉吗?你知道哪些事情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呢?”学生对这些问题十分熟悉,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交流活动中。有学生说,购物、叫外卖、交水电费、考试报名、学科授课、技术学习、信息搜集等,都能够在网络上办理;有学生说,借助网络可以办理银行业务、炒股票、远程教育、远程看病等,网络为大家提供了生活便利。教师鼓励学生用案例展开详细解读。学生深入思考之后,给出一些具体的生活案例:“网购是现代家庭最常见的购物方式,在购物网站上选中商品,付款之后商家会利用物流发送货物,快递员会将商品送到你的家中。如果对商品不满意,还可以选择直接退货,即便是经过几天的试用出现不满意的情况,也可以和商家协商退货。网络将家庭与购物的距离拉近了,家庭购物必将成为未来购物的首选。”
教师利用手机联网打开教程,将学生顺利引入学习环节。学生对网络充满好奇心,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设计,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展示网络应用效果时,学生不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说出许多网络应用的实例。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运用联系生活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认知的积累。
三、组织讨论活动,强化生本学习体验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演绎性、互动性、开放性的讨论活动,这能够彰显较好的教学调度效果。情景再现、课堂辩论、角色演绎、游戏操作、互动竞赛、主题演讲等,都可以与讨论相结合。学生对这些活动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其助学作用十分显著。教师要做好相应设计,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互动环节,在深度交流中建立学习认知。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做好衔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考和讨论,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切的学习体验。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正确认识广告》时,教师给出生活中的广告案例,要求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情景再现。学生对广告应用比较熟悉,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在创编演绎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推销员向一位老爷爷兜售健身产品,将这款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其广告内容带有故意夸大的嫌疑,而这位老爷爷真的动心了。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情景展开评价,对广告宣传的作用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讨论,从法治和道德两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广告宣传不能有夸大的成分,一旦出现了虚假信息,就是违法行为。推销产品给老年人,态度要端正,如果有故意欺骗的嫌疑,就不仅是违法行为,还涉及道德品质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列举一些正面的案例,学生积极反馈:“奶奶有咽炎,吃了很多药也不能根治,这个事情给奶奶带来了很多困扰。在一次不经意间,我看到一个小广告,有一个乡村医生可以用偏方治疗顽固性咽炎。我就将这个广告推荐给奶奶,奶奶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这个医生。在医生诊疗后,连续吃了一些特殊的中药,奶奶的咽炎竟然奇迹般的好了。这个案例给我带来感触,广告的正面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案例演绎活动,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从法治和道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形成了丰富的学习内驱力。生活案例非常典型,学生在讨论中获得德法融合认知,落实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四、创新讨论评价,提升生本探索品质
在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时,教师的评价要跟上,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好分析与总结,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予激励,让学生产生更强的思考动力,提升讨论品质。自评、互评、教师评,多种评价方式交互使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特别是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如果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带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冲击,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对话讨论,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心灵触动,还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提升教学品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心态是放松的,自然会产生更多学习灵感,达成学习共识。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直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学生都有生活认知经历,自然能够给出准确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你见过哪些塑料产品?这些产品对生活造成哪些污染?你能够找到一些替代品来代替塑料产品吗?”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班级中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个性观点。教师让学生展开互评:“大家的发言都很有个性特点,也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在具体评价这些观点时,要多从正面做梳理,形成科学的归纳,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合理评价,获得不少学习启示。如这样的评价:“纸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塑料产品,我们应进行技术创新,制作出更结实的纸制产品,在更多方面替代塑料。如使用纸制的购物袋,可以大大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深度解析,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有学生这样展望:“现代人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也比较深刻,如果能够推出一些比较美观且高档的购物袋,会获得更多人的青睐,这样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教师给学生提供直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展开个性化评价,甚至提出创新观点,使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借助评价机会展开深度思考,将学习推向深入。这样的教学設计带有创新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助学作用十分显著。
五、延伸讨论训练,培养生本探索习惯
运用讨论法展开教学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延伸训练任务。如亲子讨论:教师投放讨论话题,要求家长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呈现出来,让其他人进行评价,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信息搜集任务: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展开信息搜集,为讨论话题的设计提供帮助,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注意打破书面作业的单一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训练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时,由于学生对低碳生活已有一定认识,所以教师在训练环节设计了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气候大讨论:“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你还知道哪些气候变暖带来的灾害呢?”学生对这方面的信息是比较敏感的,会主动搜集和归结。在展示环节,很多学生给出了个性化解读。如有的学生说:“因为气候变暖,雪山上的冰雪融化,导致泥石流等多种灾害发生,给人民带来生命威胁,对一些水利工程也会造成危害。”有的学生说:“气候变暖,海平面会上升,一些沿海地区将被海水淹没,这将是空前的浩劫。”教师对这些案例信息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展开评价。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继续引导:“关于低碳生活,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到更多案例。课外展开信息搜集,找到更多典型的做法,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低碳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比较有兴趣,自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信息交流,对一些典型案例展开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在广泛的讨论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一旦出现环境灾害,对全人类将是一种威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展开专业的分析和解读,要求学生重视搜集到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贡献出个人的一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深度,有实践,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讨论法的应用极为广泛。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对讨论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处理,提升互动的频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由于学生对讨论法已经十分熟悉,教师只有进行创新设计,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形成学习动力。讨论法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展开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讨论法的应用范畴,为学生的互动学习和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柳.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区域性探究[J].教师博览,2021(21):85-87.
[2] 马爱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7):18-19.
[3] 俞国成.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界,2021(28):63-64.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