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3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管理难度系数相对偏高,一旦出现工作疏忽,就会导致施工质量持续下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身的管理行为,抓住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以及核心,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全面加大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投入及支持力度,真正实现对症下药。全过程施工管理工作不容忽略,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以及综合效益。管理层需要围绕整体管理的现实条件,抓住重点控制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地落实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围绕前期的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采取多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此来更好地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和效益。
建筑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安全风险非常多元,在组织开展工程活动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对安全管控内容以及形式要求的有效分析。但是外部环境的束缚导致安全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整个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部分企业过度关注前期的成本控制,忽略了安全管理,导致安全风险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改进。结合国家建筑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建筑施工事故的出现概率比较高,实质的事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高空坠落事故在总事故中所占有的比重高达53%,另外还涉及触电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以及物体打击事故。大部分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与管理不当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只有逐步提升建设工程的管理质量,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各种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作为组织开展建筑工程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机械设备以及人工不容忽略,设备管理和人工管理非常关键,通过对人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分析可以了解整体的工程施工效率。设备管理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与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在实际操作时,实质的管理人员组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不同作业交叉进行,人员管理难度系数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在维护和管理机械设备时,前期的设备调配不够科学及合理,各种使用故障时有发生,成本投入持续上升,工程进度直接被耽误。
原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如果无视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工程质量持续下降。有的建筑工程企业存在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过多关注经济利益,所采购的原材料以及配件不符合质量标准,严重影响了自身的稳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会利用不同的施工技术积极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对建设严格,只有保障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性能,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时俱进。传统的施工技术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不符合新的标准及要求,在使用各种新技术时,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有限,工作经验较少,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不利于整个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水准,难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密切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着眼于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积极整合多种管理对策及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管控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结合不同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积极提升整体的施工建设质量及水准。全过程管理不容忽略,效果较为明显,管理层需要从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管控着手,积极实现多个环节的有效整合和密切联系。施工质量控制是重点,难度系数最高,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从多方面着手,注重细节控制及全面协调。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最为关键,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落实好细节质量管控工作,才能够保证最佳的工程施工质量及水准。
为了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管理层需要逐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积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有部分管理部门的综合能力比较有限,职能重点以及责权不明的问题较为突出,引发了诸多的工程管理矛盾。不同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标准差异比较明显,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推诿,责任和权力划分相对比较模糊,难以更好的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对此,管理层需要积极优化管理体系,着眼于整个工程活动的具体过程设置不同的管理任务,合理分配管理任务,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共同完成,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备受诟病,直线型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引发了诸多的信息鸿沟问题,信息传输速度偏慢,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也大打折扣。对此,管理层需要反思管理行为及模式,积极优化管理策略,以矩阵式管理为基础,严格按照前期的管理指令一一落实管理工作,逐步提升管理质量。采取招商管理的形式逐步凸显工程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科学性,保障最佳的管理质量[2]。
设备人员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质量直接的影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层层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层级。在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以及加强逐级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好管理制度,确保基层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整合利用多种管理策略及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比较复杂,为了尽量避免这一制度流于形式,管理层需要及时了解现场现状,加强对施工技术要求的有效分析,积极调整作业班组与作业面之间的冲突以及矛盾,实现协同并进。比如对于吊篮以及起重机等存在一定风险的机械设备来说,日常设备的科学管理不容忽略,在正式进场前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审批,由建设单位进行宏观统筹,明确具体的特种设备使用方案。以当安装单位资质证明文件、设备的安全备案以及操作人员的特种作业证书为基础,提供完备的信息资料,在顺利通过审核之后现场检验设备,落实好后期的管理工作以及监督工作。如果设备已经超过了检测期限或者报废期限,则需要直接禁止使用。
一种安全管理措施所发挥作用比较有限,难以真正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对此,管理层需要注重宏观分析以及高瞻远瞩。首先,以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为基础,及时了解可能存在各种风险的项目,科学评估风险的具体概率以及所造成的事故影响,围绕安全风险程度明确与之对应的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高效控制不同种类的项目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安全风险。工程安全风险档案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能够保证安全事故的积极预防,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风险,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其次,以安全事故的处理为基础,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前编制安全预案,组织开展事故处理工作。更好地减少整个事故的负面影响以及损失,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在处理完相应的安全事故后则需要有效分析事故出现的实质原因,及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做好后期的收尾工作,促进工程建设的有效恢复,有效消除不利影响[3]。
首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站在施工过程的视角,全面落实好质量监督工作,以全过程施工管理工作为基础,抓住质量监督的核心,积极实现施工单位管理层的自我监督、业主单位监督以及监督单位第三方监督,逐步打造整体监督机制。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需要主动参与其中,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多方监督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这一工作能够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施工单位质检人员也需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严格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全方位监督施工行为。结合最终的检查结果提交具体的检查报告,确保监理单位能够落实好后期的抽查工作。关键工具以及重要部位的检查非常关键,监理单位、业主单位以及施工单位需要共享相关信息,实现共同确认,然后由建筑市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环环相扣,逐步打造成熟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
其次,全面落实好材料质量监督工作,以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工作为基础,积极开展复检工作,加强对进场材料的严格检查。及时核对材料的型号规格以及品牌,确保其能够与前期的设计要求相符合。材料出厂合格证的检查以及批量分析也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做好复检工作,在现场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以及调整,只有确保检验合格才能够直接进场[4]。
最后,成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以已完工的产品为检测对象,组织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建筑工程的产品特征比较明显,检测工作的要求较为严格,离不开专门的检测仪器以及检测设备,第三方专业检测人员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检测人员会严格按照产品指标的评定要求组织开展检测工作。如果要求比较严格,还需要进行破坏性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一定的标准,结合最终的检测结果出具质量证明文件。
在引进先进技术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避免这一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管理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施工过程观摩活动,带领工作人员学习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实施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抓住要点及核心,逐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在全面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过程中,公众对节能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各种保温结构备受关注,应用率、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积极推广这些现代化结构材料时,一部分工作人员面临诸多的挑战,有的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知比较片面,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了许多的质量问题。对此,管理人员以及生产技术人员需要主动学习最新最前沿的施工技术,在标准化施工示范基地进行观摩和学习,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需要亲身参与,全身心感受整个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过程,充分凸显新工艺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症下药,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以及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前期的管理工作要求[5]。
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难度系数比较高,是建筑活动中的核心,会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这两大工作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优化和健全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及矛盾,更好的实现与时俱进,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能够符合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