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室内间缝装修形式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研究

2023-11-16 01:24李怡
建筑与装饰 2023年19期
关键词:板墙室内空间形式

李怡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30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传统的六面体空间,室内趋向于封闭且空间的定义、使用功能都很明确,不同空间之间的界限划分也很清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逐渐兴起,其建筑思潮很快在西方建筑界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建筑“四巨头”之一的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提出“少即是多”建筑设计原则的同时,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流动空间从空间形态上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六面体空间形式,室内空间的敞开使空间的封闭感得以消解。每个空间在具有一定限定性的同时,因不同空间之间界限的不明确,使各空间在自然的过渡与衔接中可以相互穿插与渗透。这种空间关系不单指室内空间之间,同时还包括室内与室外空间之间。以其所设计的代表建筑作品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最为典型。自此之后,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都有将空间的流动性融入自己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之中,流动空间相关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

1.2 国内研究现状

其实在早于密斯一个世纪以前,中国古代建筑在室内空间处理手法上就已经创造出连续流动且自由灵活的空间形式了,只是因为所处时代的不同,在建造材料、空间尺度和营造效果上有所差异。在中国古代,屏风作为一种重要的室内空间分隔物出现的就更早了,西周刚诞生时,专设在宝座后以示天子权威,后来随着发展和演变,屏风又有了分隔、美化、协调等作用,如东汉墓葬朱鲔祠堂画像石中绘制的屏风作为室内空间分隔物,对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功能划分。

不同于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可以被人们直观地看到,内檐装修因处于室内,不易被人们随时见到,再加上现存可供研究的实物遗存又非常有限,所以不为所处现代的我们所熟知。从理论方面看,可供参考的实物遗存及相关文献、书籍、图片资料都比较少,系统性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应用方面看,传统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设计方案呈趋同化。因此,充分挖掘我国古代建筑内檐装修深层的文化价值,并按当代的需要对其进行重新阐释,在传承和创新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每位设计行业从业者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内檐装修的概念

“墙倒屋不塌”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支撑结构(梁柱)与维护结构(墙)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体系。当建筑刚落成时,室内空间只有起结构性承重作用的柱子作支撑,其余部分完全敞通,没有任何间隔物,之后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在建筑内部设室内空间分隔物,内檐装修由此而产生。内檐装修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专业术语,该名词出现于清代,在明代的江南地区则称之为“装折”。内檐装修与外檐装修是相对应的。外檐装修为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之间隔物,其功用与檐墙山墙相称。内檐装修则完全是建筑内部分为若干部分之间的间隔物[2]。内檐装修的种类非常之多,现内檐装修的研究领域通常是将装置在室内的罩、隔扇、门、窗、天花、藻井等一般不可移动的间隔物作为研究对象。

3 室内间缝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柱网层中,相邻的两柱之间有一定间距,而在这两柱之间所采取的空间处理方式为室内间缝装修。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室内空间分隔物基本都是依附于室内原有结构性承重构件梁、柱的存在而存在的。通过在建筑开间方向或进深方向的相邻两柱之间架设不同形式的分隔物,来起到不同的空间分隔作用,这些分隔物可以将两柱之间完全封闭,也可以是半开敞、半封闭的,使室内空间之间产生既分隔,又有联系的效果[3]。

4 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分隔物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在宋代以前基本使用帐幔、屏风作为室内空间的分隔物,即房屋内部并没有固定的间隔物,这些悬挂在梁架上的织物同样可以起到将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的空间分隔作用。最早有明确记载建筑中开始使用固定室内空间分隔物的,则见于北宋建筑学家李诫所编写的《营造法式》,之后经过明代的发展,到了清代已十分完善,营造出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本文多以宋代开始出现的固定室内空间分隔物作为研究的方向和依据。

5 室内间缝装修类型

5.1 全封闭式装修

即传统的六面体空间,在两柱之间用板墙、裙墙槛窗、碧纱橱等分隔物对空间进行分隔,以围合成一个实体的空间。板墙也称木壁板墙、木栈板墙、隔断墙,即用没有纹饰雕刻的木板将室内空间进行分隔,并在木板墙上开门以供通行,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阻隔空间之间的视线;碧纱橱是在两根立柱之间设一排隔扇以分隔室内空间,同时为满足空间之间的通行,常在中间两扇隔扇上设鹅项(上下门轴)、碰铁(固定门扇的开启方向)和看叶(纽子)以供开合,门扇上方设帘架,门扇开启时可以悬挂门帘;群墙槛窗的做法一种是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下半段设木栈板墙,板墙之上设槛窗,还有一种做法是在两根立柱之间设木栈板墙,再将槛窗镶嵌在木板墙里。总之,这种装修形式适用于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空间。

5.2 渗透式装修

在分隔室内空间之间的木板墙上开门和窗户,使被隔开的两个空间之间产生关联,暗示了彼此的存在,如储秀宫西次间与西梢间之间的玻璃槛窗式装修,使被分隔的两个室内空间之间可以相互观望;这种装修形式与全封闭式装修较为接近,只因分隔物的通透性高一些(如玻璃或窗户等),使得其私密程度相较于全封闭式装修要低一些。

5.3 半封闭式装修

即在两柱之间设博古架(多宝格)、落地罩之类的分隔物。明清室内装修中,在两柱之间设置不可移动的博古架,既可以分隔室内空间,又可以摆放和储藏各种古玩、器具、书籍,兼具观赏和实用价值,如北京颐和园排云殿西梢间博古架;落地罩通常用硬木浮雕或透雕而成,上靠梁的底端,两侧倚着柱子延伸至地面,中间留有开口,开口区域完全开敞,并依据开口的形状定名,如圆光罩、八方罩、瓶形罩等。这种装修形式在满足空间之间分隔以及通行需要的同时,还增强了室内空间整体的层次感。从私密程度上看,相较于渗透式装修要更低一些。

5.4 虚拟式装修

即在两柱之间设栏杆罩、几腿罩、飞罩一类的间隔物。栏杆罩从形态上看虽与落地罩相仿,但落地罩的通透性不及栏杆罩;飞罩、几腿罩这类间隔物两端沿柱下垂但不落地,造型轻盈。这类间隔物在空间处理方式上对所需分隔的两个空间之间虽有所划界,但划界感并不强,空间之间的关系趋向于模糊,两柱之间的绝大部分空间完全敞开,通行几乎无所阻碍。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所分隔的两个空间分开使用或合并在一起使用,灵活性较强。从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上看,虚拟式装修同样可以起到增强空间层次感的作用,在私密程度上相对于半封闭式装修要更低一些。

5.5 半围合式装修

不同的围合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给使用者带来的心理界定和空间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八字围屏是半围合式装修的代表,如颐和园仁寿殿内明间设地平宝座,即在台子上设宝座,宝座后为玻璃寿字矮围屏,这里的围屏是名位与权利的象征,在围屏后的后两根内柱之间设木壁板,木壁板上悬挂着一块“寿协仁符”金字大匾。

屏风的种类繁多,在作为室内空间分隔物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家具和装饰品。在室内还未出现固定空间分隔物的时候,屏风常与帐幔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宋代室内装修中开始出现固定空间分隔物后,屏风依然在空间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上述四种装修类型中所用到的空间分隔物,均依附于室内原有支撑结构(梁、柱),屏风并不依附于室内原有支撑结构,它是可移动的。

5.6 组合装修形式(曲折装修)

全封闭式、渗透式、半封闭式、虚拟式、半围合式这五种装修手段都是两根立柱之间所采取的空间处理方式,即室内间缝装修。而对整个室内空间来说,则往往是将以上几种装修方式并用,以此来营造出丰富且富有变化的空间效果,如明代苏州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内,分隔鸳鸯厅前后的空间就并用了全封闭式(太师壁)、渗透式(隔纱)和半封闭式(圆光罩)三种装修方式。清代这种组合装修形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将这种有虚有实,有阻隔,有通透的组合装修形式称之为曲折装修,这种装修形式最早流行于南方一带有钱的盐商、官员人家,之后被北方皇家、王公大臣纷纷效仿,到了乾隆中期开始兴盛,清晚期达到顶峰。

6 室内间缝装修类型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间缝装修,即室内空间立面上所采取的空间处理方式,不同的室内间缝装修类型对应不同的室内空间分隔物,这些分隔物的一大特点就是基本都依附于室内原有支撑结构而存在。从界面设计的角度来看,室内界面指围合室内空间的墙面、顶面和地面,其中墙面占比2/3,因此,对立面上的处理和把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设计方案着手之前,应充分了解室内所涉及的主要结构性建筑构件,即承重柱、承重墙、梁、门窗洞口等所在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以在之后的方案设计中将这些建筑构件巧妙地融入立面设计中去。其次,在进行室内空间功能划分时,需根据每个功能区的特点以及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相应的立面装修类型,比如,对私密性要求不高且使用功能较明确的空间,选择半封闭式装修;对私密性要求不高且使用功能不明确的空间,选择虚拟式装修;对私密性要求高且使用功能明确的空间,选择全封闭式装修等。

在明确立面装修类型后,再选择相应的空间分隔物。中国古代室内装修中所用到的空间分隔物大多雕刻精致烦琐、造价高昂,所以需要提炼传统空间分隔物的营建的思想内涵,并在充分理解当代文化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对空间分隔物(如具体造型、设计风格、材料等处理手法)进行重新阐释,并注意调整空间分隔物与室内原有结构性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统一。最后通过对室内不同空间分隔物的整合,协调室内空间的整体设计风格,从整体上把控空间之间的营造效果与空间层次感。

7 结束语

当今室内设计空间之间的分隔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立面上所采取的空间分隔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空间分隔方式,如利用地面或顶面的高差变化、室内陈设、家具等来进行空间的分隔,相对来说,从立面上进行分隔所得到的空间限定性会更强,因为其所占的空间围合面积比重最大,所达到的空间分隔效果直接明了,分隔物的形式也更为丰富。中国古代建筑室内装修在立面上擅于将空间分隔物与室内原有支撑结构相结合,以实现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着手之前也需要充分了解室内原有支撑结构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空间关系、使用功能、私密程度等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再结合室内原有支撑结构合理选择相应的空间分隔形式,处理好空间之间围合与通透、虚与实的关系,以达到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室内空间效果。

猜你喜欢
板墙室内空间形式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开挖过程的桩板墙加固数值模拟分析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浅谈大尺寸连跨异型清水混凝土板墙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