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海
摘 要: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干部个人以及缺乏奖惩机制等原因,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以及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等提升干部能力,适应形势要求。
关键词:党员干部;能力不足;表現;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这就对党的执政本领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使其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领导十四亿人口的大党来说,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极为重要,因为这关系着领导成效高低、关系执政效果以及党的执政地位。
(一)党员干部的能力提升关系党的执政地位
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是保证党执政地位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干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几次重大历史转折和工作重心转移中,党都遇到并解决了“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问题。
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出现了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这样复杂的形势与艰巨的任务, 执政能力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在复杂局面中带领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是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关键所在。
(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
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而且深刻的变化,党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努力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提高执政能力,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党员干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对象不断变化,过去有效的工作经验今天可能变得一无是处。社会环境、执政形势的变化,对领导干部知识结构和信息更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的领导干部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好,实在是力不从心,有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总觉得使不上劲。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储备知识不够用, 导致执政能力不强。这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能力锻炼。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从小处看,导致党员干部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无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从大处看,势必会影响党和国家事业进步与发展。
二、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以及原因
1939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今天,本领恐慌在我们党内依然存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多数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提高,工作能力和执政水平明显增强。总体而言,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适应形势的要求,但是部分党员干部仍面临着能力不足的状况。不论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论是地方基层干部还是在中高级干部中,都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如驾驭市场经济,力不从心;总揽全局,顾此失彼;维护稳定,成本高昂;做群众工作,交流不畅;应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面对舆情,引导无方等。具体而言,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能力较低。有的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知识匮乏,尤其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致在工作中无法正确地做出决策,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只有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辨别和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
二是专业知识欠缺业务能力不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管理对象从管理人、财、物过渡到管理知识和信息资源,但是部分干部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水平,满足于旧有的工作经验,结果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党员干部除了必须具备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外,还要掌握政治学、哲学、管理学、法律、科技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也正是许多党员干部所欠缺的。
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执行能力。有的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驾驭文化发展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驾驭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强,有的缺乏管理沟通协调能力,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抓不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工作常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缺乏把业务知识转化为工作成效的能力。
三是组织协调能力欠缺。一些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不强,缺乏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缺乏对情况的全局把控能力,面对矛盾的突破口怯于动手、不敢创新,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够科学果断地做出决策等,这些都是领导能力欠缺的表现。
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党员干部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学习能力。有些党员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不愿学、不想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党员干部忙于日常事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不会学、不善学的问题比较明显。这直接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缺乏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缺乏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能力。身处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学习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是缺乏奖惩激励机制。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得不到相应的激励和奖励,不干事、干不成事,能力不足、无所作为的干部没有收到相应处理,缺乏“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客观上压抑了党员干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的对策
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挑战,对党员干部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能力目标,不断积累新知识,锻炼新能力,始终立于改革发展的潮头。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党员干部要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终生的追求。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办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破解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增强对学习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在1949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大会上,针对我们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面临经济建设的新任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克服本领恐慌、消除能力不足的风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明确学习内容。党员干部要学习能够武装头脑的政治理论, 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有助于处理复杂问题的法律政策、哲学、经济、科技、历史等知识,学习能够自主创新的科学知识。为了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国防、国际等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领导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明确学习对象。党员干部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一要向书本学,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多记多写;二是在实践中学,边实践边思考边提高;三是放下架子向能者学,多学别人的长处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和理论,不仅要学原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刻苦精读、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把学习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工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思考。相对于学习而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学懂弄通理论的妙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变成力量的途径。
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勤于实践,把学习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工作能力。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 把读书的体会、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好思路、好决策, 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好作风、好举措, 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好办法、好本领, 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
对各级干部来说,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集思广益、完善思路的过程, 也就是体现自身能力的过程。每一项工作的完成, 实际上就是一次经验的积累,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干部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
要在实践进程中解决能力不足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敢于啃硬骨头,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去找关键问题,去深入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中,去处理各种难题,既要处理好经济发展活力性与社会稳定性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在依法治国实践中,去解决关键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入基层一线,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经常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情况,在合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公共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群众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解决,绝不能搞大水漫灌。运用现代新兴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扩大联系群众的深度与广度,建立联系群众的线上线下平台,拓宽利益表达渠道。要关注民声、民情、民意,多渠道了解群众内心的声音,关注和掌握不同利益群体,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诉求,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提高執行能力。干部能力重在执行力,干部能力强不强,落脚点在于办事实不实、快不快、好不好。因此,提高干部执行力,首先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党员干部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在抓落实中下功夫,在抓落实中做表率,在抓落实中创实绩。要重视工作流程,重视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
树立更加开放的人才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做到广纳贤才,把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教育摆上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为阵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批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使广大党员干部获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特别要加强宗旨教育,打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健全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制度导向。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综合考核与评先评优和干部的任免使用相结合,切实让考核成为促进干部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提升能力的导向标。
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庸、懒、散干部的治理和问责力度, 对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不尽职、不履职的行为,不但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让干不好、懒得干的干部有危机感、紧迫感,改变个别地方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倾向,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激励机制。
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优胜劣汰机制。让混日子、当官油子、耍嘴皮子、摆官架子的人靠边站,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而且不出事的干部走上来,打造一支能够担当发展重任,工作有魄力、敢抓敢管而且管得好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