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障碍分析

2023-11-16 02:48谢晓刚范学科马乃祥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素质职业院校农民

谢晓刚,张 雯,杜 璨,范学科,马乃祥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分院;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分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职业院校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找准定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以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为目标,就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对二者有效衔接的障碍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以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新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高素质农民基本状况分析

当前,高素质农民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但高素质农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加强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显得非常迫切。同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乡村建设急需一支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从受教育情况看,在高素质农民中,学历以高中为主,占比达55.51%。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家各种继续教育政策的出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逐年上升。从年龄看,高素质农民的年龄以41 ~50 岁为主,占36.88%(见图1)。从获得国家资格证书情况看,高素质农民获得的证书以初级为主。可见,高素质农民的学历结构、专业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成为当务之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也让农民对职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了新认识,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新时期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图1 高素质农民年龄结构图

二、高素质农民培训状况分析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地方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安排,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每年都下拨大量资金用于扶持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近年来实施的主要有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

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就是带动各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以促进产业兴旺为目标,以突出产业帮扶、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3 个方面人才支撑为重点,坚持就地培养和吸引提升并重,组织实施农业经理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创新创业青年培养和农业产业精准帮扶培训等。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效能,推动创设有利于农民发展的政策环境,以融资担保为切入点,强化政策扶持。依托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大学等,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满足农民需求、遵循农村发展规律,抓实落细培训对象精准性、培训内容差异性、培训环节完整性、培训形式丰富性及强化对接服务等关键环节。

三、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中央相继提出高职“百万扩招”及“学历提升计划”后,高职院校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主战场。高职院校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高中毕业生和中职升高职学生,前期已形成稳定运行的教育生态,而高素质农民培训具有知识需求多样、生源背景复杂、学历参差不齐及知识“断层”等现实情况,需要加快构建符合高素质农民需求的教育机制及教学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训作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职业院校要加快培养乡村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农村青年可以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现代农业产业人才聚集、繁星璀璨,增添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校生超过70 万人,中职院校涉农专业在校生超过190 万人。此外,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国家“百万扩招”计划,从2019 年开始连续扩招,累计扩招超过300 万人。职业院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训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应不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不过,高素质农民培训仅依靠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全国共有县级职教中心3 357 所,在校生750.18 万人,县级及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 578 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89 014 所。每年组织动员各类职业院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农民与农民工培训约8 000 万人次,其中技能型培训约1 500 万人次。教育培训机构是职业院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如何有效衔接成为关键。

四、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障碍

(一)部分农民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意识到现代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给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希望借助职业教育和相关培训来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但是,也有部分农民受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够和思维固化等因素影响,一般以解决眼前问题为主,缺乏职业化发展和经营拓展的长远规划,因而持续性、系统性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

(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有待完善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培训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多头管理、重复培训等现象,资金投入、资源共享、多方联合、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也尚未完善,未能形成整体效应。一方面,多元主体对协同育人的认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虽然协同育人的形式逐渐多样化、途径日趋增多,但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还有待完善,更多的是临时性、形式性合作协议。由于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协同育人模式多流于形式。

(三)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专业设置与高素质农民岗位需求对接不准。高素质农民培训不仅要满足不同类型的高素质农民需求,也要结合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但是,当前部分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也存在不匹配问题。设置专业时没有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在种植养殖等方面也未细分专业。

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是多学科多产业的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开发具有农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然而,部分职业院校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体系不符合当前新农村发展需求,没有将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土地规划、农业项目实施、农产品储藏加工以及农村第三产业等教育内容包括在内。高素质农民培训不仅包括全面系统的生产技术领域,还包括在岗培训和职业辅导等。

配套实训条件不够充分。配套实训条件包括适合高素质农民实训的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建立的学员实训操作、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应按照就地就近、产学结合、相对稳定、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组织建设。但是,一些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培训内容、数量、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已不能满足高素质农民的需要,应面向高素质农民配套建设与农村一、二、三产业相关的实训基地。

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单一。高素质农民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安排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着需要迫切解决且多元化的生产问题来到课堂。因此,面向高素质农民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应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模式。如何创新边工边读、农学交替等教育形式,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及网络学习,解决教师上课时间与校内课程安排冲突等矛盾,都是需要迫切研究解决的急迫问题。

(四)配套机制有待健全

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监管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等。此外,针对培训基地、培训机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有待完善,如对于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类型的培训基地在资金、人才扶持方面做得还不够。

(五)高素质农民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高素质农民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高素质农民发展水平明显更高,而西部地区高素质农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东部沿海地区受地理位置、优势产业、人才带动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实力较强,对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资源投入力度较大;西部地区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高素质农民培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五、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已经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应以服务乡村振兴、培育高素质农民为目标,进一步加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推动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优化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要充分调动高素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其内生动力;不断强化产业、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缩小高素质农民发展存在的地区差异;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除高素质农民发展后顾之忧,进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猜你喜欢
高素质职业院校农民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