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名医的冬养秘方

2023-11-15 10:57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11期
关键词:林老铁律降糖

众所周知,冬季寒冷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要比春秋两季高,血糖波动也会增大,而且类似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都会加重,“麻酥糖腿”也是其中之一。85岁的全国名中医林兰介绍,糖尿病史十年以上的患者大多都患有这种病,发展到末期就是糖尿病足,一定要及早干预。林老带来冬养秘方,教您在餐桌上和路途中控制好血糖,轻松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能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〇 “留糖作业”

85岁的全国名中医林兰奶奶首先给糖尿病患者布置了一项很有特点的“作业”——记录血糖。但林老记录血糖的方式可能与糖友们平时熟悉的都不太一样,不是按照一日三餐的餐前、餐后来测量,而是一周七天,每天在不同的时间只监测一次血糖,时间分别是周一早饭前、周二早饭后、周三午饭前、周四午饭后、周五晚饭前、周六晚饭后和周日的睡觉前。以林老这种特殊的方式连续监测4周,如果同一时段4次血糖均明显偏高,说明降糖药用量不足;同一时段4次血糖都偏低,说明降糖药用量过大;同一时段4次血糖有高有低,说明未能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以及控制饮食。

如何判断血糖的高低呢?林老表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7毫摩/升,餐后血糖建议控制在8—10毫摩/升,睡前血糖建议控制在6—8毫摩/升。

〇 生活误区导致的“假高血糖”

下图是林老曾见的到一份“特殊”的血糖测量记录,林老在空腹血糖很高的数值边上,写了一句“减少药量”,指的是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因为这位糖友已经因为高血糖打上了胰岛素。为什么血糖明明很高,却要减少药量呢?

原来这都是夜间低血糖“惹的祸”。很多糖尿病患者不重视晚餐的餐后血糖,只要发现血糖升高,就盲目地增加晚间胰岛素用量,这很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夜间血糖过低又会激发人体的另一自救过程,使我们的内分泌腺体分泌出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于是患者便陷入了餐前血糖水平升高、增加胰岛素用量、夜间血糖更低、餐前血糖更高的恶性循环。

这种由夜间血糖低引起的早晨反射性血糖升高现象,被称为“苏木杰反应”。如果患者未能及时发现自己陷入“苏木杰反应”,很可能会因低血糖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林老提醒所有糖尿病患者,无论口服或注射,切勿自行盲目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调整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另外学会判断自己是不是“苏木杰反应”造成的假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门必修课,林老介绍“苏木杰反应”主要有5个判断标准:

1. 血糖忽高忽低,波动较大;

2. 24小时尿糖高,相反血糖却偏低;

3. 降糖药用量增加,但血糖得不到控制;

4. 经常发生头晕、出冷汗、虚软乏力等低血糖症状;

5. 老年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

〇 餐桌上的抗糖“铁律”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一经典中医观念早已深入林老内心,所以為了避免出现“苏木杰反应”后再匆忙应对,林老定下了一条著名的“抗糖铁律”。遵守这条“铁律”,既能帮助糖尿病朋友们控制好血糖,又能保证不会发生因降糖导致血糖过低从而引起紧急事件。

林老的“抗糖铁律”在饮食方面可以用4个字概括:定时定量。为什么要强调按时吃饭?林老举例,早上7点吃饭,胰岛素的自然分泌量会在餐后3小时,也就是10点左右达到峰值,但如果每天进餐时间不固定,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峰值便也会随之失去规律,血糖就容易忽高忽低,反复波动。定量吃饭主要是指每天应摄入固定量的主食,这样才不容易引起血糖的上下起伏。

林老坚持自己这道餐桌上的抗糖“铁律”多年,也摸索出了一道更利于稳定血糖的控糖餐:

早餐:吃1个鸡蛋、1杯牛奶、50克主食;

午餐:150克主食、50克蛋白质(肉鱼虾)、蔬菜不限量;

晚餐: 150克主食、50克蛋白质(肉鱼虾)、蔬菜不限量。

林老的控糖餐不仅将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得当,而且搭配好也能做出美味可口的控糖佳肴。但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不能完全代替主食,食用过量的蛋白质容易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不建议今天多吃一口,明天少吃一口,定好了主食的量和时间,就不要随意更改了,日常可以用番茄、黄瓜代替水果。

〇 并发症之“麻酥糖腿”

定时定量之所以被林老称为“抗糖铁律”,就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很难日复一日地坚持。我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诱惑总是难以抵挡,糖尿病患者们也难免会放松警惕,入口美食。一次两次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经常“破戒”一定会让糖尿病的并发症找上门来。

林老曾听患者讲述过自己“麻酥糖腿”的经历:患者赵先生46岁,糖尿病史8年有余,下肢经常感到触电似的发麻感,脚底还经常发凉,严重时夏天要穿棉鞋才有知觉,到了冬天更加难熬,是那种寒冰刺骨的凉意让赵先生根本无法安然入睡,发展到后期几乎是疼痛入骨,难以下床,赵先生痛不欲生。

赵先生看了很多西医,都没有好的办法,后来他找到林老进行中医治疗,坚持吃药、锻炼、饮食,慢慢地能重新站起来走路,现在都能跑马拉松了。林老告诉我们,“麻酥糖腿”其实说的是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麻、蚂蚁爬的感觉,感觉异常(光脚却感觉脚上穿了袜子)。

第二阶段:酥软乏力、间歇性跛行。

第三阶段:静息痛、发热或者发凉。

第四阶段:无知觉。

第五阶段:糖尿病足。

自测是否患上“麻酥糖腿”

【测试方法】测试者戴上眼罩坐下,露出小腿,边上的人用手、棉签、装有冰水的试管、装有温水的试管、针等分别触碰测试者的小腿,看测试者能否正确说出是什么东西在触碰小腿。

【结果判定】这个是测试触觉、痛觉、温觉,如果测试者不能准确说出答案,可能存在神经感觉病变。

【专家提醒】异常出汗(头面、前胸出汗,腰以下无汗)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信号。

为了糖尿病患者能够不被“酥麻糖腿”所困,更为了避免“酥麻糖腿”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足,林老为糖尿病患者带来3个独家方剂——泡脚方、止汗茶和降糖消脂茶,其中泡脚方使用的药材都是厨房里常见的调味料,让患者轻松缓解“麻酥糖腿”。

● 活血通络泡脚方

【药物与组成】桂枝10克、姜黄15克、花椒6克、桑枝15克。

【功效与主治】活血通络、温经止痛。适合有腿麻、下肢凉感的糖尿病人群服用。

【方义】桂枝温通,可以治感冒,姜黄活血止痛,林老临床上常将二者搭档使用;花椒也是温通的,可以加强效果;桑枝清热利水、消肿、通络,帮助改善糖代谢异常,辅助降糖。

【用法】药材煮一下后泡脚,泡脚的温度控制在39—40℃。

● 止汗茶

【药物与组成】浮小麦30克、生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

【功效与主治】补气固表,疏风敛汗。适合出汗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服用。

【方义】浮小麦补气固表;糯稻根、麻黄根固表止汗;黄芪补气。

【用法】煮水服用。

【专家提醒】此茶饮不适合低血糖(心慌、饥饿、手抖)出汗、围绝经期出汗的人饮用。

● 降糖消脂茶

【药物与组成】桑白皮12克、荷叶10克。

【功效与主治】利水消肿,降糖降脂。适合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代茶饮,在暖胃的同时,还能用它降糖养生。

【方義】桑白皮降糖、利尿消肿,能减轻血管负担;荷叶降低血脂、清热。

【用法】用开水冲好后,放温后饮用。

【不适人群】经常肚子胀,大便稀的人群。

〇 名中医的独家走路法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管住嘴、迈开腿”,不过林老提醒:方法不对很可能功效减半!

林老在60年临床经验基础上,还总结出一套抗糖运动“铁律”。这套运动“铁律”不但能让患者事半功倍,而且只需其中的一个细节,就能让中老年朋友们在运动之余还能养护膝盖。

80岁名中医的抗糖运动“铁律”

(1)一日三次,餐后立刻运动,以快走为主。

(2)速度由慢到快,建议每分钟100—110步。

(3)早晨、中午走20—30分钟,晚上走40—60分钟。

为什么林老建议吃完饭马上快走?我们吃进去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会先转变成为葡萄糖等物质,再被吸收到血液里,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所以林老是想让大家趁着饭后葡萄糖还没有在体内生成的时候就运动起来,把吃下去的食物转变成能量,从而减少吸收糖分,这对控制血糖大有裨益。另外,林老在饭后快走的时候有一个保护膝关节秘诀:脚后跟先着地,然后脚尖往前推。林老就是依靠这个秘诀才能够每天快走1万余步还不伤膝盖的。

【专家提醒】有胃下垂、胃黏膜病变等疾病的患者遵医嘱,不建议饭后运动。

(编辑    王    幸)

受访专家

林兰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内分泌重点专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首次倡导“益气养阴为防治糖尿病基本法则”,研制了国内第一个中药降糖制剂。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大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系列研究、发明创制了多种中药制剂。临床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及内科疑难病症。

猜你喜欢
林老铁律降糖
快乐降糖“穴”起来
生产再忙 莫忘铁律
『手顺』,在日本是铁律
百岁翁的跑步养生法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民主管理有“铁律”
铁律与铁吏
高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