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患者,与时俱进,当好心尖上的守护者

2023-11-15 14:34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心血管心脏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如今,在人类不断的挑战和尝试下,心脏外科手术日渐成熟,让一颗颗受损的心脏迎来重生的希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需求发生变化、微创介入技术的出现,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历经着“蜕变”,开胸手术已不再是临床心脏类疾病治疗的唯一选择。医生不仅要会开刀,也要会使用先进的仪器設备、运用新技术。

心血管外科在当下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心血管外科医生,需要经历什么?今天,我们采访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外科学系主任张喆,他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我们分享“心尖上”的历程。

〇 结缘心脏外科,医生要有负重前行的坚持

说起学医历程,张喆主任告诉我们,自己学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小时候的张喆就对医学比较感兴趣,善良的他看见身边有人生病,心里也总想要帮助他们。长大后的他,考上军医大学,也开始了漫长的学医之路。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学医的过程非常艰苦,但张喆却乐在其中。据他回忆,自己在中学时代还属于比较调皮的孩子,而学医的经历,让他练就了越来越沉稳的性格。张喆主任说,自己专攻的是心脏方向,一分一毫的差错,都是极其危险的,这尤其需要医生能够沉得住气。

医学深奥且种类繁多,那么张喆主任为何会选择心脏外科这条难走的路。说起来,当初选专业的张喆,并非一心报考心脏外科,而是冥冥之中结下的缘分。在报考医学研究生时,外科一般是大家的首选,当时的他一厢情愿,认为心脏外科的研究生比较好考,所以没有想太多,就报了这一专业。真正开始学习之后,张喆发现情况本非是自己想的那样。心脏外科的学习其实非常艰苦,想要学好并不容易。但既然已经报了这一专业,自然不能放弃。所以,他给自己重新设定了新的信念和目标:坚持下来,然后去努力救治更多的人。于是,他在心脏外科这条路上不停学习,他深谙,只有牢牢打好理论基础和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在医学这条路上,哪怕再难,也要有负重前行的坚持。如今,回过头来想,张喆说自己原本是想选个好考的专业,没想到这条路走下来这么难。但他表示,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自己还是会选择心脏外科,因为这是一门很有价值感的学科。心脏外科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学好了,能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学好医学,当好医生,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坚持,也离不开好的从医环境和氛围。2006年,张喆离开部队医院,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刚来到北医三院,张喆其实并不适应。当时的北医三院心脏外科各方面硬件与软件设施还在完善过程中,和原来学习的部队医院相比,手术量也相差很大。不过慢慢地,张喆发现这个地方的学术氛围很好,自己也正需要一个能够安安静静,扎实钻研的环境。所以,在北医三院工作后,张喆扎根于学术,奔走于临床,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经过不断的发展,北医三院各方面条件逐步完善,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相较于部队系统,北京大学有着很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医学是国际化的科学,只有国内外的不断交流,才能够更快地推动医学进步,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张喆主任介绍,在心脏外科的研究上,国外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果能够学习他们的技术,并将其熟练运用到临床实际中,不仅能够带动我国心脏外科技术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保障。所以,在北医三院工作期间,张喆主任也多次外出进修参观学习,与国外专家交流经验,这不仅让他开拓了眼界,也让他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与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〇 治病科研两不误,是医生价值所在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两种不同的困惑:一是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们对于临床工作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觉得陌生;二是本科临床医生对于科研工作的一筹莫展,觉得无从下手。张喆主任认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恰恰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而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和科研工作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临床工作需要医生有深厚的临床技能,掌握问诊体检及基本操作方法。科研工作需要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此外,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张喆主任表示,这两者并不矛盾。那么,如何平衡科研和临床工作?对他来说,做好科研,就是要学会用临床的思维去探究规律。而做到这一点的核心,就是真正对医生这个工作感兴趣,发自内心的想要治病救人;要做到不单纯为了职称而发文章、做科研,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学以致用。那么经过不断打磨,在专业领域里,自然就会有好的科研产出。所以,作为医生来说,所有工作一定要围绕临床实际。否则,科研做得再好,不能帮人治病,解决实际问题,那所谓的科研工作无非是让人在学术地位上有所提高,但作为医生的价值是有所缺失的。当然,只关注临床,不去思考、不做科研也是不行的。外科医生也要学会做科研,有自己的学术体验和想法。医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信息时代更要善于借鉴文献,及时总结分析。临床工作可以帮助医生总结经验,但张喆主任认为,单纯靠经验并不安全,因为经验往往是属于个人或一部分人的,并不一定完全适用每一个案例。临床诊疗还需要用严谨的方法来论证,需要科研来辅助。医学发展到现在,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自己去揣摩。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总结经验,探究规律,提高疗效,最终造福于患者。

〇 涉心病症无小事,技术革新才能化解危机

心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体活力、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然而心血管疾病却是现代人群中非常高发的病症。如今心脏手术虽然有一定的成效,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现了国内血管外科医生卓越的技术水平。但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张主任告诉我们,心脏外科的未来,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从传统手术到微创,我们还要继续朝着无创方向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心血管超声——助力心脏外科向无创发展

传统心脏支架手术在造影技术下完成,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医院尝试用超声解决问题。心血管超声检查主要是使用超声仪器对心脏进行扫描检查,不仅可以准确判断心脏血液循环情况和心脏形态大小以及心脏瓣膜关闭的情况,还可以检测心率的快慢、主动脉与肺动脉结构等情况。心血管超声技术相比传统的造影技术有着很多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一般不用注射造影剂,所以是无创的检查方法,而且没有放射性核素和其他原料,检查方法比较简便,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检查,现在更是可以直接在病床附近进行检查,非常经济方便。并且,心血管超声检查是利用多方位多平面的超声成像技术,对心腔进行全面的检查,心脏所有的组织解剖结构以及功能都可以准确定位。

张主任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脑梗死,在首发的时候都是很难避免的。比如卵圆孔未闭,看似小问题,但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可能是巨大的。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内的一个生理性通道,正常情况下出生后2个月左右闭合,若超过3岁未能闭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可致病生理结构之一。一般情况下,患者没有症状,是不需要处理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运动、剧烈咳嗽、潜水等,导致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时,心脏内血流可通过未闭卵圆孔出现异常右向左分流,进而可能引起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一旦患者有相关神经系统损伤,就需要积极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先进的超声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腔内超声(ICE)是超声技术与心腔内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运用心腔内超声(ICE),可以将只有约3毫米直径的微小超声波探头,通过股静脉直接送到心脏内部,心房、卵圆孔、心耳等结构通过ICE实时清晰呈现。但ICE过于昂贵,张喆主任通过使用单纯经胸心血管超声可完全取代ICE,使手术能够精准定位“卵圆孔未闭处”,释放封堵伞,完美封堵住缺口。使用超声替代放射线进行介入治疗技术,实现了“不开胸、无放射线 ”治疗,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短,康复也更快。而且大幅度减少了医院和患者的支出,真正做到了保护患者、减少创伤、节约费用。

超声技术的进步是未来心血管外科各项临床技术发展的基石,因其无创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将会替代血管造影、CT等对人体产生损伤的检查方式,如“零射线”射频消融技术已在心脏电生理领域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相信超声技术在未来心血管外科的应用会愈加广泛,甚至可能引起心外科手术方式更大的变革。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心肌再生是未来研发核心

心脏移植作为技术,虽然能挽救一些患者的生命,但不可能解决人类心力衰竭的最终问题。原因在于合适的供体始终是有限的,而受体的需求永远无法全部得到满足。同时,携带人工心脏的患者,術后长期的管理、康复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目前,我们的心脏手术仍然主要依赖于大医院,患者的术后管理也离不开大医院专业医生的指导。但好的医疗资源有限,仅仅依靠创伤较大的手术治疗,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

未来心血管学科面临的是老年复杂病变的时代,传统手术难以圆满解决患者的问题。张主任表示,心肌能否再生,仍会是未来心血管方向的研发核心。目前来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缺血组织的心肌细胞走向死亡,基本上不能再生,在不断跳动的心脏上留下一道没有收缩功能的“疤”,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尽管有一些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症状,但目前还没有疗法能够用功能成熟的心肌细胞取代失去的组织。虽说人类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很有限,但自然界中,有一些动物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心脏自愈能力。不过,要进一步把这种再生技术应用于人类心脏,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〇 远离心血管疾病,科学预防很主要

除先天性心脏功能发育缺陷及伴随人体衰老出现的心血管机能退化等情况外,后天因素引发的心血管病症也非常多见。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加班、吸烟、饮酒、饮食不合理、运动少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心血管病的病因有哪些?该如何去预防心血管病?对此,张喆主任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建议。

1.戒烟戒酒。烟酒过度人群是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现代人总喜欢通过抽烟以及喝酒来缓解压力,而且频繁的应酬也让现代人天天烟酒不离,这些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原因,长期如此的话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张喆主任提醒,大家喝的每一滴酒都有可能损伤肝脏细胞,抽的每一口烟,都有可能损伤血管内壁细胞。如果能做到滴酒不沾,一根烟不抽,心血管的发生风险会小很多。

2.多做适当有益的体育运动。长期站立、长期开车的人群也是血管外科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人群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工作状态,长期站立致下肢血回流心脏缓慢,过多的静脉血滞留在下肢,静脉曲张这种血管疾病就会找上他们的麻烦。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比如可以打球、跑步、骑车、游泳、快走等等。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能够坚持下来的运动。当然,运动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劳累。

3.健康饮食。国人多年形成的高盐、多油饮食习惯已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平时饮食中应保持膳食的平衡,少进盐,少进高热量食物,多吃一些瓜果蔬菜,可适当补充瘦肉或是奶类食物。合理膳食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4.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避免熬夜。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长期压抑、郁闷、暴躁、暴怒等,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尽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脂血糖升高的风险增加。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熬夜,还会诱发斑块破裂,直接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健康的心理,规律的作息,会利于身体健康,也更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在张喆主任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收获了“心”的希望。如今,微创技术的运用已非常普遍,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正不断为人们解除病患隐忧,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命质量。相信在未来,心脏外科领域的发展与革新,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大的保障。

(编辑 董 玲、姚宇澄)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心血管心脏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心脏
关于心脏
小切口在成人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