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江 何华庆 程子华 杨柳
单采血小板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液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分离和收集血液中的血小板,以供给需要的患者[1]。在传统的全血采集过程中,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而单采血小板可以选择性地收集富含血小板的血液成分,从而提供更纯净和高效的血小板治疗[2]。单采血小板制品因含量高、白细胞污染少、临床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血小板相关疾病和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3]。对于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骨髓抑制和恶性肿瘤患者等,单采血小板可以提供及时的血小板支持,帮助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此外,在某些手术过程中,如器官移植、心脏手术和创伤手术,单采血小板可以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4-5]。然而,单采血小板目前仅依赖于献血者的捐献,随着对单采血小板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常出现供应短缺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献血者参与单采血小板的捐献[6]。建立固定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采供血机构的单采血小板采集量,是国内外采供血机构必须解决的课题[7-8]。由于不同地区献血人群文化、职业、献血知识认知等不尽相同,因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南昌地区献血者招募、保留的管理方式,完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数据库,对于保证南昌地区医疗机构患者用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建立其他固定献血者队伍积累了经验。
选择2022 年1—12 月在江西省血液中心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成功的无偿献血者1 766 位。纳入标准:(1)年龄18~60 岁;(2)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且献血前健康征询、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测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相关规定;(3)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有慢性疾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近一年内进行过手术;(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经江西省血液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献血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过江西省血液中心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捐献者的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分别对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者的信息进行统计,期间同一身份证号码多次捐献者记录为1 人数。在本中心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超过5 次的为固定献血者,超过1 年未再次捐献视为流失。收集2017—2021 年我中心所有单采血小板流失者的一般资料,然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逐个对流失捐献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并统计可能导致流失的原因及再献血意愿情况。同时,将2022 年1—12 月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分为多媒体组(728 例)和单媒体组(1 038 例),加入微信或QQ 群的为多媒体组,未加入的为单媒体组。多媒体组由专门人员组根据临床预约情况,在群里发布献血相关知识及近期血小板需求信息,群内成员获取信息后,根据自身情况报名,血站工作人员根据报名先后顺序选择献血者与之联系,约定采集时间,人满即停。单媒体组则使用电话、群发短信等方式联系献血者,协调单采血小板的捐献。分析不同策略在不同职业献血人群中的保留效果,6 个月内再次捐献视为保留。
收集数据,使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选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22 全年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按性别统计,捐献者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总捐献人数的77.69%;按年龄统计,捐献者年龄段以27~35 岁为主,占总捐献人数的40.37%;按血型统计,捐献者血型以O 型为主,占总捐献人数的45.81%;按文化程度统计,捐献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总捐献人数的33.58%;按职业统计,捐献者职业以工人为主,占总捐献人数的31.09%。见表1。
表1 献血者一般资料
2017—2021 年,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人数总体呈现出逐年曲折上升的趋势,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情况
对2017—2021 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捐献者身体状况不好、联系方式变更而无法联系及对服务不满意,献血出现不良反应、检验不合格、亲属等急用血而被迫互助献血等因素也有较大影响,见表3。
表3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原因分布情况
对可联系流失者进行回访,发现愿意再献血的人数占比为54.55%,见表4。
表4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再捐献意愿情况
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不同职业的献血人群进行保留,发现多媒体组的整体保留率为61.13%(445/728),高于单媒体组的23.80%(247/1 038)(χ2=250.23,P<0.001),见表5。
表5 不同职业保留效果情况(%)
单采血小板是一种治疗血液疾病的方法,通过分离和收集富含血小板的血液成分,以供给需要的患者。相比于传统的全血采集,单采血小板可以选择性地提供纯净且高效的血小板治疗[9]。但是目前血小板供应的可持续性是一大棘手问题,因此分析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至关重要。这种分析有助于优化血小板资源利用、控制质量、管理风险,并确保血小板供应的可持续性。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血小板进行分类和质量评估,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并提高治疗成功率[10]。同时,针对不同来源制订相应的保留策略可以减少潜在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男女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男女的身体素质、心理及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关,男性在上述方面普遍强于女性,因而可能造成献血者男女比例差异较大的现象。此外,当女性处于生理期、怀孕及哺乳期等特殊时段,或者自身体重过轻、血管较细等,身体相对而言较为虚弱,均不适宜进行机采血小板的捐献[11-12]。因此,对于女性捐献者,在招募时应进行细致的说明和讲解,重视心理建设,并开展安抚工作,消除其紧张或害怕的情绪,以便更多符合捐献条件的女性献血者参与进来。
在年龄结构方面,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主要集中在27~35 岁的人群,这与相关报道的结果相似[13]。献血者的个人条件会对单采血小板捐献产生影响,青壮年男性由于身体状况较好,被认为是最适宜进行献血的人群,他们的参与比例和合格率都较高。研究显示,有过全血捐献历史的献血者在初次捐献血小板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没有全血捐献历史的献血者[14]。有全血捐献史的献血者对献血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更强的献血意识和意愿,对单采血小板捐献更加接受,捐献成功率也较高[15]。这类献血者更有可能成为固定的单采献血者,因此在招募献血者时,应重点考虑招募有全血捐献历史的献血者。
在血型构成方面,O 型>B 型>A 型>AB 型,这与献血需求量相关。应针对患者需求,实施有目标的招募策略,使捐献者群体血型分布更加符合需求。在文化程度方面,献血人群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表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对单采血小板捐献的参与度更高,这与社会认知与期望有一定差异。学生群体人口基数大,对其的招募取得一定成效就能引起很大的改变。这提示应当加大对各大高校关于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进学校开展知识讲座及校外大型献血活动现场宣传,促进单采献血者高学历人群的逐步增加[16]。高学历人群会较容易地理解关于献血带来的社会贡献,从而积极参与。
在人群职业分布方面,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有涉及,但是仍然存在职业构成不均匀的情况。其中,工人与其他职业人群占捐献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是单采血小板的捐献主力军。这部分人员包括自由职业者、个体户以及不同行业的工人等,可能因为订单及工期的缘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参与无偿捐献的机会更多。而学生、军人、教师等职业参与捐献血小板的都较少,其原因可能在于捐献单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而这些职业的闲暇时间与献血机构工作时间不一致,从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17]。除了加强宣传工作外,我们还需及时转变血站服务职能,根据不同职业人群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招募时间可以集中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等时段,以便更好地吸引本市的学生、教师等人群参与,从而提高招募的成功率[18]。
通过对2017—2021 年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流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据此做出应对。捐献者身体状况不好、联系方式变更而无法联系及对服务不满意是固定捐献者流失的部分主要原因,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完善捐献者的基础资料,并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手续,同时给予捐献者更大的关怀。具体的改进策略包括: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和护理流程,提供高质量的献血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献血纪念品,以增加献血者的满意度和参与感;邀请部分固定献血者一起交流感受,收集相关意见并及时改进;加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资料管理,及时完善更新献血者的资料;分析固定献血者特征,针对固定献血者流失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19-20]。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已流失的固定捐献者仍有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意愿,对其应主动询问意见、互动交流,坚定其继续献血的意愿。对于不愿再次捐献者,应询问其原因,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征求建议,便于更好地保留捐献者。本研究还发现采用多媒体方式的保留效果优于单媒体方式,这为以后的保留策略提供了指引。此外,对于保留率较低的职业,我们也应积极跟进、及时做出改变,以此进一步提升整体保留率。
在过去,献血现场宣传是最主要的招募方式,同时以电话招募和新闻媒介招募为补充。而如今新媒体兴起,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是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弥补了传统招募的短板[21]。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科学献血的益处以及献血政策,是推动现代献血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大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22]。本中心通过公众号、新浪等平台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之一。现场招募在吸引单采献血者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现场的氛围对单采献血者的招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献血现场,公众能直观地了解献血过程,更容易感受到献血的荣誉感和救人的迫切感,现场其他献血者的身体力行也更易打动他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23]。多种招募方式联合使用,才能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如何有效转化,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同时需要利用好各地的信息管理系统,由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定期邀请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加强献血者再动员工作,鼓励献血者从捐献全血转为捐献单采血小板,逐渐增加他们的献血次数和频率[24]。此外,积极促进年轻群体加入固定献血者队伍,使献血群体的年龄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中心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保留方式,从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再招募模式,对保障单采血小板的采集、供应和血液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