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提升的逻辑理路

2023-11-15 21:11左路平
理论建设 2023年5期
关键词:号召力主流意识形态

收稿日期:2023-04-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党的社会号召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19CKS024);安徽大学质量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情感逻辑”(2022xjzlgc392)

作者简介:左路平(1991—),男,安徽庐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理论。

[DOI]10.19810/j.issn.1007-4767.2023.05.010

摘 要: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社会成员的理论说服力、思想感召力、行为动员力和情感引导力等的总和,它彰显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社会成员思想影响的深度和实践引领的强度,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错误思潮干扰、敌对意识形态攻击、利益分化和价值多元、社会信任危机等。为此,必须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包括要“以利得人”,要“以理服人”,要“以神凝人”,要“以情感人”,要“以言动人”,要“以术吸人”。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意识形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3)05-0085-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历史境遇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包括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击、各类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多元价值观的消解等。针对这些挑战,必须通过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和号召力来应对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其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其应有之义,它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彰显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现实动员的能力。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不足和缺乏则会直接影响党对群众价值共识的凝聚、思想的引领以及行为的动员等能力建设,这些能力关系到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和未来。因此,新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保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号召力,才能巩固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凝聚最大价值共识、维系广泛情感纽带,进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内涵、构成及意义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阶层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阶级或阶层的意志和意愿的综合表达。对于中国而言,主流意识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下中国的号召力,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由多重内容和要素构成,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内涵

意识形态是指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2]。而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或者说属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被称为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相关界定和论述,笔者在综合相关学者对党的社会号召力定义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概述。有学者指出:“执政党社会号召力是执政党依据政治权威、领导水平、执政绩效、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对社会成员进行引导、动员、凝聚与感召,使得社会成员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归属感和追随倾向。”[3]简单来说,社会号召力就是对社会成员的动员能力。笔者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指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观念体系所具备的对于社会成员的理论说服能力、价值共识整合能力、思想文化引领能力以及情感动员能力等的总和,并使得社会成员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心理认同,自觉响应并践行意识形态的内容、要求和号召。根据意识形态体系中内容形态的不同,又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实现方式具体划分为:理论形态意识形态得到心理认同,进而引导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制度形态意识形态得到实践遵循,进而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政治政策形态意识形态得到贯彻,进而引导生产实践的方向;新闻舆论形态的意識形态得到传播,进而引导社会心理的发展方向等等。

(二)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构成要素

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体系,关键在于它能够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进而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塑造、价值引导、行为动员,从而促进社会成员在共享相同的理论、道德和价值观念体系中,团结一致、凝心聚力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奋斗。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尝试将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利益的表达力。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286也就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如果不能反映特定成员的利益诉求,那么这种意识形态就不能保持对于特定社会成员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言亦是如此,如果它不能够反映和表达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那么它就得不到群众的广泛认同,也就谈不上号召力。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利益诉求融入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中,不断依据利益诉求的变化来更新和丰富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才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持续有效的号召力。

第二,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心理的反映力。“社会心理是反映时代问题的晴雨表,比较及时地反映和表达着一定时代群众的呼声和愿望。”[5]社会心理会比较及时而且集中地反映一定时期社会成员关心什么、社会问题是什么、群众在想什么等,这些不仅会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政治领导者的态度,还会影响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在疫情的影响下,社会成员呈现各种社会心理状态,如恐慌心理、围观心理、焦虑情绪、同情心理等。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和把握这些心理诉求,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传播、思想引导等手段及时回应这些心理诉求,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则会随之提升;反之,如果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够积极响应社会心理诉求,回应和疏导社会负面心理,则主流意识形态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说服力。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观念的体系,必然会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体系完备的理论大厦,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也决定了意识形态能否具有号召力。一个具有内在严密逻辑、完整结构和科学基础的意识形态,能够被实践所反复检验,能够在实践中指导社会成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样的意识形态必然会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根本保障,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学的历史观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且还被多国的历史实践所检验,并且具备与时俱进的更新能力。反之,如果一种意识形态不仅缺乏理论说服力,而且难以被实践所检验,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具有迷惑性甚至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这类意识形态最终也会被历史所淘汰。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价值共识的凝聚力。“凝聚力主要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说服力、渗透力和聚合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意识层面的凝结力和纽合力的体现。”[6]一般而言,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对于事物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构成了价值观的核心。在一个流动的社会中,受环境氛围、利益诉求、教育背景等影响,社会成员会形成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多元价值观共存的局面会长期存在。在正常的状态下,主流意识形态如果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整合性,能够凝聚多重价值共识,那么,多元价值观并存局面并不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威胁,反而会在彼此尊重的氛围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凝聚社会成员最大的价值共识,那么必然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因此彰显。相反,如果主流意识形态不能最大程度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不能整合协调多元价值观,那么成员之间的价值冲突则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第五,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文化的引领力。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其号召力还体现在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引领上。如果其对思想文化的引领力不够,思想文化领域会出现杂乱无序状态,甚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肆意传播,文艺创作领域也会因此而受错误思潮的影响,造成社会成员的思想混乱,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会因此而削弱。这种引领力体现为引领思想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思想文化各具体领域的发展提供旗帜和导向。因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文化领域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力,故其号召力也必然强大。

第六,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现实行动的动员力。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也就是说,思想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最终也会体现在对于实践的改造上,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号召力,因为它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响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诉求,因而在实践中人民群众就会自觉践行其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等内容落实为现实行动。如果不能转化为实践动力和改变现实的力量,那么,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只会是一纸空谈。

(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在网络自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威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时代之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8]。在新时代,要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手段,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是其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而对群众具有强大号召力,而这种号召力如果不继续加以维护和提升,则会受到错误思想理论的干扰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则得不到持续性巩固。可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维护和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是提振“四个自信”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的时代要求,将文化自信纳入理论体系中,创造性地拓展和丰富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的内容。实际上,无论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是文化自信,都与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提升主流意识形態号召力,让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更加认同、更加信任,才能提升群众关于“四个自信”的自觉认知和主观认同,才能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下不断生成自信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不足,群众对其不信赖和不认同,那么“四个自信”就无从谈起,自信的心理状态也无法生成,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质疑中,也会产生对于“四个自信”的质疑。总之,“四个自信”的不断生成和持续提升,有赖于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不断增强,只有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层面对群众产生了影响,并形成号召力,使这种影响持久化和实践化,才能促进“四个自信”的广泛生成和不断提升。

第三,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重要源泉。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的影响上,而且还会体现在现实动员力上,号召力的不断提升会增强群众把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下,党在新时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会不断推进。反之,如果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被削弱,党的意识形态主张不能转化为现实力量,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会因动力不足而发展受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会因此而滞缓。

第四,是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着手。号召力不仅是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引领力的直接表现和外化形式。从国内层面来说,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提升和实现,可以保证人民群众始终围绕在党的周围,紧跟党的引领走向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有助于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国际社会层面来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提升,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际范围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增强,意味着我国意识形态内容和价值主张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肯定和支持,进而也有助于推进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内容。

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代境遇下,网络新技术迅速发展、世界文明交往进一步加深等都对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在各种思想潮流和文化入侵的干扰下,存在着号召力被削弱的风险。

(一)自媒体时代錯误思潮传播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之挑战

在新时代境遇中,伴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特别是伴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心理浮动的影响,各类错误社会思潮通过挑拨人们的情感、利用负面社会情绪等加速其传播,在思想领域给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接触到相关错误思潮后,形成错误的事实认知和价值判断,进而产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看法,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消解。其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炮制的各类消息层出不穷,散布于网络自媒体平台且迅速传播,这些言论要么污蔑和戏谑英雄人物,要么抹黑党的领袖人物,要么替反面人物翻案,他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虚无历史的目的,进而达到消解官方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和价值定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和反权威心理,造成一些人对历史的错误认知和价值判断,进而降低了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其二,精致利己主义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的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核心内容是集体主义,这种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价值根基,也是社会性质的根本要求。但是,在新时代境遇下,受到资本主导的泛娱乐化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社会成员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即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观。“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精致体现在追求高度的效率优先,善于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其利己主义则是高度的自私自利。”[9]这种价值观是对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一种背离,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消解之势,如果任由这种价值观传播和发展,人们就会质疑主流价值观的合理性,其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的价值取向会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消减。其三,民粹主义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消解。“民粹主义者往往将自己装扮成民意化身和弱势群体代言人,将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根源统统指向现行体制、权力腐败、富人阶层,进而站在所谓道德的立场上对精英、官员、体制、制度进行攻击和否定。”[10]恶意的否定和别有用心的批评是民粹主义者的手段,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否定政府的权威,否定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和泛滥容易引起民众对党和政府的质疑及不信任心理,进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也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民众中的号召力。

(二)意识形态渗透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之挑战

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意识形态渗透。新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妄图搅乱人们的思想和进行意识形态颠覆,这些都对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产生了消解作用。其一,敌对国家试图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的活动一直在隐蔽地进行着。在网络化时代,敌对势力“通过技术掌控、文化产品传播、文化标准垄断、资本支持、话语输出等方式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信息霸权、文化霸权和文化冷战,企图进行文化殖民和制度颠覆”[11]。这种日常生活式的意识形态入侵(如电影传播、学术传播等)导致我国少数人形成思想上的错误认知和错误价值倾向。这种入侵的伎俩是:给中国人民制造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幻象,把资本主义国家描绘成理想王国,使国内少数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从近年来出现的“精日分子”“哈韩分子”“崇美分子”等社会现象就可以看出其毒害之深。这种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少数社会成员开始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崇尚和沉浸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其营建的幻象中。其二,敌对势力利用各种负面舆论事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攻击,试图消解其权威性和号召力。境内外的敌对势力尤其善于利用我国发生的各种消极事件设置舆论议题,误导舆论走向,在网络舆情的煽风点火中实现其意识形态攻击之目的。如2020年初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部分西方国家不仅不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且煽风点火制造舆情,抹黑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疫情中的努力,利用武汉疫情制造负面话题来诋毁中国形象,妄图在国际范围内形成歧视中国的氛围,进而试图利用负面舆情进行意识形态攻击,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之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呈现向不同维度分化的局面;同时,在利益分化和外来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下,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分化的状态。这种现实境遇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其号召力产生了负面的消解作用。其一,利益分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市场经济下各种市场主体不断产生,由于各自经营的行业、参与社会分工以及工作领域的不同,利益的构成和诉求也因此而不同,利益分化便导致价值认同的削弱和价值共识的难以达成。“深受逐利思维、猎奇心态、媒体炒作、非理性消费观等影响,价值无序竞争、任性妄为、随性盲从、错乱迷失、荒诞无趣、离经叛道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社会价值的统一性评判依据和标准迷茫、价值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加剧、价值共识困境突出。”[3]利益分化的加剧会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群体的利益整合不足,价值观领域也会因此而呈现无序、混乱状态,进而引起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降低,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也会因此而被消解。其二,多元价值观并存对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起着一定消解作用。一方面,社会成员利益分化引起价值观分化,个人主义价值观不断生成和发展,而这种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使部分社会成员对主流价值观产生不认同,进而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另一方面,在全球交往加速的互联网时代,外来价值观的输入也影响了部分社会成员。如西方发达国家输出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西式民主”“普世价值”等价值观,在它们的迷惑性伪装下,我国少数人受此影响产生对西方价值观的崇拜与向往,形成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想认知和错误价值判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合理性产生怀疑和不认同,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

(四)社会出现信任鸿沟降低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之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是,政治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部分党政干部的贪腐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执政根基,在移情等心理效应的作用下,少数人容易把对这些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怒情绪转移到党和政府身上,进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产生负面影响。其一,党内腐败问题引发少数人的政治不信任,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近年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生态下,贪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权力异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其很反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的执政形象、降低了党的公信力,群众的政治信任也受此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面临挑战。其二,意识形态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和消极情绪,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近年来,紧跟时代,引领发展,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中,少数地方、少数干部还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作风,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少数地方就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不能把党和政府政策主张落实落细。这些情况都对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提升路径

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和威胁,为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新时代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应对,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成为时代之需。

(一)主流意识形态要“以利得人”

意识形态要实现向现实力量的转化就必须以满足民众的利益需求为基础,因而,构建意识形态的利益实现机制、提升利益号召力是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提升的基础。其一,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基础性的物质、文化需要,还包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2]。新时代,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共同向往,只有通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和共享发展,才能实现每个成员在参与中有尊严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进而满足自身的各类需要。在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过程中,党和政府应该积极发挥整合资源、优化分配、改善供给等功能,保障每一个群众不落伍,帮助贫困群众跟上队,一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如此,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主张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党的意识形态才能具有号召力。其二,建构和完善群众的利益表达、协调和整合机制,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重要方面。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并不是所有利益诉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一定要有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途径,无论是自媒体平台,还是传统的官方途径,都应该设置相应的诉求表达机制。党和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搜集民声、民愿和民意,通过大数据等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相应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群众最新的关注和诉求。在搜集和分析群众利益诉求和民意的基礎上,党和政府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整合社会利益,协调利益分配,防止利益分化导致的两极化现象,进而为不同社会群体创造参与共享发展的机会,不断缩小地区利益差距、城乡利益差距、个体利益差距等,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如此,群众在共享利益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增强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对群众的号召力才能得以提升。

(二)主流意识形态要“以理服人”

“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通过理论形态表达自身宗旨理念、规范其活动,进而争取民众的思想基础。”[13]作为思想理论体系的意识形态,如果自身的科学性不足以让人民信服,那么,显然其号召力也会不强。对于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而言,只有以其自身的科学性、价值性来说服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进而提升理论的号召力。其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是其科学性的保障,也是提升其号召力的基础所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在于其因时因地不断自我更新的理论创新能力。同样,在实践变化和现实需求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解答时代问题、为群众释疑,进而让主流意识形态说理更有理论底气、理论逻辑和理论说服力”[14]。科学性是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生成的基础所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以问题意识和时代意识为导向,始终保持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15]。问题反映了时代的呼应和需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就是以理论创新来回应时代需要、解决现实问题,让理论更具生命力和解释力,在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中,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创新应不断提升其理论号召力。另一方面,理论创新必须面向现实、适应中国语境,在反映时代特征和引导实践发展中丰富和完善自身。主流意识形态只有以实践为基础,以时代需要和时代特征为依据,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进而提升理论号召力。其二,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底蕴是其生命力的关键,也是其号召力提升的根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性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上,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要贯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制度设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16],在执政理念、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奋斗目标的理论创新中都要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理论创新,以与人民生活相融通进行理论创新,以人民看得懂、理解得了的方式进行理论创新,把理论创新扎根大地、融入生活,主流意识形态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其号召力才能得以提升。

(三)主流意识形态要“以神凝人”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就是价值观,民众对于价值观的认同与否也深刻影响着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强弱。新时代,必须发挥主流价值观的精神感召力,以中国精神凝聚最广泛的价值共识,在价值共识的凝聚中和中国精神的感召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其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凝聚最广泛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号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价值公约数和价值共识。在新时代价值观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其中不乏错误的价值取向。对于持错误价值观的社会成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凝聚最大的价值共识,以价值共识来团结社会力量,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总之,价值共识的凝聚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价值差异引起的价值失序和价值冲突,还可以促使社会成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价值共同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号召力。其二,锤炼中国精神,以精神鼓舞人、凝聚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感召力。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凝练出来的精神财富,它既包括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也包括革命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凝练,还包括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时代精华,它总是给人以鼓舞、前进的动力。因此,一方面要继承在历史上形成和凝练的中国精神,如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奋斗不息、爱国奉献等,革命精神中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将这些精神内涵具身化、形象化、鲜活化,并以此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增加精神号召力。另一方面,要锤炼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在生产实践中凝练中国精神,以中国精神来充实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内涵,增强其感召力。如各行各业在疫情防控中就锤炼了当代中国人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源于当代实践而锤炼出的中国精神,更加能打动人、鼓舞人、凝聚人,更加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主流意识形态要“以情感人”

“情感作为人的心理和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实践行为。”[17]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更深层次的认同,“情感认同更进一步地表明一个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化程度”[18]。情感认同意味着认同的强化和持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就善于运用情感认同策略推动意识形态传播,特别是在国际交往中善于运用情感外交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在新时代,要善于采取多重策略推动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进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号召力。其一,在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认同策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号召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情感认同策略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应有效把握群众的情感需要和心理诉求,把群众的社会心理诉求转化为党的意识形态主张,如此,才能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更加贴近群众的心声,容易被群众接纳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吸纳群众的社会心理诉求,将群众对美好生态的诉求和对贪腐官员的痛恨心理及时转化为党的意识形态主张,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人工智能时代,还要注意运用大数据手段促进民意的吸收和民众社会情绪的精准把握。总之,意识形态创新积极回应社会心理变化是实现情感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认同策略,在情感共鸣中提升其号召力。要运用符合不同群众心理特征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优秀的文化作品来触动群众的情感深处,以适当的话语方式来调动和引导群众的情感走向,以鲜活的生活故事来打动群众引起共鸣。“如《战狼2》电影的成功拍摄和放映,其轰动效应就反映了当前文艺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极大地发挥了引领群众情绪和心理的功能,其中彰显的爱国主义主旋律价值观对人民群众起到了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作用。”[19]总之,在教育与宣传中要充分调动群众的情感以实现情感认同,进而提升其号召力。其二,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要加强党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融通中增强互相信任,进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在党的历史上,党与群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也是党能够取得群众信任,进而成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因,党的意识形态主张也因得到群众的广泛信赖而形成巨大的号召力。新时代,要继续保持这种水乳交融的情感沟通状态,党和政府要从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难题、增加收入等入手,增强党与群众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相信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满意和认可了,必然会拥护和支持党的意识形态主张,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会随之提升。

(五)主流意识形态要“以言动人”

马克思曾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4]524也就是说,思想观念是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语言和意识是纠缠在一起的。日常生活中,语言(话语)使用的方式会影响使用后的心理效应,科学的话语让人信服,优雅的话语让人舒心;反之,生硬的、干涩的话语让人不适或反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优质的意识形态话语可以激发倾听的意愿,增强动员力和号召力;反之,劣质的话語不能引起共鸣,甚至会引起抵触心理。其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实现从理论话语、政治话语向日常生活话语的转化,以贴近生活的话语表达吸引和感召群众。主流意识形态“以概念、判断、推理的理论形态表现自身,要想掌握群众,就必须实现话语的转换,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抽象的理论”[20]。主流意识形态所使用的话语体系与民众日常生活使用的话语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实现话语的引导力、感染力,就必须实现话语体系的转化,将理论话语、政治话语转化成面向群众的宣传话语和日常生活话语。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话语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如针对农民就可以使用日常生活用语,针对大学生群体就可以使用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结合的方式等;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场域的不同来使用合适的话语体系,如在国庆节的阅兵仪式上,则需要采用特定的宣传话语,而在革命纪念场所则可以采取故事叙述和宣传话语相结合等。其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实现自我完善和不断创新,构建内容丰富的多元话语体系,才能不断提升话语号召力。“就话语体系的有效表达而言,为了让人民群众掌握理论,就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将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换为形象的生活逻辑,使党的执政理论从高层走进人民群众。”[21]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是其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实践状况的改变会引起人们话语使用和表达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就更加显著。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也要善于运用这些新技术,优化网络话语生态,创新话语内容,借鉴国外话语表述方式实现“为我所用”,整合和吸收网络话语进行“优化改造”,促进新概念、新词汇、新表述的创新与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虚拟交往的场域,大量网络用语应运而生,主流意识形态如果不能有效地吸收这些话语表述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则会因落后于时代而导致话语吸引力和号召力不足。因此,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必须适应时代变化需要,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话语进行“老话新说”,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引经据典等。同时,要打造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话语体系,使其既有生动活泼的感性表达又有理性穿透的客观陈述,既有展现科学魅力的理论话语又有符合群众话语习惯的生活话语,既有精准严谨的政治话语又有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述,既有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经典话语又有彰显世界情怀的国际话语等。

(六)主流意识形态要“以术吸人”

在自媒体短视频迅速发展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新科技来加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技术号召力。其一,要采用短视频叙事方式,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自媒体时代,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迅速发展,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采取短视频传播的方式来增强吸引力和号召力。如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要采用短视频图文结合的叙事方式,将历史的宏大叙事浓缩在几分钟的短视频中。还可以将红色故事以微观叙事的方式呈现在短视频中,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情感感染力和故事叙述力。可见,短视频叙事不仅能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还能够优化和提升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一方面,从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力度来说,主流意识形态有无号召力的关键评价指标在于影响人数的多少,影响的人数越多,意识形态号召力越强。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就是传播范围广、人数众多,短视频如果能得到受众的喜爱,便能够借助自媒体转发或微信朋友圈发布等方式迅速传播开,进而对受众产生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优化来说,传统的说教式宣传已然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甚至有些青少年对这种宣传方式产生了逆反心理,即不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信息是对是错,只要采取说教式传播,他们就会产生反感和厌恶,这严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在自媒体时代,适应时代要求,重视短视频传播,不但能获得群众的广泛喜爱,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进日常生活,而且能够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和话语权。其二,要借助算法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精准传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算法推荐可以在大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和预测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理论需求,精准推送符合群众需求的主流意识形态讯息。”[22]精准推送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喜爱和特点来实现信息的精准推荐。一旦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够运用这些技术,那么就可以根据受众的喜爱和兴趣,精准推送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信息,满足受众的现实需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目前,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传播在整体上呈现出漫灌式的传播特点,即以海量的信息进行全覆盖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但是传播效果和精准度不高,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作用不大。而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它能够搜集受众的偏好、兴趣和特征,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阅读兴趣、知识特点等过滤掉一些无用信息或受众不感兴趣的信息,让主流意识形态相关信息精准地推送给感兴趣的人、需要的人和能够读懂的人,从而最大化、最优化增强传播的精准度和传播效果,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9.

[3] 田旭明.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论析[J].理论探讨,2019(4):134-139.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左路平,吴学琴.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4):77-84.

[6] 吴学琴.“两个确立” 是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力量之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7):25-34.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8]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9] 崔驰,戴明,孙可可.中国大学生是否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基于显示偏好原理的独断博弈实验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88-99.

[10] 田旭明.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8):139-146.

[11] 田旭明,李春艳.新时代提升党领导发展本领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184-190.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3] 孙绍勇,陈锡喜.思想从严: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意识形态内生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7):112-119.

[14] 左路平.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说理及其话语权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2021(7):40-46.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16] 侯惠勤.哲学与意识形态领导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3):5-15.

[17] 左路平.情感资本化与资本情感化:情感消费的资本逻辑透视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23(4):65-71.

[18] 邱华宇,王晖.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J].人民论坛,2019(7):46-47.

[19] 左路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融入社会心理因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5-23.

[20] 吕峰,王永贵.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重维度[J].社会主义研究,2018(4):81-87.

[21] 吴学琴.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百年探索与成功经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0):30-38.

[22] 赵爱霞,王岩.算法推荐与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21(3):112-118.

The Logical Way to Enhance the Appeal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New Era

ZUO Luping

(School of Marxism,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 The appeal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s the sum of the theoretical persuasion, ideological appeal, behavioral mobilization, and emotional guidance of mainstream ideology for social members. It highlights the depth of the ideological influence of mainstream ideology on social members and the strength of practical guidance, affect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appeal of mainstream ideology faces multiple challenges, including interference from erroneous ideological trends, hostile ideological attacks,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and value diversification, and social trust crises. To this end, multipl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simultaneously to enhance the appeal of mainstream ideology, that is, to "benefit people with interests"; to "convince people with reason"; to "unite people with spirit"; to "move people with emotions"; to "mobilize people with words"; to "attract people with technology".

Key words: mainstream ideology; appeal;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王 磊,孔令仙]

猜你喜欢
号召力主流意识形态
关于口腔医学院团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的探讨
新常态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
中学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增强高中团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途径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以党报“主流观点”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浅析黑龙江日报三组系列评论的思想性可读性号召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如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