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

2023-11-16 13:24雷英英
客联 2023年7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要求马克思主义

摘 要:哲学创新是人的特殊的创造性行为,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长期的、反复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的基础上,在观念、理论特别是在实践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上产生的飞跃。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本质上要求马克思主义要回答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问题,形成新观点和认识,能够指导新的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求

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有着诸多不同的新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回应实践提出的严峻挑战,就必须面对世界正在深刻变化着的现实,对当今时代的特征、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世界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等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给出新的更有说服力的回答。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地探索一系列新的问题,并在这种探索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身。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成果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它不可能停留在一个过去的时代。如果理论停滞不前,它就会丧失生命力,就会失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创造新的理论成果,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理论自身发展的规律。哲学创新是人的特殊的创造性行为,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长期的、反复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的基础上,在观念、理论特别是在实践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上产生的飞跃。

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1] 他们认为,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的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运动,这是资本主义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是创新思想的最初阐发。此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追寻马克思的足迹,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目前,创新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是一个渗透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各个领域的普遍性概念。从哲学的高度对创新加以界定,我们必须要把握创新的两个本质规定:第一,创新是一种破旧立新、除旧布新的实践活动,如熊比特所言,是“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第二,创新是从实践的需要出发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这是创新与发明、发现的区别之所在,也是创新与标新立异、胡思乱想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因此,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发现事物的新规律,并运用这些新联系、新规律去实际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要求

新的历史方位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构成了人的最突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前人的突出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在于它反映了鲜活的社会生活本质,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思考问题,从实践的观点来说明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以之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哲学创新就是回答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问题。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是抽象理念的逻辑演绎,也不是抽象的“人本”的延伸,而是扎根、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整体性地思考如何改变“生活”这一基本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理论之时,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的诸多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中的基本矛盾或“问题”的生存与转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超越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成为把握其“时代精神精华”的“真正哲学”。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在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能苛求用传统理论解答新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力图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去解答这些现实中涌现出来的问题,但是他们解答的方式却是用哲学原理去套客观现实,以为只要把千变万化的现实套入一个预制好的固定框架中,问题就算得到圆满的解决,这种用理论来“裁剪”现实的做法早已受到恩格斯的批判。而长期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具化的倾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为现存一切“东西”的理论阐释或理论备注,这只体现了其工具价值的特点,而抹杀了其与一切旧哲学的原则界限,从而取消与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意义;反过来,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正确地指认时代的本质,科学拓展时代视野,总体把握时代方向,及时解答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充分适应自己的时代”。

第二,哲学创新就是形成新观点和认识。黑格尔称哲学是“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马克思也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系统化、理论化的集中表现,不是单纯地描述时代,而是依靠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为人们提供理论思维的观点和方法而服务于时代,积极地参与历史运动过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它在解答新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新的思想内容,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并由此构成新的理论框架。如果仅仅停留于对思想和观点的解释、论证和阐发,就不能成为新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说他立足于“不变规律、永恒原则、观念范畴”,但实际上,“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是其抽象。”“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2] 现在哲学研究中通常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不管研究什么问题和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研究,动辄就想建立一个体系罩在现实头上。如此这般地“创新”哲学,就像普列汉诺夫指出的那样,不过是以一种扩大化的形式所进行的同义语反复,是形成不了真的观点和认识的。正是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提出了“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科学方法论原则,不仅要善于捕捉现实中的那些关系到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要深入到这些问题所属的特殊领域的特殊对象之中去,考察其发生和发展的本质根源及其运行的内在机制,从中概括出符合规律的新的观点和认识。在这里,一切先验的观点都是应该破除的。所以,如果仅仅停留于对已有思想和观点的解释、阐发和论证,就不足以成为新的理论。理論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解答新问题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当然,超越不是完全摆脱、甚至彻底抛弃传统理论,而是对于传统理论的批判中的继承、改造中的发展。

第三,哲学创新还在于哲学能够指导新的实践。新的理论固然要解答新问题,形成新观点。然而,这还不是哲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哲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新的实践。正如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马克思恩格斯还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4] 这就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内在精神——实践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改造世界的重要性,当然不意味着他们忽视解释世界的重要性,他们所要反对的只是脱离实际的哲学研究,反对在哲学研究中用臆造的、幻想的联系去取代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关系,反对脱离实际地构想各种哲学体系,特别是反对对现存事物的辩护性解释。新的理论无疑需要解答新问题、形成新观点,而解答新问题、形成新观点不是哲学创新的终极目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正是通过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从理論批判向实践批判的过渡,从而完成双重批判性的扬弃,即通过批判的武器落脚到武器的批判,实现对旧理论的扬弃和对实践的扬弃,并在实践活动中使理想转化为现实,使精神转化为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正是通过对新的实践的指导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

三、构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正是我们在高举马克思主义主义旗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才创造出中国百年来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伟大奇迹。所以,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表明,我们摆脱被客体化的命运,以主体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 中华民族的主体性,要求我们在当代新的历史语境中再度达到文化自觉,获得文化意义上的主体意识。就此而言,我们不仅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3] [4]马克思恩科斯全集:第40卷[M].北京:民出版社,1965.

[5]何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20(001).

作者简介:雷英英(1983—),女,河南鲁山人,郑州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文化哲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共郑州市委党校2023年教研一体化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要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编辑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