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霄,张 鹏
(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一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了诸多机遇。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这是21 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传递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即以农业为重点,加强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
二是互联网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大学生人才优势的发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电商稳步发展,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发展前景。
三是大学生能为新农村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设想,相较于中年人有着更强的成功欲望和职业自信。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生又有着较强的从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在实现人生价值、开拓人生领域方面的意愿也比较强。因此,他们容易受到农村创业优势的吸引,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四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日渐显现。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农村空心化问题日渐显现。
五是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会从直接就业转向自主创业。虽然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但仍有诸多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脚步。2020 年中国人民大学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有关大学生创业力的报告显示,只有2.8%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自己创业,其中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在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创业。
当前关于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理论方面。李亮(2017)以“绿堂平台”为例,深刻剖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阻碍,针对大学生、社会、学校和政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朱琪(2017)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需要突破的各种障碍和接受的各种挑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路径选择。二是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李晓南等(2019)以辽宁省为研究范围,重点分析了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三是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李新仓等(2019)提出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培训,借助于全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等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搭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载体;钱俊等(2019)提出高校要加强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络,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水平。总之,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相互配合,有效整合资源,帮助大学生提升农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愿。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进行研究。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迁移最重要的理论范式之一,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会受到城市和农村的推拉力的直接影响。同时,大学生农村创业决策也是大学生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后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作出的“较为理性”选择,不同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在面对不同中间阻碍因素等客观因素时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最终的农村创业意愿也会不同。
在上述文献资料的支撑下,本文经过归纳统计、比较分析,提取出被多个评价标准共同认可的指标,采用推拉理论的模型框架,并运用理性选择理论,最终确定了本次调查的研究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群体展开相关调查,样本对象的抽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的考虑。一是性别,考虑到不同性别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可能会存在差异,抽取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1:1。二是学历层次,由于本科生占高校人数的比例较大,故本次调查侧重于本科生。
调查共发放问卷800 份,回收791 份,回收率为98.8%。其中有效问卷739 份,问卷有效回答率为93.4%。通过SPSS24.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和AMOS26.0(结构方程式)对问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辅以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Cronbach’s Alpha=0.829(Cronbach’s Alpha 中文名为克朗巴赫系数α,用于描述一组测量技术的内部一致性,是衡量其所测量变量的总体可靠性的一个标准),总量表信度指数高于0.8,显示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各量表的内部体系与结构一致性较显著,各项结果经由数据分析可以予以采纳。
采用KMO 检验(是Kaiser,Meyer 和Olkin 提出的抽样适合性检验,是对原始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进行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即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是一种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程度的检验方法)量表总体的效度,KMO=0.904 >0.7,达到了理论标准,同时Bartlett 球形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 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问卷效度良好。
由于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较多,故按分析框架板块对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三分类变量设计说明,并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亦称Student's t-test检验,是比较两组均值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经过数据筛选与分析之后共有10 个自变量通过“农村创业意愿”的独立样本t 检验,分别为“性别”“创业经历”“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创业风险”“主动学习创业知识”“家庭精神支持”“日常生活保障”“大城市生活成本”“农村发展前景”“农村创业机会”。以“农村创业意愿”为因变量,将独立样本t 检验的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霍斯默-莱梅肖显著性0.890,大于0.05,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很好。模型估计准确率76.5%,说明方程拟合程度好,意味着回归方程很好地反映了因变量(是否愿意农村创业)与自变量间的关系,可用以预测相关行为(见表1)。
表1 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第一,个体特征方面。
“性别”的优势比为1.475,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具有农村创业意愿的男生是女生的1.475 倍,说明男性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农村创业,而女性大学生更期待直接参与社会创业。
“创业经历”的优势比为1.736,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概率是没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1.736 倍。创业经历增加了大学生对创业的客观认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影响能够识别到的机会类型,使他们更愿意尝试创业并善于发现商机。
第二,中间因素方面。
“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的优势比为1.688,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具有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概率是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表现一般的大学生的1.688 倍,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表现一般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概率是不具有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的大学生的1.688 倍。具有坚定意志和敏锐判断力更能获得团队内部和外部的支持,容易找到并确定合适的创业目标,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排除创业困难。而不具备该特征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趋于理想化,数次挫败后,创业激情便会消磨殆尽。
“创业风险”的优势比为0.671,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认为创业风险大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概率是认为创业风险一般的大学生的67.1%,认为创业风险一般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创业的概率是认为创业风险小的大学生的67.1%。可见,对创业风险的认知会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认为农村创业风险大的大学生会因惧怕风险、害怕失败、过分担心创业失败的风险而犹豫。
“主动学习创业知识”的优势比为1.877,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主动学习创业知识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没有主动学校创业知识的大学生的1.877 倍,创业学习能帮助大学生提高识别、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其创业的信心和意愿。
“家庭精神支持”的优势比为1.422,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家庭精神支持力度大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家庭精神支持力度一般的大学生的1.422 倍,家庭精神支持力度一般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家庭精神支持力度低的大学生的1.422 倍。家庭精神支持力度大,大学生就会有更多的热情进行创业与工作。反之,大学生可能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家庭矛盾带来的各种问题。
“日常生活保障”的优势比为1.990,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日常生活保障充足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日常生活保障不充足的大学生的1.990 倍。日常生活具有保障,大学生就没有基本生活问题方面的顾虑,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创业相关的工作中;反之,日常生活得不到保障,大学生自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创业问题。
第三,推拉力因素方面。
“大城市创业成本”的优势比为1.877,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认为大城市创业成本高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认为大城市创业成本一般的1.877 倍,认为大城市创业成本一般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认为大城市创业成本低的1.877 倍。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大城市创业成本高,创业失败之后对创业者的生活、经济以及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负担,易产生农村创业意愿。
“农村发展前景”的优势比为1.328,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看好农村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不看好农村发展前景的大学生的1.328 倍,农村发展前景好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农村创业机会”的优势比为1.302,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认为农村创业机会多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认为农村创业机会一般的大学生的1.328 倍,认为农村创业机会一般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发生概率是认为农村创业机会少的大学生的1.328 倍,农村创业机会多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调查分析可知,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性别差异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男性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创业机遇,而女性大学生择业时则更注重社会认同和稳定性。受传统职业观念影响,女性往往被赋予更多特定的社会期望,比如护士、文员、秘书等更具稳定性并被社会各界认为更适合女性的职业,以至于受访女性自身也普遍认为需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二是创业经验对农村创业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宝贵的创业经验积累的创业思想和社会资本,会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促进作用。具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会将其作为自身优势,用以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勇于去农村创业;没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以及洞悉行业发展前景的能力,面对资金、经营管理以及创业类型等选择时会相对茫然,较为缺乏创业思想和资源优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创业意愿不强。
创业具有较大难度,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品格和心理素质。在农村创业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与基础设施的不足,创业者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缺乏坚定意志的大学生创业时不仅在方向选择上会犹豫不决,还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以坚持自己的创业道路。判断能力也是大学生创业时十分有价值的能力。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善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因此,是否具备坚定意志和敏锐准确的判断力,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对创业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包括创业风险认知和对创业知识的掌握等。
创业风险对农村创业意愿起阻碍作用。对大学生创业群体而言,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创业中不可避免的外部风险,因此,培养面对风险必备的强大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农村创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创业知识是农村创业的坚实基础。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虽然大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存在年龄较小、创业知识不够系统等劣势。对创业风险的认知能力高低和是否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高校的支持和鼓励对于提高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起着直接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大学生探索和开拓农村创业之路;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指导和支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村创业的风险和机遇。
家庭精神支持和家庭日常生活保障充足是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坚实后盾。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储蓄或流动资产来支持他们的创业计划,也很难从传统的贷款机构获得融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支持,即使可能经历一定亏损,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增加成功的概率。
推拉理论常常被作为人口迁移决策的分析框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们通过迁移来实现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拉力就是能够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因素,而那些不利因素就成了推力。
农村拉力越大,推力越小,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就越强烈。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农村创业者们拥有更多机会和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大的市场潜力,为创业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宝贵的资源支持。
大城市推力对农村创业意愿具有推进作用。疫情过后,很多人对城市生活的潜在短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就大城市推力而言,城市对于就业者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考虑回乡或到小城镇创业。
第一,提高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女大学生深受“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思想影响,缺失了创业的主动性,需要多方努力配合,创造出有利于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家庭应摒弃陈旧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女生输入女性也可以在外打拼创业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大学生;学校应注重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女大学生创业者;政府和社会应多宣传一些女企业家的成功案例,给予女大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
第二,积极开展农村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宝贵的创业经验积累的创业思想和社会资本,会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促进作用。在推进就业工作的基础上,更要以就业促创业。因此,高校和政府、社会各相关单位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其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开设相关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自主创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业知识,也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优秀品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无论是在家庭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要注意优化大学生的创业个性特质,家庭应注意培养孩子坚强刚毅的性格,帮助他们不断进行强化提升;政府和学校应多提供规避风险的兜底措施,给大学生更安全的创业环境。
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地,首先要打破信息壁垒,让大家知晓。政府要多措并举,及时解答同学们对农村创业相关政策的疑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宣传效果。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文化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与高校合作,设立与农村创业活动相关的训练计划,大力宣传农村创业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
高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的摇篮,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发展。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已经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应采取各种办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多开展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政府应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缺乏创业启动资金是阻碍大学生进行农村创业的重要原因。经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对不同地区和行业进行相应的补贴。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大学生开展培训,因地制宜地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创业能力。
第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农村推力的主要方面,应大力改善农村的生活创业环境,用农村的青山绿水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另一方面,交通不便,不能满足农村创业相关的运输需求也是农村推力的主要方面,应大力推进农村的公路铁路建设,加强交通的便利性,为货物运输与交易提供保障,从而增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也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遇。研究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最终目的就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利用独特的人才优势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增强自己的创业才干、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在农村人才稀缺的现实情况下,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应积极引导并帮助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增强其农村创业的意愿和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